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引导我们

2007-12-29吴春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7期

  摘要:中学时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性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未成年人的性观念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事,它将影响到家庭结构状况和社会稳定程度。因此,研究他们的性观念特点,加强性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中学生;性观念;引导
  
  近年来,中学生早恋、婚前发生性行为、未婚先孕的人数大为增加,中学生性失控的案例也时有发生。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单位合作进行的关于“青少年异性交往问题”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仅二成多的中学生认为过早发生性行为不合适。中学生的性问题已成为教育者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基于此,我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对四川省中心城市、中等城市、乡村中学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六所中学的4033位初、高中学生的性观念进行了调查,并对四川省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就他们的性观念变化、特点和原因,提出了我们的一些教育对策。
  
  一、中学生性观念现状的调查分析
  
  1.自我接受程度高
  这首先表现在对自身生理变化的反应上。在调查中,对自己身体发育“满意”的男女生分别为78.3%和65.9%;而感到“很不满意”的,男生仅有3.7%, 女生为3.4%。这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中学生对自身生理的变化能持坦然、积极的态度。对于“自我在同学里受欢迎的程度”的调查,有26.7%的男生和33.3%的女生选择了“很受欢迎”,59.2%的男生和57%的女生认为“还不错”,只有1.2%的男生和1.7%的女生认为自己“不受欢迎”。这说明,当代中学生能够积极地认识自我,大多数中学生能够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年期”,与儿童期相比,中学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仔细审查自己。
  2.能以健康、开放的心态面对“性”
  随着青少年性成熟期的提前和社会观念的逐步改变,他们与过去的谈“性”色变、视窥探性知识的奥秘为卑劣龌龊之事、对自身生理变化惶惑不安的那一代中学生已大不相同,他们渴望对自身成长的知识有正面的、科学的了解。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81.4%的中学生渴望能够从父母、老师处得到正面的性知识教育;仅有12.4%的男生和20.1%的女生认为父母对自己进行过性教育;仅有9.3%的中学生认为“所在学校经常开展性教育”;在开展了性教育的学校中,仅有29.7%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性教育表示满意。由此可见,身为父母和教师的我们对中学生的性教育与中学生们的期望还存在很大的距离。
  3.多数中学生谈恋爱只是追求时尚
  我们在调查中把恋爱定义为一对男女关系亲密,并且经常发生接吻或互相爱抚等亲昵行为。在被调查的中学生中,5.6%认为“很好”,65.6%认为“可以理解”,仅20.6%表示“反对”。早恋如此风靡校园,那么,导致中学生早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中学生恋爱的动机中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追求时尚,第二才是交流感情,为了结婚、性享乐而早恋的学生只占极少比例。少男少女们随着生理的成熟,在心理上,会对异性产生一种强烈的爱慕的渴求心理。我们在对“有没有人追求过你或向你表示过爱慕”的调查中,发现选择“有的”(包括有、有很多、少数、一般、有人追)的学生占62.6%,“没有”的学生占30%,其余为未答和不详。
  4.中学生性行为必须规范
  一些中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流行文化的影响,视恋爱乃至偷吃禁果为“酷”,而“勇敢”地偷吃禁果后,却无法面对后果。我们在对“你是否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的调查中发现,男生有过性交行为的比率为14.2%,女生为2.2%,男女比率约为7:1。在有过性交行为的中学生中,有3%的学生表示“经常”发生性交行为。在“与异性性交时采取避孕措施的方法”的调查中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没有采取任何方法”,再次是“体外射精”,其次是安全期和几种方法一起使用。可见,中学生对避孕的了解可以说几乎是一片空白。
  据媒体报道,少女怀孕的增加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1400万青春期少女生育,其中大部分是非意愿性妊娠,其结果是每天有55万次流产,每年则有440多万的少女选择了堕胎。专家指出,目前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面临三大问题:婚前性行为普遍、性病和艾滋病蔓延、少女怀孕增加。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杜绝中学生发生性行为。首先,中学生尚处在身心发育阶段,男女性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过早地进行性行为,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尤其对那些正处于发育期的女孩伤害更深。其次,不利于学业的完成。中学时期正是求知识的阶段,过早地发生性行为,很多人可能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这对学业的完成乃至以后走向社会都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笔者注意到,很多女孩的堕落就是从中学期间过早地发生性行为开始的。
  
  二、对中学生性观念的教育与引导
  
  1.加强性文化教育
  结合中学生性观念的特征,我们认为,系统的性教育还必须把性文化教育作为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生具有的一定文化素质,他们有可能片面地把中国古代性文化看成封闭的、禁锢的文化,把西方的性文化看成解放的、随心所欲的文化,从而在这种性文化隐藏的潜流中去寻找性的“真谛”。对古今中外的性文化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就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性”,更谈不上科学认识。因此,必须通过性文化教育让中学生认识到无论中西文化,无论过去现在,唯有以科学的性知识作指导,按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社会角色来规范自己的性行为,才能算是真正的性文明。
  2.加强性道德教育
  在青春期教育中,敢于谈性、能坦诚地面对性生理知识已是向尊重科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解决中学生性成长中的所有问题。在重视科学的性知识传授, 让中学生对自身生理变化有科学的了解的同时,更应从中帮助他们认识到“性”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生不同阶段中的不同性意识和性行为标志着人的社会化成熟程度,应帮助他们建立起自我性角色观念并明确在不同阶段中的责任。我们要开展对性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选择方面的教育,指导中学生对两性关系进行健康的、文明的和负责任的选择。要让中学生懂得“性”从来都不完全是个人的事,人类的性问题与社会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社会对个人性问题适度地、正确地控制是必要的,个人接受社会的这种规范是一种义务。
  3.要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性教育网络
  目前很多中学生的性知识主要是从较为隐蔽的非正式渠道获得的。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家庭、学校是他们活动的主要背景,父母、教师是对他们实施影响的主要人员,如果不能从这些人中获得正确的、科学的信息,中学生就会在琳琅满目、杂乱无章的传媒中去寻觅、捕捉他们所需的信息,由此形成的知识体系和观念体系难免混乱矛盾。因此,父母和教师理当承担起这个责任,要把中学生从目前的这种状态中吸引过来,必须采取让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我们要通过课堂教育向学生传播性科学知识,引导中学生对自身的性生理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引导中学生端正恋爱动机,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怎样去爱,什么样的爱是适合自己的,怎样让爱情正常发展,怎样处理恋爱跟学习的关系,怎样处理恋爱与正常社交的关系。
  另外,大众文化传播媒体的巨大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性知识的载体形式和传播中的偏向性都会给性观念的形成造成严重影响。我国目前通过大众传媒进行有关性知识的科学、伦理普及宣传还很不够,中学生获得的性知识有许多来自文艺作品、商业广告等非科学载体,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观念也难免存在缺陷。文艺作品如大量的流行小说、电视剧与其说是生活写照,毋宁说是成人童话,理想化的描写表述的是作者的寄托,未必都与现实有关。有研究表明,过于相信这种“童话”的人在爱情生活中大都很失意 ,它容易把人导向对人对生活的苛求,不能保持应有的现实态度和道义感。因此,我们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关心青少年的健康。要加强对大众文化传播媒体的管理,坚决杜绝黄色淫秽内容的影视、文学刊物、杂志等的制作、出版和发行。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正面教育,进行性科学知识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抵制和分析批判低俗丑恶文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完善的人格。
  本报告是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实施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
  本文执笔:四川省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
   学校 胡 珍 程静
  四川省成都市妇联 吴春梅
  数据分析: 四川省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
   科学校王进鑫 程静
  调查组织: 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
   所 曹璇
  问卷审查及课题主持: 四川省教育厅体
  卫处赵晓玲卢旭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省成都市妇联)
  编辑/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