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秋桂花香

2007-05-30

新民周刊 2007年37期
关键词:香道宋人香炉

孟 晖

“香道”从日本流传到了港台,正在进入大陆,其实,也无非是宋代文人“品香”风尚的拾余而已。

月饼又叫“团圆饼”,象征着团圆,中秋节既然是“团圆节”,所以应节礼物缺它不可。但是,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月饼?为什么单单只有月饼?每年中秋节之后,冰箱里都会堆有几块这种甜腻的点心,多日吃不掉,这肯定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经验。在这个象征吉祥与温情的节日,除了团圆饼,就再不可能有其他礼物供人们互相馈赠以表达爱意吗?

其实,中秋节吃月饼,大致只是明清以来的风俗,唐宋时候并没有这一项节日内容。可见,如何过一个节日,也是各个时代有不同的主张,并非一成不变。那么,我们能不能从传统中发掘出新的元素,为这个古老节日注入些新内容呢?

在《山家清供》这本据说为宋人林洪所作的士大夫食谱里,记有一款“广寒糕”。采下桂花,摘洗干净,洒上甘草水,与糯米粉混拌在一起,上火蒸熟,成品即为广寒糕——其实就是后世俗称的桂花糕。因为糕中搀有鲜桂花,因此在宋人那里被赋予了“广寒高甲”的喻义,象征着“蟾宫折桂”的好运。于是乎,一到科举考试开场之年,大家都要向应试举子赠送“广寒糕”,以此来表达关心、激励以及祝福之情。

中秋节到来之时,恰是开学未久,小、中、大学生们都面临着新一年紧张的学习生活,此时,何妨用清淡的“广寒糕”来部分地代替月饼呢?月饼固然象征着团圆,而“广寒糕”,对于学子,是祝福其学业优异;对于已经工作的人,则是祝愿其事业发达,青云直上,将其引为中秋节的内容,有什么不好?

也许更引人兴致的是,《山林清供》在“广寒糕”一条中还记载道:宋人流行把桂花采摘下来,在甑中略蒸一下,然后晒干,收贮起来。焚香的时候,就把这“蒸木犀”(宋人称桂花为“木犀”)取出,放在香炉中的隔火银叶上,于是便有桂花的芬郁袅袅徘徊于居室之中,“尤有清意”。

中秋节前后赏桂花,也是从宋代兴起的重要节俗。须知,唐人所说的“桂”,并非指桂花,而是指月桂树。桂花作为观赏植物和香料作物,被广泛引入日常生活,乃是宋人的创举。以“蒸木犀”作为熏香的香料,便是宋人的独特发明之一。在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烧香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彼时士大夫对于“蒸木犀”是何等的激赏。诗中描写,作者先是亲手在香炉中放上一枚名贵的“古龙涎”香饼,一时间,龙脑、麝香、沉香、檀香混调而成的香韵在居室中芬芳弥漫。但是,对于杨万里来说,“平生饱食山林味,不奈此香殊妩媚。呼儿急取蒸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一生热爱自然的他,对于造价昂贵的高档香品并不认同,而宁愿取桂花的天真香味,于是立刻撤下“古龙涎”香饼,改而焚炷自己一向使用的“蒸木犀”。

从汉至清,两千年间,对于中国的上层社会来说,居室中不焚香,生活环境没有香气的氤氲,那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有多少优美的传统都被胡乱遗忘啊!近年,熏香的风气渐渐被重新引入中国人的生活,却都打上了“舶来”的旗号。这几年流行的“香熏疗法”,就号称是从韩国传来的时尚。一看到香熏疗法所用的小香炉,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这玩意与汉唐时代的香炉何其相似乃尔!不过是结构稍加改变,怎么就归成了别人家的东西?而在最近,据说“香道”从日本流传到了港台,正在进入大陆,其实,也无非是宋代文人“品香”风尚的拾余而已。

可叹啊!香熏疗法要求使用者购买各种昂贵的花草香精油;香道则需焚炷如今日益稀少的珍贵香料,在今天再玩这个中国古人玩剩下的游戏,实在有破坏环保之嫌,欲求雅而反趋俗。遥想当年,宋代士大夫恰恰开发出了最天然的桂花,以之替代沉、檀等贵重香料。为此,那时的人发明出三四种把桂花加工成焚香制品的方法,都异常简单和朴素。例如,可以趁桂花才开放三四分的时候,将花摘下,用熟蜜拌润,密封在瓷罐中,深埋入地下,进行一个月的“窨香”程序。焚香之时,桂花一边吐香一边慢慢打开,待到花朵完全开放,也就是其花香散尽之时。

这样优雅而健康的生活态度,为什么不能够被重新发掘呢?假如,中秋节日的礼物中增添一项“桂花香”,人们互相馈赠以宋人古法制作的桂花香料,这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或许会更多一分雅趣。

猜你喜欢

香道宋人香炉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Song in a cup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程家玉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一个铜香炉
香炉的养鼻之道
中日香道文化比较
宋人的秘方
菩提香道携手青籁养生体验来自心灵的深呼吸
日本香道文化的传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