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教师专业成长中面临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2007-12-29陆少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5期
关键词:新教师;专业成长;心理问题
当前,中小学新教师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将直接影响他们的专业成长。最近,笔者对上海市静安区中小学新教师作了大量的访谈,试探寻出当代新教师工作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并找出其对策。在访谈中我发现:五年前,曾与我一起在云南支教的一位新教师返沪后,由于与同事、学校领导缺少沟通,自己感到前途无望,已“下海”经商。根据他在云南支教时的表现以及在学校上课的实践来看,他还是一位有才气的小伙子。另外,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中学教了一、两年书就改行了,当我询问原因时,他们普遍感到学校已不再是“净土”,美丽的校园变成了“竞争的小社会”,在“升学率”和“学生为本”两种很难统一的矛盾的压力下,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都变得紧张,校园人文氛围不佳,教师个性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了。
实践表明,在一个社会和教育的大变革时期是教师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对新教师而言,他们面临的心理问题更严重。因此,我们要充分关注新时期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一、当前新教师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
1.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带来的心理痛苦
一个带着理想的新教师在进入中小学工作半年后,多数教师感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与原有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从而产生失望的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个人的努力和成绩得不到学生、同事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这使新教师感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1)对学生的“失望”。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对新教师充满着期待。新教师由于刚从学生的角色转换成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时往往存在“单相思”的现象,与学生实际相脱离,教学目标显得太高;在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上由于缺少经验显得较单一,课堂教学乏味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大;与学生缺少沟通交流,得不到学生的信任。这使新教师失去了成就感。
(2)对同事的“失望”。新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工作环境像一个大家庭,大家能和睦、快乐地相处。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同事成了竞争对象。这是新教师意料之外的。
(3)对领导的“失望”。在新教师心目中,学校领导是慈爱的、宽容的,爱新教师就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只关注学校的业绩,对新教师的工作业绩要求过高,对新教师不够关心。
2.从个人主义到他人主义角色转换带来的心理困惑
当代新教师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缺少换位思考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新教师在刚踏上教师工作岗位时,由于长时间养成的习惯,在与学生、同事、学校领导交往时,对自己的利益考虑得多,他人利益考虑得少,缺少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主要表现为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成果不愿被他人分享。上海某中学就有这样一位女教师,作为研究生毕业的她从事初一英语的教学工作两年后,积累了较好的教学经验,并自制了一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具。但遗憾的是,别人向她借教具或请教教学经验时,都遭到她的拒绝,原因是怕自己的教学“秘诀”被他人“偷去”,从而失去竞争力。在与学生相处时,她希望学生能绝对服从她,否则就认为不是好学生。正是这种个人主义的行为,使她在情感上得不到同事、领导、学生的尊重,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她为此而感到孤独和苦闷。
3.实践性学科知识缺乏带来的心理压力
对刚从事教师职业的新教师而言,最大的压力就是实践性知识的缺乏。由于教学经历短,新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不足,课堂应变能力差,课后反思能力弱。我在对一部分新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他们想把课上好,有美好的教学期望,但教育教学结果就是不尽人意。经过调查才发现,他们在制定教学目标上比较死板,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传授上,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处理教材,而是机械地执行教材;在教学方式上过分强调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学科教学的情感和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4.育人技能的欠缺带来的认知障碍
对新教师来说,他们最怕的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不尊重教师,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有时,还担心个别调皮学生带头破坏课堂纪律。怎样在学生面前树立教师的威望确实是困扰新教师的一大心病。
例如,上海某小学一位教五年级语文的新教师,她身材矮小,又很柔弱。刚开始执教时,一个早熟的大男生经常在上语文课时捣蛋、做小动作,有时还带头闹事,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尽管她采取了各种方法,但收效甚微。这种由育人技能差造成的问题使她痛苦了一个学期。后来,这位学生的家庭发生了经济困难,面临辍学的困境,女教师及时抓住了教育契机,帮学生解决了学杂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了这位男生。
5.高付出与低收入导致的心理失衡
一些志向远大、有才气、有能力的新教师,在工作上都有自己美好的目标,而且对教育工作非常投入,有些新教师在工作上还有引人瞩目的成绩。在他们心目中,投入与产出应该成正比。但遗憾的是,与校外的有些高收入行业像政府机构、银行、外资企业比较,他们感到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社会的应有的回报;与校内的有些老教师比较,他们又发现老教师即使能力再差,奖金和各种待遇还是比他们高。这种高付出和低收入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感到前途渺茫。
6.高要求的职业压力引起的心理障碍
有些工作能力一般但热爱教师岗位的新教师,在面对高质量的教育要求时会显得紧张与不安。特别在当前,学校进行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人事改革时,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心理恐慌。我曾经听一位中学教师讲,一位教高一数学的新教师,家里特别穷,自己能力又一般,他非常害怕被末位淘汰。每次到期中和期末考试时,他常显得特别的焦虑,虽然经过他的努力成绩不是最差,但他却变得沉默寡言,只埋头于自己的工作。
7.教师自身心理素质问题导致的心理障碍
作为新教师,在面对各种来自学校的教育竞争压力时,往往表现出自信不足和恐惧感。心理病理学研究显示,应激源的产生存在个体差异。就是说并非所有的应激源都来自个体不可控制的外部事件,许多应激源是由个体本身“引起”的。
二、新教师心理问题的对策
1.给新教师提供一个宽松的职业适应期,以减轻他们成长中面临的各种心理压力
学校领导对待新教师,应该像对待幼苗一样地加以呵护,给予养料,并要耐心地等待它的成长,避免欲速而不达。新教师作为学校的一个新的团队,他们在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爱好、遗传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使他们的成长有快有慢,因此,学校领导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他们,要给他们一个宽松的职初适应期。为了减轻新教师的心理压力,学校不能给新教师提出过高的要求,在第一、两年的考核中允许新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失败的经历,不能因为一、两次考试失败或对学生问题的处理不当而终止合同或解聘。
2.以奖代罚,取消末尾淘汰制,给新教师以安全感
就学校的制度而言,应该奖惩并重。但对于新教师,应以奖励为主,给他们一到两年的适应期,使他们快乐地度过这个关键期。奖与罚比较,更能激发新教师的工作热情,引导新教师向着学校要求的方向发展。
在安全期内,新教师应有制度上的保障,不进入学校末位淘汰制的行列。如果学校在人事考核制度上,新教师与老教师一样对待,用同一个标准来考核高级教师和职初教师,显然这种标准是不公正的。因此,新教师不应该直接进入学校教师考核排名的行列。
3.组建一支保障新教师成长的专家队伍,提升新教师的职业安全感和工作自信心
(1)成立由专家组成的带教新教师的专业队伍,以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消除新教师业务上的困惑。长期以来,新教师面临的最大心理压力就是实践知识和育人技能的匮乏。有了经验丰富的带教导师,就等于给新教师吃了定心丸,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自信心。
(2)成立由领导专家组成的新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小组,及时解决新教师面临的各种思想、生活和工作问题。该小组成员要有效实行承包制,每个成员负责几个新教师,定期与他们交流,沟通思想,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上的各种困难,使他们静下心来工作。
(3)成立新教师心理指导小组,使他们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新教师而言,如果有心理问题不及时解决的话,不但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心理问题长期累积的话,将会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质量。
4.从新教师自身入手,增强心理免疫力
(1)新教师要正确对自我进行定位,提高自己的精神满足感。新教师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自我人生奋斗目标定得太高,远离自我的实际能力,以致经过自己的最大努力还无法实现,从而产生失落感。因此,新教师应学会从自我实际出发,正确定位,制定合适的工作和生活目标,从而提高自信,增强满足感和成功感。
(2)新教师要更新健康观念,加强对心理知识的学习。
(3)新教师要学会心理保健,掌握基本的心理调节技巧,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4)新教师要每天进行自我心理保健活动。一般来说,睡觉前,总结一天活动,充分肯定自己一天的成绩,以提高自信心;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自我安慰;遇到意外的收获,要学会“降温”,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性,以避免心灵出现大喜大悲的波动。
(作者单位: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
编辑/于 洪 李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