企业应该正确对待员工的“牢骚”
2007-12-29王文龙陈光明
中外企业家 2007年7期
传统的管理模式由于不能正确地对待员工的“牢骚”,采取压制和惩罚手段,来保持企业的“和谐”,导致企业发展缺乏动力,员工士气低落,企业离心力日强,核心员工的大量流失,最终损害企业的发展。只有顺应世界管理人性化、民主化的潮流,改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响应员工的需求,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我们才能建立学习型组织,获得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该怎样对待员工的“牢骚”
中国是一个受儒家文化长期影响的国家,儒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尊卑有序、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思想,加上长期的家长制传统,使中国传统的管理模式也渗透了这种崇尚内部统一的理念,形成了家长专制式的权威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管理者极为反感企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把异议者看做害群之马,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威胁者、破坏者,必欲去之而后快。他们普遍认为矛盾和冲突是不可容忍的,对企业是有害的,是对权威、秩序、和谐、稳定的威胁,矛盾和冲突是由于企业内部一些“败类”的邪恶欲望所导致。因此,要减少企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就必须对矛盾和冲突制造者进行压制和严厉惩罚,以儆效尤,从而保持企业的和谐与秩序,这样,就造成了中国人“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沉默是金”、“平安是福”这些明哲保身的保守思想,导致“万马齐喑”的局面,过于保守的管理不仅窒息了员工的创造性,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文化的碰撞,多元企业文化的并存,人事制度的放开,人才竞争的激烈,中国传统的家长式管理模式也受到一定程度冲击,但企业内部专制的力量依然强大,对于员工的合理要求依然主要采取压制态度,导致大量员工以脚投票,核心员工的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到中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家长专制式的威权管理理念,建立人道的民主型的企业管理模式,正确地对待员工的牢骚,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员工的牢骚有不同的原因,处理不当会对企业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我们应该区分不同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企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企业快速和谐地发展。一般来说,员工的牢骚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员工个人受到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压制所产生的牢骚,如经济困难、待遇低、工作乏味、缺乏挑战性、没有发展前景、工作得不到肯定、找不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或家庭变故不断、人际关系处理困难等等,使员工产生焦虑。二是员工对企业内部过于激烈的冲突的牢骚,有些企业内部关系过于复杂,若干小集团竞争激烈,相互争权夺利,内耗严重,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人际关系紧张,企业人心涣散,优秀人才大量流失,威胁企业未来的发展。三是企业体制所造成的牢骚,如家长制、泰勒制对工人权利的忽视,企业普遍对工人社会性需求和个人发展的忽视,管理阶层的专制和特权化,家族企业的任人唯亲,缺乏公平,薪酬设计的不合理等等。对于这些牢骚,我们不能再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待,简单地把不满者看做是害群之马,是对领导权威的蔑视,是捣乱,一律采取压制态度,而是应该倾听员工的呼声,把他们当做企业的牛虻,不断催促企业进行自我改革与完善,使企业内部的冲突成为企业不断前进的动力。
二、当前企业忽视员工“牢骚”的后果
然而,长期的家长制传统和家族式管理的盛行,加上泰勒制下的经济人理论和西方的工具理性思想的传播,使很多中国管理者把员工只是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劳动力的提供者,在他们眼里,员工只是和资本、土地一样,是一种生产要素,是一种物的存在,而不是像他们一样是有思想、有欲望的平等的人。因此,他们对于员工的牢骚,企业内部的冲突,不是像西方那样通过平等协商消弥冲突的根源,而是武断地压制,通过惩罚和开除来消除异端,或干脆置之不理。这样,冲突虽然暂时被压制,但却在不断积累,轻者造成人才大量流失,企业效率不断下降,严重者造成严重的劳资冲突,甚至流血事件,这也是近几年中国国内民工荒和劳资冲突加剧的原因。大致来说,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导致了以下恶果:
1.影响了企业效率,由于企业管理者不能像日本企业家一样把员工当做自己人,祸福与共,形成强大的企业内部凝集力,也不能像欧美企业家一样尊重员工,民主治理,实行人性化管理,导致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对立和隔阂,使企业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向心力,严重影响企业效率。
2.影响企业决策与执行能力。由于对企业内部矛盾采取简单或忽视的处理方式,使企业内部矛盾越积越深,最终导致各种矛盾的激化,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且由于专制式的管理,导致决策质量的下降,决策执行的效率低,而且,家族式、裙带式的用人机制导致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是很高,使企业执行能力不高,导致企业决策失误和执行不力,严重影响企业竞争力。
3.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由于管理层的专制,对异端的打压,企业内部死水一潭,企业内部结构和思维僵化,在一个学习型社会,开放型社会,这样一个缺乏上下层之间信息交流、因循守旧的企业,必然不能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作出灵活的反应,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
4.导致企业优秀员工的大量流失。由于企业不能对企业优秀员工发出的不满信号作出及时反应,导致企业优秀员工的大量流失,并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动摇普通员工、合作者、消费者和供应商等人的信心,使人才流失进一步加剧,最终使企业人才缺乏,庸人当道,元气大伤,严重危及企业的发展。
5.破坏企业形象,制造新的竞争对手。由于企业内部的冲突与不和谐长期存在并不断恶化,员工的牢骚最终会影响公众对企业的态度,影响企业的形象,并可能遭到公众的无形和有形的抵制。而且,由于企业不能公正地对待员工,导致大量优秀员工流失到竞争企业或自己建立竞争性企业,并不断从原公司挖掘人才,造成原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下降,市场地位的动摇。
因此,在民主化、人性化管理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中国许多企业管理者还坚持传统的专制型,家族型的管理理念,对员工的社会性需求,自我发展需求,民主管理需求采取压制态度,必然带来管理的失败。
三、正确处理员工“牢骚”,确立现代管理理念
矛盾和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它是推动企业进步的内在力量,因此,员工的“牢骚”也是客观存在的,是企业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恰恰是这些牛虻不断驱策着企业这匹马保持活力,不断前进。当然,并非所有的矛盾都是积极的,也并非所有的“牢骚”都是正确的,一般来说,企业员工的牢骚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个人性的,一种是企业人际关系冲突引发的,一种是企业体制不完善导致的。对于第一种牢骚,传统上属于个人调节和国家调节范围,企业难以插手,也没有力量插手,但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很多企业已经对本企业员工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和精神援助。第二种牢骚反映了企业内部的内耗程度,是由企业制度不完善或不合理导致的,企业应该坚决地改革不合理的体制,协调各方利益,打击极端个人主义,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观,提高企业的凝集力。第三种牢骚对于企业的不断进步十分重要,企业应该响应员工的呼声,不断地完善企业管理体制。
对于当前的中国企业来说,要正确处理员工“牢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紧迫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是:
1.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不再仅仅把工人当做生产资料、经济人,而是把工人看做也是有社会需要、自我发展需要、成就感和归属感需要的人;实行民主化管理,满足工人参与管理,实现人生价值的欲望,实行全员管理模式,提高决策的质量和企业的应变能力;积极鼓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开通流畅的上下层信息流通渠道,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不断完善企业的体制,任人唯贤,处事公道,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注重员工的培训和福利,让员工把自己的发展与公司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
2.对内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如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公平竞争、团结友爱、爱岗敬业等,规范员工的行为,统一企业的目标,树立正确科学的发展观,减少企业的离心力和内耗,把内部冲突解决在萌芽状态,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的无形资产。对外勇于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优良形象,与消费者、供应商、销售商和当地社区形成战略同盟,达成双赢。对于企业员工面临的经济或精神危机,企业应该积极地提供帮助,并建立一些基金,提供一些设施,为员工的长远福利提供保障。
3.建立预警机制,留住核心员工。传统的管理理念把“牢骚”的员工看做企业的不安定因素,加之家长制、威权主义的管理模式,认为员工发牢骚就是与管理层过不去,因此,不是压制就是惩罚。从现代的观点看,那些对现行体制不满的员工大部分也正是企业的精英分子,把企业当做自己的事业舞台和价值载体,因此对企业的发展更为关注,期望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抱负,相比普通职工,他们先知先觉,有更多的企业责任感和事业心,他们的牢骚正是基于他们对企业的责任感。牢骚的员工恰恰是对企业最关心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明哲保身的家伙。因此,我们应该建立预警机制,仔细分析核心员工的牢骚,找出企业管理的不足,不断地进行制度改进,以推动企业的不断进步。否则,如果企业依然故步自封,采取专制态度,导致核心员工的绝望与离心,则会导致人才流失的多米诺效应,企业的必然衰落。
4.建立学习型组织,使企业不断进步。中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时间还太短,传统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还很强,在世界管理日益突出管理的人性化、民主化、信息化、扁平化的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东方的管理智慧,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我们的管理制度,以适应变动时代的管理。
企业只有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顺应世界管理的新发展,正确地对待员工的牢骚,从他们的牢骚中发现管理的不足,积极地进行管理革命,才能在变化急剧、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赢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河海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