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德磨合默氏风格

2007-05-14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32期
关键词:学武默克尔德国

王 艳

德国政府更迭一年半以来,中方已经逐渐熟悉了默克尔的行事风格。当前,经济合作仍是双边核心支柱而环保则成为默克尔此次访华重点探讨的议题。

德国虽然经历了政府更迭,但一年一次的总理访华却作为惯例保留了下来。

8月26日晚,默克尔再次踏上了北京的红地毯。4天后,她将首次以总理身份访问日本。一年三个月前,她还是神秘的德国新领袖,如今,她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世界小姐”了。

在新闻吹风会上,德国驻华大使史丹泽提前给默克尔的第二次中国之行下了评语:“这次访华显然和上一次有所区别,此次默克尔总理访华将是中德双边关系发展的一个新的高潮。”

经济关系仍是核心

虽然施罗德远离了政治舞台,但中国人仍然没有忘记那个“德意志股份有限公司”曾经的“总经理”。施罗德也把密切的德中经济关系视为自己的重要成就。“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对一个世界头号出口大国德国来说意义重大。德中经济关系发展成果显著:从1999年到2005年,双方贸易额增加了两倍,已超过了600亿欧元。”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默克尔到来前,中国媒体期待着一个庞大的经济代表团。因为在施罗德时期,几百个企业家随行都不是新鲜事。有报道说,去年默克尔访华时,德国工商界曾因为“探路之旅”代表团人员规模“缩水”发过牢骚。

然而,最终的数字是25人,比默克尔首访时还要少。西门子新任总裁罗旭德,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兼巴斯夫公司董事长贺斌杰位列其中。

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德国波鸿大学东亚学院教授辜学武指出,默克尔经贸代表团人数“缩水”,并不意味着德中经贸合作前景的“缩水”。“默克尔不像施罗德那样风风火火,而是倾向于低调处理外交事务。她总是选择最优秀、最高层和最精英的经济人士随同访问。”

经济关系是中德双边关系的一个核心支柱,在这个不言自明的共识上,默克尔与她的前任并没有任何不同。

27日,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会见了默克尔。默克尔在会谈中说:“德国政府愿与中方加强在经贸、文教、环保、知识产权、气候变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密切和深化两国关系。”

德中经济关系在默克尔上台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78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3.6%。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07年1至5月中德双边贸易总额达362亿6700万欧元,同比增长12.16%。

环保成为重点议题

本月早些时候,德国政府副新闻发言人托马斯·史泰格向外界透露,作为G8峰会的主席,默克尔将会在此次对中国和日本的访问中,和两国领导人共同探讨对抗气候变化的问题。

“我们在和这两个国家协作共同制定一个针对气候变化的方案,并且在完成的第一时间向外界公布。”他表示。

8月17日,默克尔远赴格陵兰岛,实地参观了正在萎缩的北极冰川后说,她将力促中国和美国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前,加入一个新的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合作框架。

由于日本在全球变暖问题上与德国立场相近,外界猜测中国才是默克尔推销环保议题的主要对象。

“默克尔与以往的德国总理不一样,有非常强烈的进取心,希望跻身一流领袖的行列。所以,她适时推出了环境保护议题。不过,各国反响不一。美国半冷半热,俄罗斯不理不睬。总体来讲,她是抱着寻求合作的心情前往中国。因为没有中国政府的支持,她的目标很难实现。”辜学武对本刊说。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今年6月,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布为标志,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立场和政策发生了一些微妙的调整,开始以更大的热情致力于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目标。

不过,中国政府仍然坚持,过高地要求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一样承担量化的减排义务,从而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显然是不客观的,也是有失公允的。

在与默克尔会谈后,温家宝说:“现在空气中二氧化碳总量不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造成的。中国的发展只有30年时间,而发达国家经历了100年到20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还面临人口众多的现实,但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样期待蓝天、青山、绿水,我们将为此做出不懈努力。”

默克尔的回应是,德方愿就此问题同中方加强合作。可见,中德两国在气候问题上虽有共识,但距离取得实质性进展尚需时日。

“默克尔一方面会要求中国扩大在环保方面的承诺,另一方面会将环保和新能源作为对华援助的重点。德国政府知道,中国在环保技术方面还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孟虹对本刊说。

中国熟悉了默氏风格

今年上半年,德国《世界报》和德国之声电台等媒体纷纷对德中关系流露悲观情绪。《世界报》撰文指出,默克尔在人权、非洲政策和气候问题上对中国的批评导致了双边关系的转阴。德国之声则认为,德国联邦议院通过的一项反对中国劳改制度的决议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轰动的媒体事件,是德国《经济周刊》前总编史蒂芬·巴龙公开炮轰默克尔。他在《露出牙齿》一文中,尖锐地指责默克尔将中国看作是一个“放大了的前东德”,向中国展示了非常不友好的态度。

孟虹认为,这是政党轮替的自然结果,“默克尔不可能完全延续前任的亲华政策,而是会制造独立的标牌。”

辜学武则把默克尔的改变形容为务实主义者的“做秀”。“她是基督教民主党人,是保守派。保守派必须要把一些题目挂在嘴边,包括人权问题、知识产权保护,所以德中关系似乎在形式上换了一个样。实质上,在追求经济联系和搞好同中国领导人的关系方面,默克尔并没有改变。这可以清楚地从她的代表团的组成中看出来。

经历了磨合期,中国领导人已经习惯了默克尔的“坦诚”。

“你喜欢不用稿子,而且直截了当,我喜欢这种风格。”温家宝对默克尔说。

正在升温的防范心理

“一年来,德国与日本和印度开展了战略对话。这应该引起中国政府的重视。”辜学武说。

与过去相比,中国不再是德国在亚洲的惟一战略伙伴,德国又多了日本、印度这样的朋友来牵制与中国的关系。

辜学武进一步解释说,中国惊人的崛起速度让欧洲人感到了不适应,一种防范心理开始在欧洲保守政治家中出现。这种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受美国影响。

默克尔同基民盟经济委员会成员会谈时,明显流露出对中国的“戒心”,“世界经济的重心转移到新兴工业国家,比如中国。这对德国意味着什么?我们还须拭目以待。”

最令德国人不安的,是国民生产总值第三和最大出口国的交椅即将易主。这使得中德贸易摩擦有加剧的迹象。德国经济部长格罗斯21日就德中贸易逆差日益扩大警告说,不能允许逆差进一步扩大,并强调中国应当随出口增加开放国内市场。

正因为如此,在与默克尔会晤时,温家宝重点驳斥了“中国威胁论”。虽然中国经济近些年发展很快,经济总量接近德国,但人均经济总量只相当于德国的1/18。中国要成为_个中等发达国家,还需要几十年时间奋斗。要成为像德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需要更长的时间。

辜学武认为,德国的政治精英、高等学府和企业家对中国的看法基本上还是正面的,但在社会层次上存在更多负面的东西和误解。

从今年8月开始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的3年时间里,德国政府将在中国举办一个名为“德中同行”的大型双边交流活动。默克尔此行来华,将出席“德中同行”开幕式。

“政治家无法解决的猜疑和价值观差异,必须通过文化交流和沟通来实现。这也正是‘德中同行的意义所在。”辜学武说。

猜你喜欢

学武默克尔德国
柳学武
“梦梦”“娇庆”德国行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逆全球化”?
苍蝇体格 老虎胃口
医院内的“塌方式”腐败
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节日聚会 开怀畅饮
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节日聚会 开怀畅饮
新中国科技60年(3)
默克尔即将访美
开始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