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和谐体育的哲学思考

2007-12-08王畔领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6期
关键词:人才体育发展

王畔领

(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体育教研室,江苏 苏州 215000)

关于和谐体育的哲学思考

王畔领

(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体育教研室,江苏 苏州 215000)

运用哲学思想,分析当前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建设和谐体育的迫切需求;建设和谐体育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体育人才为中坚力量,并妥善处理和把握好体育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和谐社会;和谐体育;哲学思考

1 唯物观:当前中国的国情需要建设和谐体育

1.1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体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解决发展中各种不协调问题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不协调、不和谐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思考问题,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不言而喻,体育系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子系统。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构建和谐体育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因此,体育要为和谐社会服务,首先要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

1.2体育现状需要建设和谐体育

我国自实行“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以来,群众体育蓬勃开展,人民体质普遍增强。竞技体育全面登上世界体育舞台,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应看到,目前我国人均体育场地、人均体育消费和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与世界发达国家或较发达国家相比,仍处在较低水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体育发展程度差距较大;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不多,后备力量不足。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体育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如农村体育问题成为成为社会体育发展的“瓶颈”、弱势群体的健身问题不容乐观、体育体制改革中出现的种种弊端等。因此,全面客观地了解当前我国体育的现状,是建设和谐体育的前提。和谐体育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2 价值观:和谐体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论断,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贯穿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突出了社会发展中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明确地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体育发展中的基本价值和价值取向是什么,体育是人的活动,因而人是体育的基础,人是体育的根本。人创造了体育,因此体育必须为人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所以,体育发展必须坚持和保证以人为本。和谐体育的构建同样离不开人,最终也是为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强调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唯其如此,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体育事业为人民服务。所以和谐体育的构建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在和谐体育的构建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主要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人们体育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客观上要求体育产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发积极引导体育消费。体育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第二,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体育文化对满足人们日趋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着独特的优势:作为大众娱乐文化,参加体育活动在增强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可以获得身心的放松,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体育文化具有文化极强的凝结、聚合功能。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人们在社会生活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以进一步促进人的社会化。国际间体育赛事还可以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第三,维护和实现体育公平,坚持体育为人们服务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是指以所有的人民群众为本,而不是以少数人为本,使全体人们共享体育发展成果。因此,要求在和谐体育的构建中应突出解决好农民的健身问题,以及解决好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的体育需求问题。

3 主体观:构建和谐体育的中坚力量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继承、运用和发展,而且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运用和发展;不仅解决了“为了谁”的问题,而且解决了“依靠谁”的问题;不仅要把人民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且要把人民群众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创造活力的社会。而构建和谐体育需要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具有创造能力的体育人才。这里所说的体育人才具有广泛意义,包括广大人民群众、体育组织管理人才、运动员人才、体育领导干部人才、体育理论研究人才等不同岗位和角色的人才。这些人才是构建和谐体育的中坚力量,如何在构建和谐体育中优化与配置体育人才资源,这就要求:第一,必须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人才标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才标准的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党的十六大提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这是体育人才观念的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充分强调了体育人才的广泛性,扩大了传统体育人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指出体育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鼓励人人都能为体育发展作贡献。第二,必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体育人才的利益。只有把不同体育人才的利益反映好、协调好、处理好,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好、处理好,人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协调,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第三,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构建和谐体育的实践中,广大体育人才都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根本力量。因此,必须尊重他们的劳动、知识和创造,在体制、机制、法制上保障他们为我国体育事业做贡献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第四,必须大力弘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大力营造鼓励创造、尊重创造、保护创造的良好的氛围,支持体育理论人才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它方面的创新,使我国体育发展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4 辩证法:构建和谐体育要把握矛盾的度

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使中国的竞技体育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比较快和比较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奥运争光计划与全民健身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使我国体育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充实,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因而当前我国体育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现在的任务是要进一步提高我国体育的和谐程度与和谐水平。

但是,肯定总体上的和谐稳定并不意味着否认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时期,尤其在当前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国的体育发展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因此,我国体育正面对并将长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例如,我国人民体育意识薄弱,对体育的认识停留在生物功能、政治功能等层面,而缺少对体育的娱乐功能、文化功能等人文现象的认识;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在管理体制上处于条块分割、行业分割和系统分割的状态。体育各子系统之间缺乏有效地联系,互动与互补不足,造成管理成本高,能耗大;体育项目发展不平、奥运优势项目不多,我国竞技体育无法进一步拓展空间,难于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过度;地区体育、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在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群众体育的普及程度不平衡等方面,且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在呈现拉大趋势;体育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在我国体育运作机制方面,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之间尚没有建立起合理的关系,存在着管理的缺位与错位,继续深化体育体制改革,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体育与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一定矛盾,在城市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受到城市污染环境的侵害,在农村体育设施和场馆的短缺,也使体育活动者缺乏适宜的体育环境等等。这些矛盾都给和谐体育的构建带来严重影响。构建和谐体育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体育发展中各种矛盾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所以,构建和谐体育,关键是要正视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和机制。

5 结语

从哲学思想的角度来思考社会主义和谐体育的构建问题,可以拓展我们的研究思路,可以使我们的体育工作者准确把握体育的本质和科学判断中国体育发展现状。构建和谐体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体育系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构建和谐体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要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具有创造能力的体育人才,要妥善处理和把握好体育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1] 陈玉忠.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体育的价值目标[J].体育科学,2005,(9).

[2] 胡庆山.论社会主义和谐体育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1).

[3] 任海.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体育的和谐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6,(2).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的意见[DL].http://spoyts.sina.com.cn.2002-8-22.

[5] 屠春友.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理论学刊,2004,(12).

ThePhilosophicalThinkingoftheHarmoniousSports

Wang Panling

(The P.E.apartment of Suzhou Kindergarten Teacher's Academy,Suzhou,215000,Jiangsu,China)

Making use of the philosophy thought,the paper analyzes the urgent need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ports under the harmonious social background currently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sports requests to take the person's overall development as root,with sports talented person for the main force power,and to process appropriately and hold the sports development well in the existent antinomy and problems.

harmonious social;harmonious sports;philosophy thinking

2007-07-02

王畔领(1981-),男,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人才体育发展
人才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们的“体育梦”
教师发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