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提高审计质量 为促进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2007-07-06史宁安

审计与理财 2007年7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审计工作全省

史宁安

一、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河南省审计系统从2003年起,大力开展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年”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审计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2003年初,河南省审计厅党组作出了在全省审计系统大力开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年”活动,作出了一抓三年不变的决定,提出了开展“一项活动”、提高“四个水平”、加强“三项建设”和搞好“三个服务”的整体工作思路。2005年初,河南省审计机关积极响应审计署党组提出的开展“严谨细致,提高质量”年活动的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开展“一项活动”、树立“两种作风”、加强“三项建设”、提高“四个能力”和搞好“五个服务”的工作思路。2006年,为把“质量年”活动引向深入,厅党组决定,继续在全省审计机关开展“以提高审计质量为主线,实施审计项目精品工程”的活动。

由于这一工作思路抓住了关键,抓住了审计事业的生命线,深得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的积极响应,并认真贯彻落实到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确保了“质量年”活动扎扎实实,富有成效,使审计监督作用得以充分发挥。2003年以来,全省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和审计调查单位33 337个,查出了不少的违纪违规资金;经审计处理,对财政的贡献达112.85亿元;向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和有关单位移送违法违纪案件线索642起,涉及人员706人。为此,省委书记徐光春作出了“审计厅的工作很有成绩,希望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继续发扬监督、保障作用”的重要批示。《中国审计报》以“审计质量看河南”为题,用2个专版、6个长篇连续报道了河南开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年”活动取得的成果。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树立审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新观念

审计监督是宪法赋予审计机关的神圣职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又为审计机关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审计机关担负着保证党和国家重大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的贯彻落实、维护国家财经秩序和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审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关键是要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履行好监督职能,提高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审计监督的最终目标,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开展审计工作,重点关注环境保护、土地和支农惠农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积极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关注社会保障问题,进一步搞好扶贫、社保、教育、农村合作医疗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领域和专项资金的审计或审计调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关注国家重点工程、重点投资项目建设,促进减少损失浪费和节约资源,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积极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关注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严肃查处内外勾结、弄虚作假、侵占国有资产的行为;积极探索效益审计,拓宽审计领域,深化审计内容,促进增收节支;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力度,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在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发挥审计机关应有的作用。

三、开展涉农专项资金审计,把党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2004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三农”工作中心,以促进“三农”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护群众利益和服务政府决策为根本目的,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涉农资金审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统计,3年来,组织全省审计机关共完成各类涉农专项资金审计项目47个(项),查出了截留滞留、挪用、侵占转移、损失浪费涉农资金等各类违纪违规问题;向纪检监察部门、司法机关和有关单位移交案件线索60多起。其中,我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每年向全省人民作出办好“10件实事”的承诺以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重点任务;把直接涉及“三农”利益的资金作为重点资金;把负责筹集、分配、管理涉农资金的主管部门作为重点部门;把涉农资金的拨付管理使用环节作为重点环节;把投资额大和建设周期长的涉农项目和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基础公益性项目作为重点项目;把挤占、挪用、滞留、效益低下和损失浪费等问题作为重点审计内容,集中全省农业审计力量,重点安排了农村卫生、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安全饮水、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公路建设、农业上的“一免三补”、农村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等10多个专项资金的审计,查出了项目资金应配套未配套,资金拨付不及时,弄虚作假、冒名顶替套取专项资金,挤占挪用、棚架滞留项目资金等问题,不仅有效地促进了问题的整改,而且从政策制度上提出了加强项目和资金规范管理和高效运作的意见和建议,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如我厅2005年对全省24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的农村卫生资金和新农合试点情况的审计项目,经对120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审计及139个乡镇、278个行政村、537个新农合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和2 500多农户的延伸审计调查,发现财政对农村卫生投入的增长幅度普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部分县(市)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和个别新农合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冒名顶替套取新农合补助款等问题。审计情况上报后,省领导先后8人(次)作出严厉批示。这项审计,促进应配套未配套资金落实到位1 000多万元,截留、挪用的400多万元专项资金归还原渠道,弄虚作假、冒名顶替套取的新农合补助款收缴财政专户,4名违法违纪责任人受党政纪处理,3个单位被通报,同时促进有关县(市)及时制定出台了13个规范性制度。

通过对涉农专项资金的审计,为确保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每年办好“10件实事”的承诺落到实处,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服务和保障作用。

四、强化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关注弱势群体利益

作为维护财经法纪的审计部门,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审查和揭露各种虚假和不公正行为。通过审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得以弘扬。一是通过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审计和调查,对离退休干部养老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救灾救济资金、医疗保险资金等人民群众的血汗钱、保命钱的管理、使用是否到位,是否有乱支乱用、贪污挪用和跑冒滴漏等问题进行揭露和处理,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得到保障。二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扶贫资金、移民资金等专项资金加大审计力度,帮助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对审计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依法进行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切实维护财经法纪的严肃性。同时,审计不仅仅限于对省本级所管理的资金,每年还要组织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对市本级、县本级的社会保障资金进行审计,也就是进行全省社保资金的行业审计。不仅要通过审计查错纠弊,揭露问题,还要从宏观上了解资金管理的全貌以及制度存在的缺陷,更好地发挥审计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的作用。在每年向政府提交的审计报告中,对发现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等领导对每份审计报告都非常重视,亲自作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全省通报,并要求制定措施积极整改。如2006年,省厅组织全省18个省辖市及5个扩权县审计局对全省2005年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查出了低保资金使用中存在的地方财政部门投入低保资金较少,个别市、县低保资金拨付、发放不及时,低保对象确定不够准确,超范围使用低保资金等问题。我厅在做出审计处理的同时,及时把审计结果向省委,省政府和审计署进行了反映,省委书记徐光春、常务副省长李克、副省长刘新民均做了批示,要求财政厅、民政厅严格按照规定,加强对低保资金的管理,专款专用,低保对象审批要按规定条件严格把关,基础管理工作要科学规范。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省财政厅、民政厅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出台了新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城市低保资金的管理制度,加强了管理工作。并组成检查组深入基层检查指导,督促各地落实审计决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通过审计,河南省审计厅在维护社保资金的安全完整以及保障其有效地运行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保证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维护了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

五、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近几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先后下发实施了一系列指导性、规范性文件,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市、县(区)都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我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河南省审计机关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全面推进省直部门厅、局长的经济责任审计,不断深化县级及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据统计,2003年至2006年,全省审计机关共对6 537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干部监督管理部门参照审计结果,免职、降职和撤职190人、建议给予党政纪处分14人、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部门42人。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为干部管理部门从多方面了解干部的德能勤绩,正确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单位:河南省审计厅)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审计工作全省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监督及管理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审计对策
忻州市:光伏扶贫总量全省第一
我省初步建成全省湿地保护体系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审计工作质量研究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海宁:推动专项资金管理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