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阴一寸金
2007-12-29陈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7期
关键词:时间;安排;计划
【活动思路】
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个体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个体生物学上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不断产生的冲突或矛盾所决定的。青少年期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感。如果不能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就可能发生自我同一性的混乱,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时间混乱。如:缺乏时间观念、不考虑时间限制、任意拖延或者急于立时解决问题。
通过心理辅导课,帮助学生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有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感的形成,对于他们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明确人生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活动对象】高一、二年级
【活动准备】
1.为使学生对自己的时间管理情况有明确的认识,课前可以安排学生连续记录一周自己的时间分配状况,课上进行分析。
2.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40厘米宽5厘米左右的纸条,十等分,为节约时间可以事先画好刻度。
3.课上学生分组活动,每组准备一张白纸,一支水彩笔,用于记录讨论结果。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人生最初的财富——瑞士电子户籍卡的故事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电子户籍卡的国家——瑞士,在那里,婴儿一降生,医院就会通过户籍网络查看他(她)是这个国家的第多少位成员,以此编号在户籍卡中输入这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家庭住址。由于婴儿和大人一样,用的都是统一规格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都有财产状况这一栏。
1998年,南美的一个黑客通过互联网侵入到瑞士的户籍网络,想把自己刚出生的儿子注册为瑞士人。在填写财产这一栏时,他随便敲了一个数——3.6万瑞士法郎。这个黑客本以为自己从此就有个瑞士儿子了,谁知不到三天,瑞士当局就发现了这位假居民。
值得一提的是,查出这位假居民的并非是瑞士的户籍管理人员,而是一位家庭主妇。她在给女儿注册户口时,对前一位在财产栏中填3.6万法郎的人产生了怀疑,因为所有的瑞士人在为孩子填写拥有的财产时,写的都是“时间”二字。他们认为,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讲,他们所拥有的财富,除时间之外,再不会有其他的东西。
二、引入活动主题: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管理
(一)体验活动:度量人生
师:假设我们可以活到一百岁,带有0~100刻度的纸条象征人的一生。
1.找到你现在的年龄刻度,把走过的人生撕掉。
2.通常人们在60岁退休,找到那个年龄刻度,把那之后的人生撕掉。
3.想想你希望自己什么时候做到事业有成,找到那个年龄刻度,把那之后的人生也撕掉。
4.活动中你感悟了什么?(学生分享感受,教师适当点评。可特别说明过去的人生已经无法更改,撕掉并不代表和现在无关,已经走过的人生,对今天有重要的影响,而今天的选择,更影响未来的人生。)
师:看看我们的“人生”长度,很多同学都在感慨:“能够用来学习工作的时间真是太有限了!”都感觉时间不够用,很困惑时间不知怎么就过去了,一天下来好像什么事都没做。我们的时间都流向哪里去了?
(二)体验活动:我的时间馅饼
(学生事先绘制饼图,分析自己一周内每天放学后的时间是如何分配的。)
师:看看自己绘制的过去一周的时间饼图,有哪些发现?(学生分享感受。)
一些看似平常的习惯,导致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使我们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忙不过来。看看我们通常遭遇哪些时间陷阱。
(三)辨析时间陷阱(教师总结概括。)
陷阱一:做事不分轻重缓急,缺乏计划性。
陷阱二:以各种借口拖延时间,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拖延时间的借口:1.最后的期限还没到,急什么?2.这项任务太难了!3.我现在没心情做这件事!4.我在有压力的时候工作效率最高! 5.在行动前,我要先休息一下!
拖延时间的代价:一时的拖延,要用更多的时间来补偿;等待完成的任务不断增多,使自己总是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不利于身心健康;久而久之形成逃避的生活态度。)
陷阱三:有求必应。
(原因:接纳请求比拒绝请求容易;担心对方对自己有看法;想要做广受欢迎的好人;不知如何拒绝他人请求。)
找到了症结所在,怎样才能有效利用时间,在同样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关键在于学会管理时间。
(四)学会管理时间
师:时间管理是对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利用,并有效地执行计划。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
1.参照你的价值观、人生目标,规划时间。
2.焦点放在真正重要的事上,对不重要的事说“不”。
3.不仅看到时间的长度,还要增加时间的厚度。
(五)高效率利用时间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分组讨论,请一位学生做代表,介绍本组的讨论结果,全班分享。教师及时点评。
教师介绍时间管理大师的经验:目标明确;定计划写清单;设定完成的时间;马上做少抱怨;认真做好不马虎;当日事当日毕;做事有条理;善用零碎时间。
三、教师总结: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莎士比亚也说过“时间的无声的脚步,是不会因为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处理而稍停片刻。”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管理时间,有效地利用时间。
【活动反思】
本课主旨在于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在活动过程中,遵循团体辅导的原则,注重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体验、感悟。
通过故事导入本课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度量人生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十六七岁的高中生,对于时间流逝还很少有体会,当看到手中象征人生的纸条被撕得只剩一小段的时候,学生的内心受到了深刻的震撼,确实产生了“时不我待”的感觉。分析事先绘制的时间饼图,使学生对于自己以往的行为习惯做了一次深入的反思,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对照自身,认识自己在时间管理上存在的误区,以“头脑风暴”的形式,互相启发,学习科学利用时间的方法和技巧。
创造宽松课堂气氛,学生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有些观点很有启发性,不同的观点之间还产生了碰撞。教师及时对他们的发言做出点评。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如果时间允许,能针对学生之间不同的看法展开讨论,学生会有更多的收获。
【点评】
“一寸光阴一寸金”,如何帮助学生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明显增加,压力也随之增大,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制订并执行合理的学习计划,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考试焦虑,克服学习倦怠,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作者作为一线的中学心理教师,能够根据日常教学和管理的经验,以时间管理为切入点,主题以小见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是一个很好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
美国学者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阶段人格发展的中心任务就是获得同一感并克服同一性混乱,而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必须在七个方面达到整合,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时间透视对时间混乱的矛盾。因此时间管理问题对于青少年的自我发展以及心理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从教案的具体设计来看,主要有几个突出的优点:
首先,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明确,层层递进,并能从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具有实际意义。
其次,以生动的故事导入,并通过“度量人生”这一体验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对时间管理这一主题的兴趣,为后面的活动和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通过呈现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时间管理案例,大家共同讨论并分析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合理的,贴近学生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也能够在现实情境中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
第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分组讨论“高效利用时间”和小组汇报的方法,通过切身体验让学生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时间管理观念和意识。
点评者: 苏立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校咨询所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健康教育和学校心理咨询等。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
编辑/李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