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想上学的女孩

2007-12-29袁晖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7期

  关键词:不想上学;认知和行为疗法
  
  第一次听到小青的事,是她表姐打来的电话,她说小青是高三的学生,因为总觉得自己的大脑里面的神经在“撕扯”,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学习,已经一年没有上学了,自然也错过了当年的高考,为此父母和亲属都十分着急,曾经带她去过医院,服过安拿芬尼,因为服药引发了癫痫,就不敢再服,希望我能帮助她。于是我请她约小青来面谈。
  两天后的下午,天气很热,小青准时来到了咨询室。一进门,她就笑眯眯地问好,看起来像一个初中学生,很单纯的样子,她长得虽然不算漂亮,但是很清秀。我为她倒了杯水,小青轻轻喝了两口,就把杯子握在手里。
  一直是个好学生
  小青说,自己从小到大都是优秀学生,成绩一直很好,获过很多奖,父母希望她能像表姐那样,考上一个好大学,并找到一份好工作。
  “你也这样想吗?”我问。
  “是的。”
  “那你做过什么努力?”
  “我要求自己做事要快。”
  “你感到自己做事不够快?”
  “因为初中的老师说我朗读的速度太慢,我就开始着急,害怕自己慢。所以我一直很紧张,强迫自己集中精力做事,时刻提醒自己:快点儿,快点儿。”
  “如果做不到,对于你意味着什么呢?”
  小青思考了一会儿说:“老师就不会在乎我了。”
  我没有再追问下去,很明显,小青的自我要求很高,她已经把父母的期望内化为自己的要求,她不能接受不被老师关注的状况,所以她时刻要求自己不能分神。这从她后来带来的日记中也得到了验证。
  日记摘录:我过去成绩一直很好,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上课的时候,我目不转睛,一直盯着老师,一丝都不敢放松,别人还有开小差的时候,我逼自己一定要记住老师说过的每一句话,我的努力都是自己逼出来的,比如电脑考试得第一名,获得三好学生的荣誉。
  她在日记中还写到:我是一个很顽固、倔强的孩子。头脑里面总是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而且如果有的问题想不通,就始终会缠绕着我,好像总也解不开似的。我这个人不能有什么事,一有什么事就不舒服(有的是心理作用),并一直持续下去,要很长时间才能调整过来。而且我遇事会往不好的地方想,之后就会越来越不舒服,感觉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这种不断的思考,使她陷入了痛苦,最终出现了以下两个症状。
  下身抖动不止
  “你曾经说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学习,是什么意思?”
  “我不敢看人,上课也不敢抬头看老师,所以上课精力会不集中。”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初三的时候。”
  “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有一天在上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个老头把手放在下面的部位。”
  “当时你有什么感觉?”
  “我感到特别难受,再往前走的时候就感觉有些精神失常。”
  “怎样的失常?”
  “我不会动了,人僵在那里,大脑也出现了空白。”
  “老头的动作让你想到了什么?”
  “自慰,因为我自己也有自慰的习惯,因此总觉得似乎也有‘手’这样的东西放在我的下身一样,特别不舒服。”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自慰行为?”
  “初一。”
  “自慰之后感觉怎样?”
  “觉得很轻松。”
  “现在还有吗?”
  “没有。”
  “什么时候停止的?”
  “从看到那老头时就停了。”
   “你怎么看待自慰?”
  “自慰是个坏习惯。”
  “怎么得来的这个认识?”
  “小时候自己摸过下身,妈妈说是不好的行为,会死人的。”
  小青说,后来她看每个人都觉得有“手”这样的东西放在下身,下身还会抖动,后来她就不愿意看到别人,人也变得孤僻了,以致于上课也不敢抬头看老师。平时做作业时,也很紧张,为了能集中精力,常常手握拳头,心里说:“做事动作要快,快别想了。”可是症状并没有缓解,结果高中虽然考上了,可是成绩与她以前比相差太大了。
  “你刚才说的下身抖动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身特别紧张。”
  经过进一步澄清,小青所说的“抖动”似乎属于阴道痉挛一类,在谈到抖动时她很痛苦,哭了。
  “下身抖动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感觉痛苦,我很害怕抖动的感觉,有时抖动时间长,最长时达到三个钟头,抖动后自己的腿很酸,臀部紧张,觉得很累,需要两天才能恢复。
  无法抗拒的“拉扯”
  除此之外,小青说她还有一个自己认为更加严重的症状,也发生在初三的时候,她在日记中写得比较详细。
  日记摘录:当时我本来就已经很紧张了,我的同学还要说一些下流话,诸如“脱衣舞”之类的,不堪入耳,当时我一听就好像惊了一下,然后一抬头,正好看见前面人的衣服,来不及考虑,就在头脑里面狠狠地“拉”了一下(没有实际的行为,我的动作都是在拉头部的神经)。自从这以后我每看到别人的衣领、有钮扣的衣服,甚至西装、医生的白大褂,我都在脑子里狠命地“撕扯”,我自己也清楚这是不对的,头虽然疼得要命,但还是克制不了。有时我也想下定决心改掉它,可是当我一注视这些东西的时侯,就开始焦虑不安、不知所措,似乎一定要“拉扯”之后,这种情绪才会平复。我每天头都疼得厉害,晚上睡觉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头部总有“拉扯”的感觉,以致于迟迟无法入睡,有时甚至连续几个晚上睡不着觉。
  现在我觉得自己的眼神怪怪的,好像跟别人说话一直要盯住别人(特别是领子什么的),如果不这么做的话,会觉得没有安全感。还有,看到电影里有一些类似男女亲热的镜头,我就会狂躁不安、异常激动;看到报纸上有“性”这类的字眼,也会出现相同症状;还有,看见别的女性有穿着暴露的、低胸的我也特别不平静,“撕扯”又要来了,以致于现在发展到看到晾着、挂着的衣服、洋娃娃身上的衣服我也要“拉”,头部神经被我“拉”得特别疼。
  按照精神分析理论,很多症状的形成都与童年的经历有关,所以我想有必要了解一下她过去的经历。
  “你是否记得小时侯有什么让你特别难过的事情?”
  “没有。”
  “看到过什么与性有关的事吗?”
  “七年级时,看到电视的报道和侦探片中有强奸的镜头,就很紧张。”
  “紧张什么?”
  “害怕自己会遇上。”
  “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我不敢一个人去黑暗的地方。”
  “妈妈还对你说过什么?”
  “我小时总爱笑,见谁都笑,可是妈妈说总笑会被人说成是‘花痴’,我就不敢再笑了。”
  “不敢笑感觉怎样?”
  “觉得压抑。”
  “你和男生有过什么交往吗?”
  “初一时,一个男孩喜欢我,他学习不好,我对他说做好朋友,但是他不同意,就剪我的书包,我很讨厌他,不理睬他,并且告诉了老师,他就专门出我的丑,嘲笑我。他影响了我的情绪,让我感到烦,总担心他会做什么。”
  诊断及辅导
  小青的问题属于青春期性心理发展问题,对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并导致强迫症。
  小青的自我要求很高,她已经把父母的期望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从小她在老师和父母的眼里一直是好学生,她不能接受不被老师关注的状态,当初中老师说她朗读的速度太慢时,她就特别着急,时刻要求自己不能分神,逼迫自己要快点儿。因此当她无法集中精力、成绩下降时,她不能接受,以致休学。
  小时候想和父亲亲近,父亲说热。后来父亲上晚班,她就更没有机会和父亲交流了。她的生活都由母亲来料理,甚至晚上也和母亲住在一张床上,她很听母亲的话,她很爱笑,因为母亲说总笑会被人当成“花痴”,所以她压抑着自己,再也不敢大笑。
  她在学校中所接受的性教育很少,对于性的认识基本都来自于母亲。初一时她有自慰行为,让她感觉很轻松。后来母亲说摸下身会死人,她就认为自慰不好,正好又看到电视的报道和侦探片中强奸的镜头,就很紧张,认为与性有关的都不好。老头的行为使她感到自己自慰的行为被暴露了,所以出现焦虑、恐惧,她很担心自己被别人认为是坏女孩,不敢自慰,当出现与性有关的事物时,她就拼命压抑自己的性欲望,于是出现了“抖动”和“撕扯”这两个强迫症状。
  
  她没有朋友,缺乏和同伴交流的机会和经验。本来有一个女生每天和她一起上学,可是父亲说互相等很浪费时间,于是从初三开始,她就一个人上学。惟一的一次异性交往所获得的经验也是不成功的。
  针对小青的情况,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方法:
  1.运用认知和行为疗法改变她对性的错误认识,帮助她认识到性是正常的
  我和她一起谈论性,帮助她澄清认识。我们一起讨论她幼儿时摸下身这个行为,我告诉她,其实这和我们摸身体其他部位没有什么区别,这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而青春期发生的自慰行为并非行为不检点,也不能由此证明你是坏女孩,只要注意时间、频率和卫生就可以。包括有性幻想、谈论性都不能说明她是坏孩子。
  我要求她回家后大声地说与性有关的词,反复书写与性有关的词,查找这些词的词义,逐步接受对性、手淫的正确观念,并通过自我强化来巩固。
  2.使用森田疗法,使她接纳症状,并尝试带着症状生活
  因为她的症状已经持续了很久,不可能一下子消除,所以我给她留了作业:回家以后要尽可能去做事,比如打扫卫生、看书。在做事时,如果出现 “撕扯”的想法,就把它当成自己的朋友,允许它的存在,接纳它。同时每天写日记,只写每天做了什么,有什么体会,但是不能写与症状有关的内容。一周后,她说“撕扯”的念头有所减少,做事一开始时什么也不想,但中间会出现“撕扯”,这时她会反复提醒自己不要想。三周后,她说脑中“撕扯”的现象已经减少,另一个现象“下身抖动”也开始逐渐减少。
  3.留具体的家庭作业,通过行为的改变最终改变情绪
  第一次我给她留了两个作业:一是要求她与两个同学保持联系,方式不限,可以见面,也可以打电话;二是打扫家里卫生。
  第二次来时她说和同学联系让自己很开心,做好一天的大扫除后,也没有了空闲感,还得到了父母的夸奖。我告诉她继续做开心的事,积累成功的经验。
  第三次,她说和同学见了一次面,比较开心。我建议她要和同学经常接触,尝试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并且主动发展兴趣,让自己有事情可做。
  4.运用行为训练方式,使用系统脱敏法,彻底解除焦虑,消除强迫症状
  因为她一直很紧张,所以从第二次咨询开始,我先给她做了肌肉放松练习,同时也为作系统脱敏作前期的准备。放松训练之后,她感觉特别轻松,找到了放松的感觉。我要求她回家后,跟着录音,每天做两次放松练习,一周后再来时,她说很有效,现在已经可以直接体验到放松的感觉。我要求她坚持做放松训练,在紧张时可以用放松去对抗。
  在向她介绍了系统脱敏的方法后,我们一起确定了焦虑等级表,如下:
  听到不健康的字眼(性、做爱)——30分
  看到圆领——45分
  看到有拉链的裤子中缝——50分
  看到运动服、男女亲密镜头(做爱)——60分
  挂着的衣服、穿在洋娃娃身上的衣服——65分
  穿西装、白大褂、V字领 ——75分
  女人职业装(里面平领) ——90分
  经过三次脱敏,她不再在意对方的衣服,可以自如地看人了。
  三个月以后,我电话回访了小青,她说她已经重新回到了学校,正准备参加今年的高考。
  点评
  我读了袁老师的文章居然激动了起来。现在我们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订心理卫生行业的规范。其实,我们第一线的心理老师们在较少支持的情况下,已经埋头做了很多很多。袁老师所处理的这个个案的难度和治疗(therapy)手法,与美国今天哪怕有着博士学位专业资格证书的同行已经相差不大了,要知道按照美国学界的咨询心理学发展七个阶段的划分,我国这个领域的开展可要晚了整整50年。
  只要一翻开心理学文献,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告,在西方,有些学生问题,管理部门怎么想办法也解决不了,最后只好请出心理学家,而心理学家居然常常也真的能把问题搞定了。此类介绍在中国几乎看不到,不过在现实当中已经渐渐萌生了。现在许多学生问题,弄得老师头疼了,就往心理老师那里一送。这样的事例近来常常听到。但是,我的感觉有点儿滑稽:在西方,心理学工作者被尊为专家;而在我们的学校,心理老师似乎被当成了垃圾收容员。
  对于袁老师这篇论文,我想提出三个进一步改进的商讨意见。
  原文:“听到不健康的字眼(性、做爱)——30分”。咨询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首先不是要褒贬评价现实,而是要尊重研究现实。所以,能否把“不健康的”字眼换成“敏感的”等尽量是中性的显示客观性的字眼。这里面似乎有着一个倾向问题,我们大家争取一起来注意提高这种修养。
  原文:“我建议她要和同学经常接触”。能否改成:“我们一起探讨确定了一个改变方案,就是和同学经常接触”。内中的原因就不展开了。
  论文结尾处能否增加一个“讨论”部分,将这个个案当中规律性、普遍性的东西揭示出来,从个案的角度来讨论一般,那就更像一篇个案研究论文了。2000年以后,尤其是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界越来越关注一个现象,即当一个人生命状态中重大焦虑覆盖了所有欢乐时,人就很容易启动负性注意模式:“不去想……”、“不许想……”、“千万不要……”这就很容易导致强迫思维(obsession)。治疗思路可以借鉴行为心理学“交互抑制”原理,发掘、培养、聚焦生活中的积极一面,同时理解自己原来的思维状态是怎么形成的(也叫解释interpretation)。事实上,袁老师的治疗方法是基本符合这些原理的,也是有客观效果的。
  点评者:张志刚,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
  (作者单位: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
  编辑/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