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倍号”二次起航

2007-05-14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32期
关键词:阁僚干事长改组

王 屏

新成立的第二届安倍内阁有着强烈的派阀色彩。安倍希望通过内阁改组稳住政权但是前路依然荆棘密布——他既要面临来自参议院的压力,又要承受来自各派阀阁僚的政策观点的制约。

2007年8月27日,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在任命自民党“三要员”(干事长、政调会长、总务会长)后对内阁实行了改组。第二届安倍内阁于当日傍晚正式成立,“安倍号”第二次起航。

本次内阁改组是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遭到历史性惨败之后进行的,也是败选后仍坚持不下台的安倍对选民、执政伙伴以及党内不满人士所做的交代。安倍为本届内阁定调为:“实施政策的内阁”。内阁改组:阵容可观前景不乐观

安倍本次改组内阁的指导思想是“举党一致”渡难关。因此,相对上次的“朋友内阁”,这次表现出“均衡内阁”和“中庸内阁”的特色。由于多位派阀领袖上阵,相对上次内阁平均年龄偏大,此次内阁被称为“派阀内阁”和“稳健内阁”。

总而言之,本届内阁中安倍色彩相对减退,其出身的自民党最大派阀“町村派”(原“森派”)也只有会长町村信孝一人入阁。这是为“举党一致”不得不采取的忍痛割爱措施。

从自民党“三要员”的配置上看,参议院选举失败后,第一个建议安倍继续干下去的原外相麻生太郎这次担任自民党干事长一职,为其将来接任总裁奠定了基础,并距离首相宝座又近了一步。

而二阶俊博不出所料地被委以重任,担任了自民党的总务会长。他虽然算不上安倍的“知己”,但此人平衡感极强——他不仅在自民党派阀之间游刃有余,而且与在野党之间也渠道畅通。安倍就是想用他来平衡或抵御来自在野党的压力。

尽管本次内阁改组无“论功行赏”可言,但安倍还是没有忘记安排自己的友人石原伸晃担任政调会长。

“三要员”当中虽然有两个派阀领袖(麻生与二阶),但均为小派阀,其他大派阀有不满情绪自在想象之中。一般来讲,自民党内的最大派阀应占据干事长这一要职,但参议院选举失败,最大派阀“町村派”难辞其责,适当自惩也是必要的。再说,外长大权并未旁落,仍由“町村派”领袖町村信孝掌印。

为了安抚第二大派阀“津岛派”,该派阀有三位人士入阁。即:法务大臣鸠山邦夫、财务大臣额贺福志郎、环境大臣鸭下一郎,属入阁人数最多的派阀。另外,“山崎派”(农林水产大臣远藤武彦、经济产业大臣甘利明)和“古贺派(冲绳、北方问题担当大臣岸田文雄、少子化问题与男女共同参与担当大臣上川阳子)各有两人人阁。“伊吹派”首领伊吹文明留任文部科学大臣,“高村派”首领高村正彦担任防卫大臣。其他阁僚由无党派人士(3人)、民间人士(2人)、公明党(1人)、参议院议员(1人)分别担任。

本次改组后的内阁可谓阵容厚重。17位阁僚当中有3位是派阀领袖,如果再加上自民党“三要员”当中的两位派阀领袖,第二次起航的“安倍号”上坐着5位派阀领袖。共有8个派阀参与此次权力瓜分,难怪有人冠以“派阀内阁”之称。另外,町村信孝曾担任外相,高村正彦曾任外相和法相,额贺福志郎曾任防卫厅长官。

被安倍边缘化了的“谷垣派”(鸽派)是否会坐以待毙还需给以关注,该派在下次众议院大选时会不会与在野的民主党当中的“鸽派”汇合,续演日本政界重组的新篇章当是重要看点。

从本次阁僚的组成看,“稳重度”确实增强。但是,支撑安倍执政“嫡系部队”的不是老将而是新兵,即“支援再挑战议员联盟”以及“小泉学徒班”成员。此前参议院选举的惨败导致党内“转换政策”声音再起,安倍能在多大程度上履行身边“小兄弟”的政策主张还是个疑问。

安倍的近期政治目标就是保住政权。对内,防止执政党内部“篡权”;对外,防止在野党“逼宫”。尽最大力量防止提前解散众议院实行大选。

内外政策:顾此失彼缺乏逻辑性

2006年9月26日,“安倍号”第一次出航时,桅杆上飘扬的旗子写着“摆脱战后体制…构建美好国家日本”。然而,不到一年,“安倍号”就被狂风暴雨吹回岸边。参议院选举自民党惨败,不仅未过半数,还首次丢了参议院第一大党这把交椅。虽然政权还在手,并且众议院内有可观的远超半数的席位,但众议院通过的法案能否在参议院顺利过关,那就全看参议院第一大党民主党的脸色行事了。

此前,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当中之所以惨败,除了官员贪污问题、养老金记录丢失问题及大臣连续失言问题以外,主要是安倍内阁实行的各项政策未得到选民的认同。其不受认同的原因,一方面是安倍对自己的执政理念解释得不够,另一方面是其具体的政策措施之间有内在的矛盾性。

就内政而言,安倍要继续奉行小泉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就无法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就外交而言,安倍要“摆脱战后体制”,就无法奉行小泉的“对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各项内外政策之间缺少协调性与连贯性,是安倍执政的最大弱点,也是党内持不同政见者以及在野党攻击的目标。

安倍这次改组内阁虽然使“安倍色彩”变淡,但是,他在政策上顾此失彼的状况不会因为内阁改组而得到改善。因为安倍不会放弃自己的理念。而与此同时,他既要面临来自参议院的压力,又要承受来自各派阀阁僚的政策观点的制约。因此,对第二届安倍内阁在政策上的协调性与连贯性以及政策上的内在逻辑性不可期望过高。

8月10日,一份有40名国会议员集体签名的建言书由“小泉学徒班”的几位成员送交安倍。其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安倍继续小泉的“改革路线”。如果放弃这条路线,这些靠“结构改革”招牌上台的议员就会面临权力危机。

当然,安倍最终进行判断的标准是能否维系政权。为此,他可以“忍辱负重”在党内搞平衡;甚至可以与在野党搞权力交易。

自民党原干事长中川秀直在参议院选举失败后就曾表示,由于朝野双方分别在众参两院掌握着过半数的议席,导致形成“扭曲的国会”态势,这种混乱的政局如果持续下去,“将给国民生活带来影响”。在8月21日会见记者时,他又表达了对未来自民党与民主党联合执政采取向前看的姿态。

自民党原干事长武部勤也在8月23日表示,“国家、国民第一,日本垮了什么都完了,我们必须以认真的态度来考虑政党之道,联合执政未尝不可”。但是,民主党现在正直气盛之时,干事长鸠山由纪夫就干脆一口否定说,“根本就没有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想法”。就连曾经向小泉提出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原民主党代表前原诚司也在8月22日的讲演中说,两党联合执政,“目前99.99%没有可能”。

总之,第二届安倍内阁课题一大堆。如何理顺党内派阀之间以及与执政伙伴之间在政策主张上的复杂关系,如何应对来自在野第一大党民主党咄咄逼人的攻势,是安倍首先要思考的内政问题。

接下来,对美、对华、对朝外交政策也是安倍要亟待解决的外交课题。安倍想通过恢复行使集体自卫权与美国平起平坐,但却不得不将日本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安倍一边打算与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一边兜售排除中国的“大亚洲构想”,在对朝外交上,安倍一方面咄咄逼人,一方面又急于改善日朝关系。

政策措施上的内在裂痕以及逻辑性的缺乏,将导致安倍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误区与空白,如不能及时纠正,第二届安倍内阁将面临来自党内外的双重夹击。

中日关系虽然不会因为安倍内阁改组而有重大改变,但未来也将面临一系列考验。从内阁成员和自民党“三要员”的配置上看,其中不乏对华友好的稳健派。我们希望日本的对华政策能保持连贯性与稳定性,并构筑名副其实的“战略互惠关系”。

猜你喜欢

阁僚干事长改组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原因探究
列宁晚年著作《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的党内监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列宁改组工农检查院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自民党干事长为施压媒体道歉
泰王批准内阁改组
本报更正
日民主党新领导班子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