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要离开伊朗怀抱
2007-04-29
2006年12月,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访问了美国在中东的两个重要盟友也门和阿联酋。一位华盛顿外交界的人士透露:“伊朗总统内贾德前些日子,曾向叙利亚发出了访问邀请,但巴沙尔不但没有动身,甚至也未给出公开解释。”
在也门访问期间,巴沙尔与该国总统萨利赫探讨了巴勒斯坦派系争斗、黎巴嫩动荡局势、伊朗核专案、伊拉克和索马里等地区性问题。而就在巴沙尔到访两日前,美国近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大卫·韦尔奇,也刚刚访问了也门。这些举动,令人猜想大马士革是不是已决意摆脱伊朗的影响。
自从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2005年2月遭暗杀后,被质疑为幕后黑手的叙利亚,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国际压力。由于缺乏强大的军队和能带来外汇收入的石油资源,叙利亚被认为是从德黑兰延伸至地中海的反美阵营中最薄弱一环。
伊朗算盘中的势力范围,从德黑兰一路伸展到伊拉克、叙利亚,最终至黎巴嫩。叙利亚此时抛弃伊朗,并选择美国期望的方向,必然使伊朗的势力范围出现断层。作为伊朗的阿拉伯盟友,叙利亚除了长期扮演着外交中介的角色,还是伊朗产品和产业的出口市场。
美国一位曾效力福特和卡特两届政府的伊朗问题专家指出:“由美国前国务卿贝克和前国会议员汉密尔顿领导的伊拉克問题小组,最近提交报告,建议‘拉拢叙利亚,使之脱离伊朗的控制。如今巴沙尔怠慢伊朗,紧接着访问阿联酋,无疑表明美国这种策略已初见成效。”
在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2006年夏天发生长达一个月的武装冲突后,叙利亚的地域政治立场,便出现了改变。叙利亚政客们一致认为,目前是与以色列达成和平协议的最好时机。巴沙尔频频呼吁与以色列进行和平谈判,就是明证。
叙利亚如果拉近与以色列的关系,必然要牺牲与伊朗的盟友关系,因为伊朗与以色列可谓不共戴天的冤家。2005年在德黑兰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伊朗前副外长维伊兹表示,“若叙利亚打算与以色列交好,那是它的事。我们不支持,也不干涉。”
但他又说:“叙利亚将会得到我们的外交支持。至于其它,则将视乎叙利亚所坚持的立场。”言外之意,伊朗外交官仅会口头上支持叙利亚,但若大马士革无助于伊朗实现其外交目标,恐怕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也不再会有了。
即使巴沙尔决定走亲西方路线,这也不是第一次突如其来的政策转变,而这也并不意味着与伊朗一刀两断。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前总统哈菲兹·巴沙尔(Hafez AI-Assad,巴沙尔的父亲)就派出坦克部队,协同西方多国部队对伊拉克作战。
当时哈菲兹的这一举动,曾令不少分析人士瞠目结舌。不过事实证明,哈菲兹这一步着重务实而放轻意识形态的棋,的确没走错:后来,在美国的“默许”下,叙利亚如愿以偿地将黎巴嫩置于其控制之下。
美国中东问题分析家富勒指出:“更有可能的是,巴沙尔会受海湾国家说服,甘愿在他们与伊朗之间牵线搭桥,转达他们对伊朗影响不断扩大的忧虑,并说服德黑兰实行温和政策。对叙利亚而言,没有什么能比在巴勒斯坦、黎巴嫩、中东和伊拉克等问题中扮演关键角色更具吸引力了。”
(伊阿宋·阿尼斯迪斯)
编辑: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