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性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07-12-29徐中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5期

  摘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作。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从2002年起开始实施浙江省立项课题《永康市全面推进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区域性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永康市较为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本土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关键词:区域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干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设备的服务过程。要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行政领导的重视与推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为此所实施的政策与措施。
  1.机制创新,政策到位
  永康市教育局领导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理念先进,思路明确。2002年10月,市教育局成立了以业务局长为主任的“永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在市教师进修学校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各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市教育局还明文规定心理辅导室主任是学校中层领导,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发展提供了机制上的保障。
  2.文件引领,规范开展
  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永康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了14个指导性文件,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引向深入。
  纲领性文件:如《永康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此文件包括5个附件,如《永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永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永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等。
  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一类是提高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文件,如《永康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的通知》;另一类是心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文件,如《永康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员上岗培训的通知》、《永康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优秀心理辅导员评选活动的通知》等。
  评估考核性文件:如《永康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的通知》等。
  
  二、教师队伍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1.抓领导,转变管理理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作为学校的管理理念。在校长、学校教导主任等的培训活动中,我们把心理健康作为培训内容也列入其中,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学校领导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教师专业成长”等专题内容。
  2.抓教师,提升综合素质
  (1)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
  《永康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员上岗培训工作的通知》指出,40周岁及以下的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都要参加学校心理辅导员上岗培训,取得《学校心理辅导员培训结业证书》的教师可以取得继续教育学分32学分,取得《浙江省学校心理辅导员上岗证书》的教师可以取得继续教育学分36学分。
  (2)在师德教育中融入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在近几年的师德教育中,我们都设立了教师心理健康主题,如“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心理健康与教师压力的化解”、“教师情绪的调适”等,把师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在提高教师师德水平的同时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3)新教师培训必讲心理健康
  我们把教师心理健康作为新教师培训的常规内容列入培训课程中,针对教师角色的适应、自我认同、身心调适、快乐生涯进行辅导,帮助新教师以最短的时间适应角色,积极追求专业成长。
  (4)新课程培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实现三个转变,即由课程的“消费者”转变为课程的“生产者”,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由“教师”转变为“导师”。为此,我们专门组织了“教师心理健康与新课程改革讲师团”在全市七大教育学区进行巡回宣讲,把新课程理念与教师心理健康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心理健康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让教师以良好的心态投身于课程改革当中。
  (5)“名师队伍”建设遵循心理健康规律
  为提升永康教育,从2004年3月开始,我们与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联合开展了“优秀教师综合自主成长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这个课题从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从理论的应用到具体的实践,都遵循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成长规律。该课题现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对优秀教师特点及其基本素质构成进行研究;对优秀教师综合自主成长进行研究,包括对优秀教师综合自主成长过程的探讨,对教师综合自主成长影响因素的探讨,对基于教师教学生活的综合自主成长的策略、方式方法的研究。
  3.抓骨干,优化辅导队伍
  (1)专门培训,促进发展
  2003年和2004年,根据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课程安排,我们组织了两期心理辅导员上岗培训班,410名教师参加,并通过金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的考试。
  2005年暑期,我们组织了1200余名教师开展“人际关系心理学”和“现代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两门学科自学考试培训活动,1000余名教师考试合格。
  目前,我们已经培养了500余名具有省心理健康教师上岗资格证书的辅导员,占全体在职教师的10%以上。
  (2)重点培养,培育骨干
  除了组织辅导员到上海、杭州、宁波、金华、富阳、温州等地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经验交流会、短期培训班以外,我们还组织了9名教师参加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
  (3)打造精英,示范提升
  2005年10月,我们组织开展了永康市第一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选活动,通过理论考试、课堂考核和实绩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8名优秀心理辅导员。以后,每两年一届定期举行,并列入名师培养选拔对象。
  
  三、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是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学校心理辅导室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心理辅导室,一方面为学生开展心理服务,实施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和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定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心理辅导技巧,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
  1.评价考核指标化
  从2004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三级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工作。考核100分制,A级为优秀心理辅导室(评分90分及以上),B级为良好心理辅导室(评分80分及以上),C级为合格心理辅导室(评分70分及以上)。考核内容有8大指标,共30个子项。8大指标是:组织建设、宣传工作、辅导设施、个别辅导、团体辅导、档案管理、科研工作、促进改革。
  永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以后,有条件的学校纷纷成立心理辅导室,开展各项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市稳步展开。现在,全市70所学校都成立了辅导室,有些乡镇小学甚至偏远山区学校的心理辅导室都已经上了等级。
  2.不断探索成效化
  (1)心理辅导室建设初具规模,并且颇具特色
  2004年,有7所学校的心理辅导室上了等级;2005年,有13所学校的心理辅导室上了等级;2006年,有7所学校心理辅导室上了等级。上等级的心理辅导室,占全市中小学(包括民办学校)的33%。其中七所学校的心理辅导室颇具特色,被评为A级。
  目前,以永康市机关幼儿园、大司巷小学、人民小学、民主小学和解放小学、永康三中、永康一中以及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的、覆盖幼儿园到高中的特色心理辅导室群已初具规模,正在发展壮大。
  (2)培育了一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科研群体
  永康市现已构建了一个立体交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群,从幼儿园到高中,从普通中学到职业学校,从研究学生到研究教师,在省、(地)市及本市立项的研究课题有50余项。许多课题已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其中的4项课题——《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永康市全面推进学校心理辅导室的研究与实践》、《小学生发展性辅导的实验研究》和《小学生情绪教育活动课程的实验研究》分别荣获浙江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一、二、三等奖。
  
  四、全面化督导是心理健康教育长效发展的不竭动力
  
  1.把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与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相结合,作为“永康市第二轮学校办学水平等级评估”的一项指标。
  2.把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与“安全学校”、“卫生学校”考核相结合,把学校辅导室建设列入“安全学校”、“卫生学校”考核内容之中。
  3.把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与学校领导、教师考核相结合,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4.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每个学期开学工作的检查内容之中,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常化、规范化、科学化。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此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副理事长单位)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