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闵行区职业病危害现状及监管对策探讨

2007-05-10顾怡勤

上海预防医学 2007年4期
关键词:闵行区职业病劳动者

顾怡勤

随着闵行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闵行。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给闵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由于新建企业大多数是工业企业,存在着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由于长期以来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在职业卫生工作方面投入不足,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职业病危害隐患,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我们通过分析闵行区职业危害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探索闵行区职业卫生的监管对策。お

1职业病危害现状

截至2006年6月底,闵行区共有各类涉及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1 188家,主要分布于华漕镇、颛桥镇、浦江镇、吴泾镇、江川街道等地区。这些用人单位职工总数20多万,其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有37 000余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甲苯、二甲苯、噪声、一氧化碳、高温等,分布于化工、家具、轻工、机械、医药、建材、制鞋等行业。2005至2006年度闵行区新发生职业病病人(包括急性中毒)10例(表1)。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用人单位忽视劳动者健康おお

在1 000多家用人单位中,有80%以上都是私营企业,企业的规模普遍比较小,厂房简陋,生产设备落后,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道德意识淡漠,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忽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企业经营者不愿意拿出资金来进行职业病防治,企业内没有专(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来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有些用人单位未安装职业病防护设施,有些单位不为劳动者提供个人防护用品,有些用人单位为了降低成本,为劳动者提供一些价格低廉、质量不过关、不符合防护要求的防护用品,部分企业即使配备了防护用品和设施也不使用,只是用来应付检查。

由于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比较随意,人员的流动性很大,一些劳动者在某单位某岗位的工作时间短则几天、长则一两年。劳动者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健康监护率低。绝大部分员工未经体检就上岗、离岗。由于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短,危害效应一时可能没有显现,但危害效应蓄积到一定程度可致爆发,所以遗留了很多潜在的职业病发病因素。

2.2前期预防措施不到位

职业病防治的前期预防措施不到位,包括职业危害预评价、职业危害效果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三同时”未能很好地执行,从而不能从源头上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有悖于国家的立法初衷。为了减少投资和建设的成本,一些工业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立项阶段、建设阶段往往以仓库、空置厂房或办公用房报批,以逃避卫生部门的审核,使职业病防护的资金、设备、工程措施在设计、施工时都不能到位,在项目投产后带来很多遗留问题。

2.3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困难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有警告、罚款、责令停止危害作业、提请政府责令关闭等。在实际操作中,以警告和罚款为多。但仅给违法企业警告的行政处罚对企业的威慑力很小,很多企业在受到警告处罚后依旧未进行整改。如果对违法企业给予罚款的行政处罚,操作的难度又非常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职业病防治法的罚款金额起点高,最少处罚数额几千元,最高可达几十万元。二是受处罚的单位多了,罚款金额高了,政府的招商引资环境受到影响。三是违法单位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企业的承受能力较差,影响企业的生存。所以卫生监督部门对违法企业的查处目前处于两难的境地。

2.4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闵行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单位有1 188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有37 000余人,而闵行区有职业病危害评价资质的单位仅1家,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质单位仅2家,有职业健康体检资质的单位仅2家。上海市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是由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业卫生科来承担的,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科还承担着职业病监测、报告等多项业务管理工作,所以在提供职业病预评价及效果评价服务时,时间长、效率低且收费高,使很多单位不愿意做预评价和效果评价。由于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领域还缺乏一些市场竞争机制,外资、民营资本很少能进入,所以职业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还不能令人满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2.5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

职业卫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我区职业卫生监督员人数较少,专业水平较低。全区共有职业卫生监督员17人,人均需要负责监督的用人单位70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2 176人。在17人中具有5年以上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经验的仅3人,具有中级职称仅2人,所以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工作经验不足。お

3加强职业卫生监管的对策

3.1开展职业卫生法制宣传与教育

职业病防治不只是卫生监督部门的职责,也不仅是政府管理能力的问题,还涉及很多利益问题,所以必须引起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主要領导和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卫生部门对《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要贯穿始终,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利用典型案例向各层面宣传。通过多部门重视和合作,在企业招商、立项、建设、生产等各阶段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

企业是职业病防治的第一责任人[1],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使他们能主动改善生产环境,关爱劳动者的健康。

劳动者是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操作规程的具体执行者,是职业病防治链上的重要环节。只有劳动者重视了职业病危害和防治知识,才能自觉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要求企业履行义务。所以政府部门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投入,组织劳动者学习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职业卫生安全标准、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安全卫生操作规程等。

3.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市场化

开放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使有技术、有设备、有资金、符合要求的单位都能进入,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引入市场竞争的机制,有利于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检测和评价费用,也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负担和成本,提高企业遵法守法的自觉性。

3.3事前监管和事后监管并重

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查能有效地将职业病危害控制在萌芽中,同时减少后期防护的成本。卫生部门在项目审批时要严格标准,加强对新建工业项目的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和效果评价报告的审核,防患于未然。

企业应该是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职业病防治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加工的每个环节,所以首先要依靠企业的自身管理网络来实现职业病防治。卫生部门要重视运用宣传手段,使企业经营者的认识提高,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才能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职业病防治的制度,设立专门的部门和人员管理、监督企业内各项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执行情况,从而真正把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卫生监督部门则应加强对重点行业严格的监管监控[2],主要是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行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多的企业、发生过职业危害事故或职业病病人的企业、受行政处罚后依然未整改的企业。对个别情节严重的单位给予严厉处罚,树立典型案例,扩大社会效应,以起到警示作用。

职业卫生工作是一项知识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的工作[3]。职业卫生监督员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一种奉献、探索和钻研的精神。所以要通过明确职责,稳定监督队伍,同时加强对职业卫生监督员的业务培训、专业进修和定期考核,努力发挥老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一支专业能力强、热爱职业卫生监督事业的专业队伍。お

4参考文献

[1]陈正其. 玉林市职业卫生监督现状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1):38-39.

[2]顾永生. 昆山市职业卫生现状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6,22(9):651-652.

[3]李白石. 基层职业卫生执法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4):113.

猜你喜欢

闵行区职业病劳动者
致敬劳动者
致敬最美劳动者
职业病
职业病
闵行:基层履职须以案为戒
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在云端
我可爱的职业病
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路径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