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博罗罗人的巴赫

2007-05-30

新民周刊 2007年37期
关键词:列维博罗斯特劳斯

张 闳

《列维-斯特劳斯文集:神话学》(全四卷)

[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著周昌忠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4月出版

1999年,友人从香港寄来一套繁体字版的列维-斯特劳斯(译做“李维斯陀”)的《神话学》,让我得以一睹这部久闻其名的伟大著作的真貌。然而,令我不解的是,这部由台北市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出版的著作,译者却是上海市社科院的周昌忠先生,而大陆简体字版却一直没有出现。直到今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列维-斯特劳斯即将百岁大寿之际,才推出简体字版,译者依然是周昌忠先生。这十余年的时间差,反映出来的不仅是两岸出版业的距离,同时也可看作是两岸学术上的距离指标。

这部著作,与我们通常看到的神话学著作大不相同。以往的人类学把原始部落彻底物化,把原始部落的生活和文化当作一种纯粹客观的研究材料,加以搜集、罗列、编排,作为所谓“文明种族”史前史的“活化石”来对待。原始部落的文化仿佛是一种尚未完成“进化”的人类胚胎,被浸泡在人类学家的学术“玻璃瓶”中的“文化标本”。列维-斯特劳斯之前的人类学家编辑的诸如《博罗罗人百科全书》之类的著作,即是这样。

列维-斯特劳斯则在《博罗罗人百科全书》中发现了一个活的历史和无比丰富的世界。在第一卷《生食与熟食》的“绪言”中,我惊讶地发现,这位伟大的人类学家却大谈其音乐。音乐总谱以共时性结构来呈现,同时又需要一种历时性维度的演奏来展开。列维-斯特劳斯把这种奇妙的结构关系,看作是原始神话的内在结构规则和叙事逻辑,神话的构造与音乐总谱的构造之间有一种一致性。列维-斯特劳斯在博罗罗人的原始神话中发现了“序列”,一种神话体系内部的布局和旋律,主题及其变奏,类似于巴赫式的音乐性。在《生食与熟食》中,列维-斯特劳斯即用调性音乐的格式来谱写博罗罗人的神话体系:“盗鸟巢者的咏叹调”、“不连续的间奏曲”、“负子袋鼠的独唱”……博罗罗人有他们自己的巴赫,有他们自己的对位法和和声。也可以说,列维-斯特劳斯发明了一种有关原始神话的叙事结构。

在《裸人》一卷中,列维-斯特劳斯则试图以巴尔扎克的方式,编制一部原始部落的《人间喜剧》。这个以花豹、吼猴、浣熊和金刚鹦鹉为主角的原始史诗,呼应着巴尔扎克笔下的19世纪法国和巴黎,那里同样也存在着复杂的社会关系,各种各样的家庭结构、人际关系、社交仪式和繁文缛节。这一启示录般的奇思妙想,成为日后罗兰·巴特和让·鲍德里亚研究现代社会大众文化的深层结构的理论基础。

列维-斯特劳斯并不把这种“野性的思维”看作是野蛮人的思维,而是看作是一种“未驯化的思维”,有别于“为了产生一种效益而被教化或被驯化的思维”。列维-斯特劳斯努力向人们证明,原始思维并非理性的匮乏或缺损,相反,它是现代理性所遗忘了的一种遥远的意识形态。原始思维有其完整的思维结构、逻辑框架、知识系谱和世界秩序。这是对另一种形态的“理性”的发现,它有力地破除了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中的所谓“理性主义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列维-斯特劳斯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在我看来,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学》是20世纪伟大的学术奇迹,其在学术界的地位,一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在19世纪文学界一样,它至今依然是难以逾越的精神巅峰。这部四大卷的巨著的影响力难以估量,它并不限于人类学领域,在某种程度上说,改变了20世纪后半期的思维结构和方法论,为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创造了全新的“范式”。在列维-斯特劳斯之后,罗兰·巴特在文学领域,让·鲍德里亚在大众文化领域,米歇尔·福科在历史学和政治学领域,乃至斯拉沃热·齐泽克在文化的精神分析领域,对他的思想分别加以充分的发挥,创造了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思想奇观。

更为奇妙的是,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他的追随者(还有他的敌人)都纷纷谢世,唯有他一人仍以99岁的高龄活着,成为上个世纪思想文化的“活化石”。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昏昧、暗淡、寂寥的精神天空上,他是一颗我们依然可以望见的光芒璀璨的“寒星”。

猜你喜欢

列维博罗斯特劳斯
分分合合的坏
大师的礼让
神话的“谜思”:二律背反与“触及岩石”——兼谈列维-斯特劳斯《阿斯迪瓦尔的武功歌》
家屋社会的语境、限度及其演变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思想——依附于《忧郁的热带》
我的博罗,又小又安静
荒诞与现实——《纽约提喻法》结构主义分析
我的博罗,又小又安静
博罗、龙门等地举行晚造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进现场会
里维·斯特劳斯与牛仔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