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与校长管理策略
2007-12-29闻远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7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心理压力;校长;管理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一直以来,人们大多只看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等戴在教师头上的美丽光环,很少有人注意到教师的心理压力。在我国,据一项调查显示:有81.2%的教师感到有心理压力,其中31.3%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还有研究显示,中学教师中有82.3%感到身心劳累不堪,51.23%的人有换工作、转岗位的想法。可见,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已不容忽视。为了校园和谐,校长应该对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重视起来,创造有利的机制,不再让“园丁”们在美丽的光环下独自哀叹。
二、校长应对教师心理压力的管理策略
校以师为本,校长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先导,其管理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盛衰存亡。目前对于压力管理策略研究很多,大部分仅仅是提出了干预的策略,缺乏较好的干预效果的评估方案。国内很多研究都涉及到中学教师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但是大多只是局限于表面的讨论,没有形成一个策略体系。根据现代压力理论,校长应对教师压力的管理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帮助教师明确新的角色定位
校长首先要帮助、引导教师明确自己在社会转型期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角色定位,使教师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实现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教育过程指导者的角色转变、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角色的转变、由“教书匠”向“教学研究者”的角色的转变。校长通过引导、帮助,让教师诚心地接受新角色,并热情地投身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成为学校管理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
2.树立人性化与制度化相结合的管理理念
校长应更新管理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学校无论是制定规章制度,还是拟订教学规划,都应重视考虑“教师心理压力”这一层面,要给予教师更多、更广的灵活度和自主权,要尊重、信任教师,关心爱护教师。
3.创建教师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企业在发展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模式,它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其实质就是创新。教师学习型组织则是全体教师持续不断地学习,进而增强个人知识与经验,以强化组织变革和创新能力的组织。学校管理者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需要,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教师学习型组织活动,如健全教研制度、组织师资培训等,使教师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开拓教师的视野。
(二)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古人云:“人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目前,我国许多学校的教师评价机制已日显滞后,现有的评价指标忽视了教师心理压力的存在。针对现存评价体系与现代教育发展的矛盾冲突,学校应实施发展性评价机制,具体措施是:
1.评价指标的科学性
除“德”、“勤”、“能”、“绩”外,还应有“心”,即心理应激能力。评价标准必须适应多种评价背景,要考虑学科、年级、学生特点和教学背景等。指标要细化、客观,应注意体现对教师的隐性工作的关注,比如: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生活指导、教师的关爱等。
2.增加透明度
校长应从高高在上的审视者转变为与教师平等的倾听者和对话者,组织全员参与学校管理,即通过师生、管理者等多层次的交流、沟通和协商,赢得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使教师畅所欲言。这便于获得全面、真实的教学信息,为学校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3.确保可信度和效度
运用多种方法严格控制评价过程。如,通过自评与他评、工作表现与工作效率相结合,综合参考分析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考核小组应多项分析、求证,以减少误评,保证评价工作的可信度。同时要谨慎处理评价材料,全面、及时反馈评价信息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使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从而改进教学工作。将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不光是考评教师的个人能力,还应考评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另外,评价的项目或指标要广泛,因为每个人都有其特点和闪光点。评价的级差要尽可能减少,以调动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荣山中学。此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副理事长单位)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