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服心理障碍 走向合作

2007-12-29于杰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7期

  关键词:克服;心理障碍;走向合作;平等对话
  
  在我的校长生涯中经历了好几位这样的青年教师:自身各方面素质都很好,业务能力也很高,大多数同事和学生也很喜欢,但就是和班上那么几个学生关系紧张,时常闹出师生严重对立的事情来。
  事例1:在一节英语课上,上课没过五分钟,学生司某就拿出《中华上下五千年》来偷偷地看,老师当时还算理智,用目光示意他别看了,可是20分钟过去了他依旧在看,老师这回终于忍无可忍,夺过了书抛向讲台前,于是演变成一场师生大战。
  事例2:学校实行“300分”管理,给上课积极发言的学生加分。某班学生于某在班主任的一节语文课上,把手举得最高,还唯恐老师看不见,竟然跳起来拉着长调喊:“老师,我说……”老师一看,气不打一处来,高声应道:“你纯粹是扰乱课堂秩序,出去!”这名学生倒是听话,二话没说就跑出教室,翻墙逃出了校园。老师一想,课堂上跑了学生,万一出事怎么办,于是又派几个大个子学生去追。
  上述两个事例中,教师和学生的矛盾非一日之寒。第一个事例中的司某英语成绩一直不好,每次考试成绩总在二、三十分上下。他自己讲:“英语我一点儿都学不进去,上课没捣乱就不错了,看个课外书还不行!”事例2中的于某说:“反正我们班主任怎么着都瞅我眼黑。”
  不难看出,司某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不想学,想放弃;于某跟班主任的积怨很深。而老师总以为学生与自己为敌。双方都存在着对对方认识情感方面的心理障碍。
  在第一个案例中,如果教师等下课后,找一个适当的时间坐下来和学生交谈一下,深入了解一下学生的内心世界,换位思考一下,就不会产生这样的矛盾了。第二个案例中,试想,如果教师把批评变成表扬,再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学生的不当之处,其效果肯定会大不一样。
  有一位教师在他的教育反思中写到:“每一个做老师的都希望得到学生的喜欢,就像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喜欢一样。如果一个老师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他,那么,他一定是一个成功的老师。”是的,要想让学生喜欢你,你就必须得先喜欢学生。
  
  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要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即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
  怎样才能做到平等对话、心灵沟通呢?
  首先,要学会找个别学生谈话,尤其是多找“问题学生”谈话。要善于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现状,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你只有了解了每一名学生的内心世界,知道他在想什么,了解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他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动机、个性特征,遇到问题时你才能对症下药。
  其次,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方法很多。如:书信交流法、转移代办法、访问法、活动法、关注法等等。
  
  努力锻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良好的性情、高尚的品德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为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最灿烂的阳光,是最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影射力。它源于对学生的热爱与宽容,源于公正、善良和慈爱。有这样一个事例,我校九年三班有一名单亲学生,父亲长年在外打工,他本人租房在校外单独居住,和社会不良青年来往密切,逐渐染上了酗酒、吸烟、偷窃等不良行为。当新班主任刘老师了解这些情况后,在他家没粮食时,送去米面,当他生病时放下照顾自己的小孩去医院陪床照顾他。经过一年多的打造,这名学生在2006年中考以较好的成绩被一所高中录取。
  
  学会包容与尊重学生,停止语言“暴力”
  
  信任、鼓励、赞赏永远是学生进步的动力。一位心理学家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所以说,教师切勿讽刺挖苦和歧视学生。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讲:“成功的班主任首先不难为任何一名学生,其次也不放纵任何一名学生。”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有时违犯一些班规校纪属正常现象。学生违纪时,教师要用冷静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不能暴跳如雷,更不能恶语相向。语言暴力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比肉体上的伤害更严重。教师要学会不使用伤害性语言,要“每遇大事有静气”,要懂得“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师理解的话语会让学生感到温暖自信。如,我校八年四班学生刘泽环,其母是四川人,随父打工落户到我地,由于母亲生大病,父亲在外打工,每天早晨他都需忙完家务再上学,离校十余里路,所以时常迟到。每当他迟到时大多听到的是批评的声音,唯独张老师的一席话,把他感动得泪流满面。“泽环,你近期时常迟到,肯定有特殊原因,你能对老师讲吗?”后来张老师又亲自带部分学生去他家送温暖,帮助洗衣服、打扫院落。在张老师的影响下,后来,该班多名学生在家、在学校都表现得非常优秀。
  青年教师们,在面对学生时,请卸下心理重负,从对抗走向合作;从敌视走向友好,从高高在上走向平等交流,轻松地投入教学工作。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镇中学。此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
  编辑/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