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组织理论”框架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新视点

2007-11-08邱海枝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3期
关键词:教学系统体育发展

邱海枝

(浙江林学院体军部,浙江 临安 311300)

“自组织理论”框架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新视点

邱海枝

(浙江林学院体军部,浙江 临安 311300)

高校体育教学系统具备开放性、促进性、非线性和涨落性等条件特点,属于社会自组织系统。基于自组织理论,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如何以自组织理论为指导,同时提出了体育自组织教学的实施路径。

自组织;自组织教学;高校体育;教学系统

1 “自组织”与“自组织教学”

自组织是自然界和社会长期演化选择而形成的非常优化的进化方式,它是自然界各个子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已经形成的一套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最高的循环方法和道路[1]。自然界经过长期演化,已经证明自组织的方式比被组织方式(一种与自组织所对应的方式)更为优秀。在一定意义上讲,自组织意味着创新,自组织的实质就是创新。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育科学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折”,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2]。与此同时,“自组织理论”应运而生,由于“自组织理论”富有崭新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便很快被用来研究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复杂现象,进而成为人类理解复杂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普遍方法论。随着这一普遍方法论逐步应用来指导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由此促进着现代教育研究逐步摆脱“工具主义”理念的束缚,尝试着建立起以关照学生的多元化转变与发展为核心的、彰显“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旨趣的新体系——“自组织教学”[3]。

2 “自组织教学”的作用

“自组织教学”的实质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注重对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知情意行和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和谐地发展。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教育环境下,“自组织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其宗旨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高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②其所运用的主要策略是从调控教学系统结构诸要素的关系入手,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设和谐的教学条件和氛围,从而来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③其所追求的价值观是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这样看来,“自组织教学”的核心内涵就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相吻合。

3 “自组织教学”存在的条件与应注意的问题

从教学系统来看,具备“自组织教学”要求应具备4个条件:①教学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它要不断通过内部各要素的合理控制等来调整系统自身;②教学系统的外部环境不断对本系统提出改革发展的要求,来促进系统内部的逐步优化协同;③在教学系统内,教师、学生、教材、教法、教学环境、信息反馈等要素都对教学效果共同起着作用,并且表现为一种非线性关系;④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发展的非平衡表现为一种涨落性特点。见图1

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以下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当教学系统与环境失去平衡,就会出现某种混乱无序状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学系统内部关系不协同,结构不合理,自组织水平则低,因而导致教学系统整体功能就差。如果教学系统处于无序状态,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落实素质教育,要抓住教学系统的协同作用,实施自组织教学。

4 “自组织理论”与高校体育教学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一直沿用一种师生间单向传习式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得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始终处在统一化和单一化的氛围之中,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显得肤浅;也由此彰显出塑建一种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观的重要性。

依据体育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来看,体育教学系统是一个社会自组织系统,并且与其他课程领域的自组织过程有着显而易见的不同(比如在它的开放度方面)。因此运用这种全新理念的自组织理论来分析指导体育教学系统时,则要更多地从体育教学系统的本身特征出发,利用自组织理论的隐喻含义,探求体育教学自组织的规律。但就学校体育教育而言,这种新兴的“自组织教学”观则颇显滞后,依托于“工具主义”理念的“目标——手段”模式还在广大体育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那么如何打破“工具主义”的坚冰[4],释放强加在学生身上的重重束缚,努力探求并发掘学生在课堂中作为“人”的本来价值,显然是新世纪体育教学工作者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5 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自组织”能力的表现

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与教师、学生、教材、教法、信息反馈与教学环境等6个要素密切相关,只有树立整体的观点,下决心促进各要素同步发展与协同配合,才能从整体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效率与效益,保证体育教学沿着高效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对“自组织教学观”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机整合解读,可以发现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自组织”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5.1自我激活促进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我需要和外界的可能实现“自组织”活动的初始行为,它是一种自觉的“形成局部性自我运动回路”[5],往往能使教学系统从混乱逐渐走向有序。学生的需要能否转化为积极的内驱力,并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始终保持自觉的激发状态,是关系到教学系统能否优化发展的先决条件。

5.2自我定向发展

表现在学生依据自己的志趣和社会需要去抉择、修订学习方向和阶段进取目标的指向性行为。它极大地影响着学习者的自我适应、调整和规划;反过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确定所产生的动机力量,又能再次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3自我适应协同

即学生依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原有基础条件,重新组合或完善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顺应社会环境和学习目标所代表的社会需要,以利于自我发展的行为。没有学习者的自我适应,就不能有学习系统内部的和谐统一,不能有实施教育的前提[6]。

5.4自我调整整合

指学生根据自己的行为效绩和外界反应,改变自己的行为过程及其形式方法,以便更为有效地调节学习活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行为;它可使学习者自觉保持激发状态,以积极的非平衡行为去获得优化发展的必然行动。

5.5自我控制约束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据自我评价和社会评判约束自身的学习行为,排除内外干扰,保持与发展方向相一致的自制自约束行动。学习是一种特定的社会行为,一旦发生或引起,就必然受限于教学诸要素及主体的身心特征。没有控制与自控制的学习,教学过程不可能得到优化,也不可能实现教学目标。

6 高校体育“自组织教学”实施路径

正如大家所知,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最大的弊端是:过分注重教师教的水平,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更为甚者是教师常常为了追求短期的教学效果,不管学生是否愿意、感兴趣或有需求,强行施教,往往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和抵触。从上述研究我们知道,自组织理论的基本要点是:积极开放,加快物质、能量与信息的输入为自组织产生准备前提;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促进系统的协同,推进系统的发展。

学生自组织系统形成路径是:

首先要拥有一种清晰明确的方向感。当学生要学想学的时候,当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的时候,他们会学得最好。

对学习内容要有兴趣感。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好奇和费解时,他们对学习才会更加投入。

要能动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征。学生需要尽可能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学习的方式方法、风格及要求等尽可能多样化,以适应不同个体的学习起点、需要和兴趣、能力、行为方式与目的。

运用“发现法”来学习。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更多地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自主探究活动和发现来学习,而不是被告知或强加给他们某些观点。

发挥教师的“和谐促进”作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教师的帮助,而不是控制。在和谐教学系统中,学生需要一个支持者和促进者,是一个命令者。

[1] 曾国屏.自组织的自然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 周浩波.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 郑和钧,陈峰.自组织理论与教育整体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4):58-62.

[5]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 王芳.试论高校体育课中的探究式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6,(8):58-61.

NewViewpointsonTeachingofP.EinNormalUniversitiesBasedontheTheoryofSelf-Organization

Qiu Haizhi

(Department of Military Sports,Zhejiang Forestry Institute,LinAn,311300,Zhejiang,China)

The teaching system of P.E in normal universities possesses those characteristics-opening, accelerating,non-linearity and fluctuating, and belongs to the self-organization system of society.Based on the theory of self-organization,this article pays a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course of PE in normal universities.At the same time,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route that how to carry through the P.E teaching of self-organization in normal universities.

self-organization;teaching of self-organization;P.E of university;teaching system

2007-02-03

浙江林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邱海枝(1967-),女,河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教学系统体育发展
武汉市青少年基础射击训练可交互模拟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浅探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基于移动学习理念的智慧教学系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们的“体育梦”
教师发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