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以人为本”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兼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策略

2007-12-08刘旭东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6期
关键词:套路以人为本武术

刘旭东

(许昌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试析“以人为本”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兼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策略

刘旭东

(许昌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作为切入点,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武术教学课程的现状进行反思。认为,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武术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应该有必要在教学理念上进行深层次的突破和改革。

以人为本;理念;高校体育教育;武术教学

1 “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

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社会必须以人为基础。以人为本,正是以人作为根本,以人为中心。

“以人为本”理念反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表现为教学必须要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其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学习权利;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并保证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的本性不再是管理、控制、约束,而是对人性的唤起和对人性的尊重。

2 高校武术教学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运用与贯彻

武术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双方的交流互动形式。将“以人为本”理念运用到教学过程之中有其适用性和可行性。所谓“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因此,这种教学理念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武术教师对这种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并能够充分地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具体地说,“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武术教学中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2.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体育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心理和身体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对象”意识,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立足于所传授的对象,精心组织和策划教学,使每一个学时的课程教师教的了、教的好,学生学的进、学的好、理解透、印象深。

武术进入高校体育教学以来,在实践上也多是以武术训练法代替武术教学,从而形成了“基本功→规范化套路”的武术教学模式,“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一直未能成为武术理论和实践关注的主体,他们对武术的要求、渴望、期待和体验游离于武术教学的边缘,也未能成为武术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等的依据,而这恰恰是缺少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所设计的武术课,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绝对权威,造就出教师围着教材走,学生跟着教师转,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特性,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学习变为被动的学习,由此产生厌学情绪,在情感上自然难以得到学生的青睐,导致学生对武术课程的反感和排斥。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入校之前绝大多数没有受过正规的武术学习和指导,因此采用“基本功—规范化套路”这种接近于正规化的教学模式的后果是:对于基本功的强调和练习,非这一学期的武术课所能解决的,72学时的普修课即使吃了苦也摸不着武术的边、入不了武术的门这一尴尬现状。而对于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也不外乎初级三路长拳、青年拳、少年拳、24式简化太极拳等,到了四年级,没等到毕业,就已经忘的差不多了。试想,这样的体育院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如何胜任武术教学?

因此我们说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武术教学,应充分重视到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独立性和可塑性,他们厌恶压力和训导式的说教,而且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分辨、把握能力上也有较大提高。所以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上都要有相应对口调节,教师应该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想法,重视他们的选择,真正使每一个学时的武术课有质有量的完成,既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又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求知欲高,学习兴趣强,从而促进他们对武术技能的训练,加深对武术文化的理解。

2.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人而异设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阶段高校体育专业武术课程大都学习的是规范化的武术套路:初级三路长拳、青年拳、简化太极拳,刀、剑、棍等初级器械。这些套路都是我国在50年代编排的,在当时确实为武术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时代在前进,观念在改变,当代的大学生是否还能够接受这些教学内容,在有大纲和教学任务的情况下,教师在固定的课时内进行填鸭式的教学,以上所列举的这些规范化套路在教学期间,学生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三多”,即动作数量多,方向路线变化多,每个动作包含的因素多。这些问题直接地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用在肢体动作的学习上和记忆上,教师教,学生学,教完练,练完复习,每一堂课都是在这种肢体动作的学习中度过,久而久之,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疲惫,谈何教学效益?那么所导致的后果是学生虽然学完了整个套路,但在毕业之后却不能派上用场。为什么?主要原因就是在这些套路的练习中,中间遗忘了一个动作就连不成套了。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不等同于武术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入校前有着各自的体育专长,有调查表明,只有大约19%的学生入校前接触过武术,因此要求他们完全掌握这些套路,困难可想而知。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是在准确把握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适度调节动作难度、适当降低动作标准,同时积极培养学生骨干,利用他们传、帮、带,使所有学生在每一堂课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2.3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换位的意识

既然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各种行为活动都要成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源头。如前所述,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应该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想法,重视他们的选择。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入校前无论是武术技术还是理论知识,都较为薄弱,但是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和影视作品,他们对武术的理解和体会各有不同。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调整教学策略,积极引导学生向着理性化的方向发展,适当消除过去对武术假大虚空的心理幻想。同时,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有“换位思考”这样一种理念,要时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索自己的教学活动,“假如我是学生,我需要什么样的武术教学?”“我想要什么内容的武术教学?”“武术对我今后的工作生活有什么作用?”,通过“换位”的反思,教师就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采用有效的、合理的方法和内容进行武术教学。

3 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策略

3.1高校武术价值取向的定位

首先,武术要作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宝贵遗产向学生灌输。在高校体育教学领域里,武术一直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保留着,它艰守着对青年进行民族精神培养、爱国自尊心树立的最后堡垒,尽管还有其他多种形式。因此,提高大学生对爱国精神的加强和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武术教学起着不可替代和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将武术作为锻炼身体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也要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方法,要按照时代的需要,民族的需要来推动高校武术的发展。

其次,应把武术作为加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载体进行传授。1995年国家教委体卫艺司副司长曲宗湖同志在《加快武术运动的开展》讲话中,强调了在高校开展和普及武术的意义,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高校要普及太极拳等武术内容,要求每个学生坚持常年锻炼。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身体内不缺乏运动的激情,青春的活力,如何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形式中能够选择武术作为终身体育项目,这就要在武术教材和教学内容上深化改革,与时俱进。

3.2高校武术教材和内容的更新

在教学内容上,50年代编排的套路依旧出现。对比之下,跆拳道的流行以及它在青少年中影响,无疑对当今的武术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除时尚等外部环境的作用以外,“技术简单”“功防明确”都是吸引我国学生的内部因素。因此对武术教学内容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结合自身实际特点,打破传统的武术教学模式,结合武术的技击本质,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招法→套路→招法”的武术教学模式,适当简化“繁杂、枯燥、难学、没用”的套路练习,创建出短小精悍、动作简单、易于记忆、打练结合、适用性强的动作组合和小套路。同时充分利用武术派系繁多,区域性等特点,在内容的选编上发挥自身特色,如河南可选编少林拳,湖北可用武当拳,广东可用南拳等作为教学内容,提炼、精选出特色动作进行教学。

3.3武术教学评价体系的“人性化”

在武术教学最终的考核中,我们可以设想运用多角度、全方位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我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教学不是培养高水平武术运动员,而是培养“一专多能、宽基础、厚知识、高素质、强能力”的体育师资队伍。因此高校武术普修教学的评价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考试和测验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也就是说,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鉴定或选拔。由此对学生的武术成绩可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体现出“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要求。同时评价的对象和范围也包括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促使教师在专业技能、知识结构、教学理念不断进取,由此推动高校武术教学的深层次改革。

4 结论

在突出学生主体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高校武术教学应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下解脱出来,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上都要积极反思,与时俱进。2004年11月在广州举行的“全国首次武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应跳出现有的框架和模式,建立一种开放式的武术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不用更新教材,就可以随着教师的讲课把必须的东西补充进来”。同时要建立起与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的武术教材体系,改革那些难学难练、不易记忆的繁杂套路,创编出短小精悍、动作简单、易于记忆、打练结合、适用性强的动作组合和小套路,使学生在校学的会、记得牢,毕业后能够教、能会教,教的好,真正使武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瑰宝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发扬光大,延续永恒。

[1] 曹卫.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J].体育科学,2004,24(3):67-69.

[2] 张凤霞.“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武术科学,2004,1(1):4-6.

[3] 刘卫健.实施“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3):123-124.

[4] 陈空清.“以人为本”教育观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3):75-76.

[5]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Z].[2004]9号.

[6] 蔡仲林.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现状对策研究[J].武术科学,2004,1(5):1-2.

[7] 邱丕相.弘扬民族精神中的武术教育[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3(4):1-3.

[8] 邱丕相,马文国.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2):1-4.

[9] 刘旭东.加强课堂“有效教学”,促进高校武术教学改革[J].武术科学,2005,2(4):41-43.

AnalysisonUtilizing“HumanasCenter”intheCollegeTeachingofWushu——Discuss Tactic of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

Wushu Liu Xu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461000,Henan,China)

From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human as center" as point of penetration the paper reviewed f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course of Wushu in the college P.E of our country.It thinks that,in current college teaching reform deepen increasingly new situation take off,Wushu teaching is the required course of special field,should be necessary to reform and the breakthrough of level deep on teaching concept.

human as center;conceptual principles;college P.E;WuShu teaching

2007-05-06

刘旭东(1974-),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套路以人为本武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眼下有套路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