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园人际环境对培养身心健康人才的影响
2007-12-29陈笑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5期

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通常所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经过人为影响的社会环境两大部分。人是离不开环境的产物。人类通过自身的活动在不断地改造环境,环境对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学校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在特定环境内进行育人活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名著中说过:“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总的来说,校园环境包括物质形态环境和精神形态环境,它们都是构成育人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
校园环境包括学校的软硬件、学校的内部及周边的环境、宽松与自律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组织环境等。校园环境的好坏在学校育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它促进了学生感性自我的成长,另一方面它促进个性生存与发展的协调平衡,促进着创造性的发展。校园环境不仅是人化的自然环境,更是一个人为的心理环境。其中,校园人际环境对培养身心健康人才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校园人际环境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平台
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校园人际环境受到了教育界内外的广泛关注。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氛围,能够发挥其潜移默化的陶冶功能和启迪心智的美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校园人际环境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设施规划、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学校现有的各种规章制度、条例和学校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校园人际环境实际是社会人际文化在校园空间内的一种折射和反映,它是社会人际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的职能就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气氛,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
校园人际文化建设要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精神文化的意义。不能仅仅把校园人际文化建设当作管理学生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手段,而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完成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切实做好,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成长的主体意义。因为校园人际文化中最活跃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这个小社会里,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教育,逐步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报效祖国、立志成才的自信心和自觉性。要培养学生乐于为他人服务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真理的热爱,鼓励探究精神,养成思考习惯,提高创新能力。校园人际文化还能赋予学生一种文化意识和文化氛围,因此,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还能增强审美能力和情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可以说,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平台。
二、校园人际环境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
人是环境塑造出来的,除自然环境外,人际环境是人成长的雨露和阳光,是塑造人格的“工厂”。所谓人际环境是指由各种人际关系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人际环境与人际关系有着必然的联系,又有着一定的区别。人际关系是构成人际环境的前提和基础,人际环境是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和结果。然而,人际关系是由个人的个性决定和进行调节的,人际环境则是由集体、组织按照一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方法,通过必要的形式和载体有意创造的。
1.人际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情感
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可以使人心情舒畅。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情绪,不仅使人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困难、挫折,而且还能使人思维活跃,学习、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与人交往和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也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良好的人际环境可以使学生对学校、班集体产生信赖、吸引,进而忠诚、热情地为其竭尽全力。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满足学生交往、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还能增强信息交流,扩展生活领域,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增强自我价值感和力量感,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恐惧等。
2.校园人际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智力和能力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实施影响的过程。学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使他们掌握多种技能,同时也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而智力的发展离不开激发智力的环境,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发展与完善也离不开良好的人际环境。因此,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对生活在群体之中的学生的影响是重大的。
3.校园人际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人际环境的建立和形成在于真情互动。善意、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人有一种感召和启示,可以使追求名利者放下功名利禄之心,可以使有嫉妒、防备之心的人轻松学习和工作。积极向上的人际环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把人引入崇高和执著的境界。良好的人际环境就像无声的命令,人们为了获得他们所深信的社会群体的认同,会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融入其中,这样无须任何成本,就能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契约,人们按照这个集体已经形成的规范来约束自己,并注意修正自己,进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
校园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营建,注重校园环境建设中的文化精神,提升校园环境的文化价值,丰富校园的审美功能,是通过校园环境的美化实施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创造良好育人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完成培养目标任务的同时加强学生心理学课程建设,强化心理学教学,增强心理学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采取使学生易接受、感兴趣的教育方式,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环境。
第二,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教育改革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对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起着重要作用。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第三,开展高品位、高格调、高情趣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能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又能使其从校园文化中体味、感受文化的深刻内涵,从中受到教育、启迪,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第四,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与管理。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同时加强校园网络文明教育的力度,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
总之,要大力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抑制低谷文化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学院)
编辑/于 洪 李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