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广告文案的创作原则及误区

2007-12-07谢诗敏

新闻爱好者 2007年24期
关键词:公益广告受众创作

谢诗敏 汤 劲

公益广告是旨在增进一般公众对突出的社会问题的了解,影响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他们的行为和做法,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或缓解的广告形式。广告必须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来达成信息的传播。广告中的语言符号就是文案。调查表明,广告效果的50%~75%来自广告中的语言文字。因而进行公益广告创作的时候,对文案的创作不能掉以轻心。

关于公益广告文案的创作原则,应该秉持广告大师威廉·伯恩巴克制定的关于广告创作的ROI原则。

关联性原则(Relevaxnce)。他认为对于所创作的广告首先要从策略层面考虑,是否与产品、服务关联,与目标对象关联。公益广告是向社会公众发布的,以公共事务为内容,虽然不同于一般的以推销商品或服务为主的广告,而是着重宣传有关净化社会空气,推动社会文明前行的意识和主张,但同样也应该讲究关联性,才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公益广告的关联性首先体现在是否能与时代关联。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公益广告永恒的主题。但时代在发展,总是不断有新的社会问题涌现出来。因此,创作者必须扣住时代脉搏,配合现实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或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来写作,公益广告才能更好地引发受众的共鸣。如2001年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志愿者年”,公益广告就以围绕“什么是志愿服务”、“什么样的人是志愿者”、“为了社会更加文明进步,人人都来当志愿者”为主题展开宣传;2002年是实施“红丝带行动”预防艾滋病综合公益项目的一年,“红丝带行动”的公益广告在各种媒体大行其道,因为它是热点,贴合了社会的热切关注;2003年,非典肆虐,以“预防非典”、“战胜非典”为主题的公益广告非常多,在促使人们正确对待非典和树立信心、与病魔抗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关联性之二则体现在是否与目标对象关联。与商业广告相比,公益广告的受众范围要广泛得多,但并不意味着公益广告以社会的每一成员为传播对象。特别是在这样一个讲究分众传播的时代,更要讲究面向特定的受众群体进行传播。无的放矢的公益广告不仅收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还容易引起逆反心理。因此,必须针对目标群体来进行写作,广告才有打动人的力量。如同样是以“下岗再就业”为主题的,所针对的目标群体各有不同,一个是号召下岗的人自立自强,一个是呼吁家人的支持,无疑会增加广告的说服力。

原创性原则(Originality)。广告创作要用于突破常規,与众不同,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业界常用“戴着脚镣跳舞”形容广告创作要面临众多来自市场的束缚和压力。公益广告由于它的无功利性,可以说给了创作者最大的发挥空间,也使得创作者由于压力的减轻,导致在广告创作中不愿精益求精。平淡无奇的公益广告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如许多以环保为主题的广告,很多时候展现一幅黄沙铺地或者是烟囱林立的画面,然后配上”为了未来,请保护环境”之类的文案。如此空泛刻板,缺乏创意的广告,如何去打动在信息爆炸传播环境下对广告愈来愈吝啬自己目光的受众?在香港发布的一则推广普通话的公益广告的文案是——“养‘鲸鱼?自问不会弄出上述笑话,即电香港电台‘普通话擂台战比试一下!”与之相配合的画面则将错误的语音变为可视化,金鱼缸里养着一条鲸鱼。该广告文案没有流于“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沟通你我他,全靠普通话”的模式化叙述,而是利用了人们在日常说话中常有前后鼻音不分造成的沟通障碍,巧妙地暗示了说普通话的重要性,让人耳目一新。

按神经学家的解释,当刺激信号没有变化时,脑细胞停止反射活动。只有当刺激信号变化时才能引起反射,这种变化越是出人意料,反射也就越强烈。富有原创性的公益广告,往往能直抵目标受众的心灵,为受众提供惊喜。当然,广告追求原创性,是在讲究关联性的前提下追求的。如舍弃关联性而片面追求原创性,就是本末倒置了。

震撼性原则(Impact)。它与相关性和原创性是密切关联、相互贯通的,指的是广告产生的冲击力,震撼受众心灵的魅力。公益广告如果没有震撼力的话,就难以激发受众的参与意识。震撼力一方面来自广告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广告要适时投放。当信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传达给消费者时,就容易造成震撼力。公益广告中的信息传达讲究以情动人,因为公益广告重在强化或改变人们的某种态度。态度是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种成分组成的,其中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的改变扎根于情感之中。所以,无论公益广告走理性诉求还是感性诉求路线,最终都要在情感层面发生作用。而且枯燥的说教信息是很容易遭到受众排斥的,公益广告要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就应该让受众心有所动、情有所发,这样才能使其自然而然地接受和认同广告所宣传的观念。

有了合适的信息,再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传达给合适心境下的消费者,就造成了震撼力。如关于戒烟向来是公益广告中历久不衰的主题,恐惧诉求是其惯用的诉求方式。很多主张戒烟的广告总是在其中展示吸烟的严重后果,可这样的信息并不能够震撼嗜烟的人士,反而容易被他们所排斥。因为关于吸烟有害健康他们早就从认知层面意识到了,主要是从情感层面难舍对香烟的喜爱。但是有一则关于戒烟的公益广告却显得尤为亲近可人,它抛弃了恐怖的画面,主要以文字为主。广告是左右编排式,左边写着“5月31日,世界无烟日。请您现在就戒烟,为了明天”,右边则是“6月1日”,广告非常巧妙地将戒烟日和儿童节关联在一起,从对孩子的关爱着眼,去打动烟民。同时在5月31日发布这样一则广告,它能很好地适应烟民的接受心态,引起其心灵的震撼。

大量优秀的公益广告层出不穷,被公众所接受、所喜欢,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不少公益广告缺乏动人的力量,从文案的角度分析,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文案的说教味浓厚。现实生活中,充斥着“请勿……”“如果你继续……”“不要……”之类字眼的公益广告文案大行其道。很多创作人员认为公益广告就是来教育人的,这种高高在上好为人师的姿态,其实是很容易被文化程度高和广告的鉴赏力日益提升的受众所排斥的。正如日本电通广告公司资深创意总监杉山恒太郎先生认为的:在进行公益广告创作时,创作人员更不能有我想去教育你的想法,这是最可怕的。不能把自己置于君子的地位,这样很容易做出没意思的作品。作为创意总监,我经常会告诉他们,站得太高了,要低一些。究其原因,是创作人员丧失了平常心。其实公益广告强调社会成员的参与性,不论是广告的发布者还是广告的创作者,与社会应是一种平等交流的关系,而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应该就像杉山恒太郎所说,公益广告创作人员的工作不要抱着“为了社会的正义去做”的想法,而是要考虑如何把广告表现得更好、更有魅力。

恐惧诉求运用过度。公益广告中常要展现某种行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而希冀于通过恐惧诉求来唤起受众的焦虑和不安。所以,许多关于环保禁烟交通安全的广告,屡屡通过文字制造恐怖的气氛警告受众。下面三则关于戒烟的广告文案便是如此——“吸烟而死的人会下哪层地狱”、“你吸的是烟还是命”、“蓬莱仙境群英会,烟虫之墓,烟痴之墓,烟王之墓,烟圣之墓”……许多创作人员认为信息的有效性与它制造的恐惧成正比,恐惧制造得越大,紧张感越强,驱使人们采取行动以消除紧张的力量就越大,极力在文案中使用那种触目惊心的字眼。殊不知,这样的文案可能激发受众的知觉防御机制,而导致他们对面临的问题产生回避反应,拒不接受广告中的信息,也就难以产生较好的说服效果。在一般情况下,中等强度的威胁说服效果最好。恐惧诉求太弱则难以引起受众重视,太强则易引起受众回避,恐惧的程度应该适当。

不敢让公益广告幽默起来。由于公益广告主题的严肃性,创作人员不敢使用幽默的笔调进行创作,生怕亵渎了主题的庄重。其实幽默并不等于滑稽,《现代汉语大辞典》对“幽默”的解释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可见幽默与严肃并不冲突。严肃的主题也可以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寓庄于谐的境界。而且,受众更爱看幽默的广告,据统计,在法国国际戛纳广告节的获奖作品中,幽默广告占到50%以上。从全球趋势来看,幽默广告的数量呈节节攀升的趋势。公益广告也可以适时地“幽”受众一“默”,让受众在轻松接受之余又有思考的余地,也是对受众接受能力的尊重。关于交通安全的公益广告,常常都是板着面孔教训公众。但下面三则倡导系安全带的广告在众多沉重的交通安全广告中却显得与众不同。文案分别是“今天你才发现你有个非常有钱的爷爷,他已經非常非常老了——又一个系好安全带的理由”、“你的债主不小心撞了一下头,竟成了永久失忆症——又一个系好安全带的理由”、“将要搬来的舍友,是个86—64—78的美眉,22岁,刚和男朋友分手——又一个系好安全带的理由”,这样的文案让人不禁莞尔,同时又在引导受众思考人生有那么多让人留恋的事物,为什么不珍视生命,系好安全带呢?

尽管不少人认为在影像文化蔓延的时代,文字的阅读对于受众来说是一种负担。广告创作人员也日益重视图画、色彩在广告中的运用,但文案的作用只能说是相对减弱,并不会消失。柏林文学节曾做过这样一则广告,画笔嘲笑钢笔“千言万语不如一图”,钢笔反击“那你把刚才你说的那句话画出来”。这则广告意在说明尽管文学式微,但无论如何,影像文化也不可能湮没文学作品。对于公益广告来说,如今的公益广告越来越热衷于用画面吸引人的眼球,但优秀的公益广告总是图文并茂,广告永远需要文案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万秀凤、高金康:《广告文案写作》,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潘泽宏:《公益广告导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

3.王怀明:《广告心理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初广志:《广告文案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5.周姬昌:《写作学高级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6.高志宏、徐智明:《广告文案写作》,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

(注:本文系湖南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06~2007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为0606004B)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系)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公益广告受众创作
公益广告
《一墙之隔》创作谈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创作随笔
公益广告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