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鲁特:有条街的名字叫红
2007-05-14秦轩
秦 轩
行走
等到圣诞节,从山上的圣母玛丽亚像脚下到地中海,有一半城市灯火辉煌,而另一半则幽静昏暗
贝鲁特的北面是红灯区,南面是难民营。城市分东西两区,西贝鲁特是穆斯林聚居区,东贝鲁特是基督教、天主教教徒聚居区。等到圣诞节,从山上的圣母玛丽亚像脚下,到地中海,有一半城市灯火辉煌,而另一半则幽静昏暗。
那年我一时冲动,想研究中东,于是去了中东最著名的学府之一的贝鲁特美国大学。它是19世纪的美国基督徒创办的,就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一条叫HAMRA的街上,于是我就在这条街住下了。
HAMRA和海岸线平行,靠海那侧是贝鲁特美国大学,学校对面则是各种各样的快餐店、学生公寓等等。有一个麦当劳,门口站着俩军人,手拿AK47,走进去,会有人请你打开书包,即便你是黄种人也不能免。
街上最贵的餐馆是日式的,其次是一个中式快餐馆。在那里我头一次见到阿拉伯人拿酱油和着米饭吃。对,还有两家银行。里面有个大眼睛姑娘,睫毛长得吓人。她可能是腓尼基人、也可能是贝都因人或古叙利亚人的后裔,也可能是混血儿。
街上还有两家书店,一家有英语、法语、阿拉伯语书,另一家专卖旧书,他家有非常漂亮的阿拉伯画册。老板是个老头,他想让我以每张25美元的价格去买那些老贝鲁特的老印刷海报。
所谓老贝鲁特,是指五六十年代,那时候黎巴嫩还没打内战,还是中东的金融和信息中心,同时还是沙特王子、各国酋长或本·拉登这样的阔少度假的地方。那时候,贝鲁特叫东方巴黎。
有次遇到一对美国夫妇。两个人当年就是在贝鲁特相识,那是40年以前。他们说,那时候HAMRA到处是酒吧、咖啡馆。可能就是因为这种回忆,他们把自己的儿子送过来念书。
可是今天的HAMRA还没有从黎巴嫩内战中缓过劲来。我住的楼对面就是废墟,钢筋外露,墙上是弹孔。那是20年前内战留下的痕迹。楼里的人要么跑了,要么死了。这是私有财产,主人不在,100年都没人去碰它们。
惟一让人联想到战前的,是两个亮着红色灯泡的妓院。门口坐着个老太太,扎着头巾,样子很凶。我不知道40年前,她们是不是这里的“金鸡”,跟沙特王子们调情。
事实上,这里发生的战争和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都不一样。战争在HAMRA等于导弹袭击、游击队偶尔的冲突、汽车爆炸、食品短缺、绑架勒索以及没完没了的停电。战争虽然结束,但黎巴嫩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在HAMRA的拐角有一个网吧,有一次我在里面上网,看到墙上电视里在放AL-MONNAR的节目,是黑白色的纪录片,讲英勇无比的阿拉伯士兵与以色列作战的故事。这家电视台去年夏天被以色列炸了。因为它是黎巴嫩南部什叶派的电视台,号称全世界有百万观众,而且租用着美国的卫星。于是,我知道那个网吧是真主党的地盘,可我还是经常去,我认识的美国人都去那儿上网,即使美国在对真主党封锁。
有时候,街上会看到脖子上缠着围巾的年轻人,围巾和阿拉法特脑袋上戴的那种是一样的。这些年轻人是巴勒斯坦人。又有时候,街上会有穿着黑色灯笼裤、戴着小盖帽的人,他们是德鲁兹教派的人。据说前总理哈里里被汽车炸弹炸碎的时候,HAMRA大街的橱窗全部震碎了。于是大家只好在没有玻璃的咖啡馆里喝咖啡,抽水烟。
整个黎巴嫩就是个奇怪的地方,几千年来都是,最早它是地中海腓尼基人和两河流域亚述人掐架的地方,后来是希腊和波斯世界的边缘,再往后,罗马人统一欧洲和地中海世界让它有过几百年的辉煌,而到了中世纪,这里成了十字军进攻耶路撒冷的前哨,所以在黎巴嫩南部纯粹的穆斯林城市里确有十字军留下的城堡。我甚至还认识一个蒙古人的后裔。在现代,黎巴嫩从来都受中东格局的变迁而不能自主,彼此仅仅因为宗教信仰不同就相互厮杀。
尽管黎巴嫩很小,可是,这里却是旅行的好地方。冬天,这里在同一天可以上山滑雪、下海游泳。而夏天缺雨季节,欧洲人、中东人都跑到这里来度假,去赌场、酒吧,去山上看圣经里记载的雪松,去看诗人纪伯伦的故乡(那里有基督教最古老的修道院),以及古罗马时期的经典建筑。在那个时候,黎巴嫩曾有过300年的辉煌。
7000年来,黎巴嫩承受着文明的交流与冲突,交流让黎巴嫩兴起,而冲突让它毁灭。所以,黎巴嫩从来都是文明的交界处,今天依然如是。不信你就到HAMRA去看看。巧得很,这个阿语词翻译成中文就是“红”。
如何到达
中国还没有去黎巴嫩的直达航班,必须在迪拜、伊斯坦布尔、莫斯科或者阿姆斯特丹等城市转机。
玩家
树梢观雨林
炎炎夏日如果能置身于高高的树梢上鸟瞰雨林一定会感觉很惬意。现在到美国克奇坎(Ketchikan)附近的阿拉斯加雨林保护区去就可以体验清凉一夏的感觉。
克奇坎保护区是温带雨林。温带雨林的气候比热带雨林凉爽,高大且枝繁叶茂的常青树在这里十分稀松平常。来到这里,旅客可以穿越架在树与树之间的高空绳索饱览雨林自然风貌。当你抓住第一根绳索时难免有几分担心,但当你步入第一个树梢平台,紧张的心情立刻会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在雨林中飞跃的欢欣雀跃。毕竟在耸立的北美云杉和铁杉之间滑移是很特别的体验。
阿拉斯加树梢探险收费145美金一次,在近3个小时游览中,将滑过7条缆绳,走过3座绳索吊桥。
演出
《小王子》:地道的法式音乐大餐
近年来,随着《猫》《歌剧魅影》《狮子王》等音乐剧的频繁引进,中国观众对注重歌舞场面和娱乐性元素的美国百老汇音乐剧有了一定了解,而对取材于名著、更为古典和精致的法国音乐剧则比较陌生。这个夏天来自法国的音乐剧《小王子》将飞到上海,让观众领略到原汁原味的法兰西音乐剧风情。
《小王子》是法国经典音乐剧的代表作品之一,根据著名的同名童话改编而成,通过故事主角小王子看似天真却充满哲理的话语,提醒奔波忙碌的大人们——只要保持童心,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其实近在咫尺。该书的作者、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在上世纪30年代曾经到过上海,此次《小王子》音乐剧亚洲首演选在上海可谓是一次阔别70年的重访。
此次来沪的音乐剧《小王子》是2002年于巴黎首演的原版制作,阵容豪华。音乐由当红的作曲人理查·科香操刀。服装设计则由法国顶尖时尚品牌首席设计师卡斯特巴杰克包办,其中饰演玫瑰的演员一身行头可以随时“开花”和“凋萎”,令人叫绝。
该剧首演时曾连演200场,扮演小王子的Jeff也成了全法国家喻户晓的童星。该剧在沪演出结束后将转赴台北,继续首次亚洲巡演。
时间:7月11~23日
地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