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的健康与灵活

2007-12-29刘翔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7期

  关键词:情绪;健康;控制
  
  世界杯已经离我们远去,赛场上的恩恩怨怨却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思考。决赛场上齐达内与马特拉齐PK,其实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情绪健康的较量。
  当齐达内用头撞向对手马特拉齐时,全世界的人都惊呆了。如果是换作另外一个在赛场上一惯冲动的人,我们也许不会吃惊,但面对一个经历过数百场国际大赛的老将,对于一个成熟到明确意识到这是最后的告别战的人,人们就难以理解。难道人性如此脆弱吗?难道人的情绪不能承受如此之轻吗?
  更多的人从常识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往往得出的结论是情绪控制出了问题。不能原谅齐达内的人会说,无论如何,你不应当失去理智,因为你不代表你一个人,你是队长,要对全队负责;你代表国家,要对国家负责。的确,情绪控制是情绪健康的一个指标,但人的情绪的健康与否不能单从控制的标准来衡量。
  对于情绪的健康来说,情绪的控制的标准看上去简单明确。其实,这其中有许多是非说不清楚。控制情绪就一定是好的吗?是心理健康的吗?从孔子开始,人们就知道,小不忍则乱了大谋。一般人心中,忍耐与自控是成熟的标志。但相反的证据似乎也有,当赵本山炮轰电视台,当讨薪女青年失去理性裸体示威时,人们却痛快地感受着情绪的宣泄和解放。有时,不控制也是健康的,正如香港巴士大叔的一句“你有压力,我有压力,未解决”成为市民的新格言一样,现代社会也在宽容着宣泄、谅解着压力。不控制情绪的人在现代社会似乎也博得了人们的同情。
  强调控制情绪的价值是因为它有利于人的更长远的、更大的收益,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如果控制情绪的收益比将来的收益更小,人们就没有理由控制情绪了。打不还手是因为收益将来的道义,当中国运动员被对手吐唾沫污辱没有还手时,赢得了对手被红牌罚下。但是,一味成熟,一味为将来的收益损失现在的情绪,似乎并不符合人性,也无利于心理健康。
  从脑科学的发现看,人的大脑其实是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所有感知的信息,首先要到达人的丘脑。丘脑有两个功能,一是中转站,将信息传到更远处的大脑皮层和前额叶,以供分析和决策;二是对信息的利害的评价。当信息是中性的时候,它们就被传送到远处的大脑皮层区,以便进行精致的分析;但当信息是带有情绪色彩的,即与人的利害有关的,涉及到安全、自尊、名利等需要时,信息就在丘脑及临近的脑区如杏仁核、海马等部位,直接被评价和加工,并自动化地产生情绪反应。这些区又叫情绪中枢,因为它与联络通道与丘脑很近,又叫做非法的或不理性的通路。当这个通路被占满后,信息不会再往上走了,也就是说,带有情绪的信息已经将神经通路占据了,此时,信息根本传不到大脑皮层和前额叶等高级加工的区域了。所以,我们说恋爱中的人最弱智,情人眼中出西施。这都是因为掌管理性与智慧的大脑皮层在情绪冲动或激活时不起作用的缘故。
  无论是伟人大师还是百姓众生,其大脑结构和功能都是相似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音乐家为讨回名誉而烧车,百姓为讨工资而裸体,足球大师为挨骂而撞人,博士生导师为抑郁而自杀。情绪启动不因为你是名人就回避你,脑功能不因为你某些方面有才华就让你与众不同。当这种进化不成熟的脑遇到更加不成熟的现代社会时,错乱就在所难免。在现代信息拥堵、价值混乱的社会,靠情绪的自控来衡量人的成熟或预测人的行为,比任何时代都更加不可靠。
  其实,情绪就是情绪,它就是非理性的。情绪就是要宣泄的,而过分压抑的后果可能是更大的爆发和失控。指望人能时时控制情绪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运转,可能是期望过高了。
  那么,就没有好办法了,人的形象就这样降低了吗?其实还有另外一条路,这就是现代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认为,情绪健康的标准不是单一的,自控更不是衡量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准。当我们说某一情绪健康与否时,可以有另外的标准:第一,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是消极的,指向仇恨、破坏、毁灭,而积极的情绪是指向爱的、联合的、建设的,消极的情绪是我不好、你不好、世界不好的抱怨,而积极的情绪是指我好、你好、世界好的美丽愿望。乐观、创造、审美、宽容、投入与迷恋,重视精彩和过程,重视表现而不是结果的价值,是积极情绪的核心。第二,情绪的精神化。健康的情绪是有创造性的,健康的情绪是被一个意义所整合,是被一个比自己更大的目标和价值所统辖,在这种情绪中,人们体验的是献身和忘我,是投入的激情,充满创造性和想像力,这是一个创造过程。而消极的情绪用尼采的话说就是情绪的去精神化,是情绪固着于无法摆脱的个人小世界,被得失、危险和不确定所纠缠,这种情绪是被动的、被诱发的,缺少主动性。第三,情绪的灵活与固执。情绪精神化的一个必然后果是情绪的灵活性,健康的情绪是适应环境的,可以调节自如,有利于解决问题,帮助个人应对现实的危险,而不健康的情绪是盲目的宣泄,妨碍问题的解决。
  从积极心理学的立场来评价齐达内,我们便有了新的收获。齐达内的情绪之所以不健康,是因为他的情绪缺少积极性,缺少精神化、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压力使他向消极的情绪称服。他被激怒的一刻,内心中一定充满了仇恨、恩怨、报复、不公正、毁灭,而这一切已经远离了乐观、爱、宽容、自嘲与幽默、创造、实现、表现、过程、精彩、投入、忘我。而这些正是构成他走向运动员职业高峰的因素,此刻,他远离了这些美好的体验和积极的因素。而令他最为懊悔的应当是背离了这个美好的初衷。成就一个人的是他内心的积极的品质和行为,而毁灭一个人的正是人性中消极的因素。可能一个人最高级的自控应当是让这些积极的品质充满心灵,不给消极情绪腾地方。
  往事已成云烟,而生活还要继续。越是在现代价值混乱和功利主义盛行、终极目标和现实利益矛盾与冲撞的时代,我们越是感觉到积极心理学的价值的可贵。控制是自上而下的过程,而这个“上”如果不合理,缺少根据,我们便难以说服自己。现在,我们用积极心理学作为管理自己和指导自己的价值观时,谁能说我们没有生活的勇气呢?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