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学
2007-04-24史建筑
史建筑
环节一导入
师:谈起战争,同学们会想到什么样的场景?
生:硝烟弥漫。
生:枪林弹雨。
生:炮火连天。
生:尸横遍野。
生:血肉横飞。
师: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想象到的战争场景。孙犁先生战争题材的小说《荷花淀》,却别有一番天地。我们不但看不到那些惨烈的景象,相反我们所看到的是自然美、人情美、人性美,看到的是小说的风物美、细节美、情节美、主题美。下面我们就共同欣赏孙犁先生的这篇小说。(师板书:荷花淀孙犁)
环节二通读
师:这篇小说中有两个空行,把整个作品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布置一项任务,请同学们通读作品后,站在水生嫂的角度为小说三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首先我们就标题的一般要求交换一下意见。
生:标题应涵盖并紧扣文章的内容,具有概括性。
生:标题应该简练、精致、有文采。
生:标题要规范,不能有语病。
生:也不能有错别字。(生笑)
师:说得不错,另外请注意,小说的三个部分虽然相对独立,但也非常连贯,大家拟定的三个标题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应该具有序列性和连贯性。好,现在同学们就带着任务通读全文。
(生通读)
……
生:离别语,相思情,巾帼志。
生:匆匆别离,路遇荆棘,短暂相遇。
生:泪涟涟送夫参军,心急切寻夫遇敌,志激昂助夫破敌。
生:以上三位同学拟的标题都有不同的特点。第一组标题简洁,但概括内容不够全面;第二组标题比较简洁,但是“短暂相遇”并不能反映这一部分的核心内容。第三组标题注意到了结构上的整齐,语言生动,并且能够详细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内容,再简洁一些就更好了。
师:我感觉第二组标题“荆棘”让人费解,可调换一下词语。好,继续展示并评价。
生:离去的背影,思念的力量,遇敌的英勇。
生:苇花香,水生离;心不舍,寻遇敌;遇见郎,助灭敌。
师:我感觉第一组标题中的“英勇”与“背影、力量”的词性不一致,可再斟酌一下。我们看下一组标题。
生:团聚后的离去,离去后的寻觅,寻觅后的团聚。
师:很有创意的拟题,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我是用顶真的形式拟的标题,因为小说情节的发展都是环环相扣的,这样能让人比较容易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并且具有一种整体美。
师:真了不起。
……
师:同学们写在黑板上的小标题都不错,哪位同学还有其他的拟题?
生:我引用了诗句来做小标题———与君离别意,海水遥空绿,双兔傍地走。
生:我也是引用诗句来做小标题的。我的标题是:我寄愁心与明月;念去去,千里烟波;不教胡马度阴山。(掌声)
师:这两位同学对古典诗词了解很多,他们巧妙地化用诗句作为小标题,使小说更具有了一种诗意美,但注意一定要紧扣内容,规范明晰。总体来说,同学们拟的题目角度各异、精彩纷呈,既扣住了文章的内容,又符合标题的一般要求。通过完成这一活动,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把握……
环节三品读
师:孙犁先生曾说:“文学语言应该明朗而又含蓄,流畅而有余韵。每一句的组织,无文法的疏略;每一段的组织,无浪费或枝蔓。可以说字字锤炼,句句经营。”孙犁先生以嚴谨的态度“经营”他的文学创作,从字句斟酌,到布局谋篇都精心布置,当然这种“经营”,在大师的笔下可能自然为之,不露痕迹,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体会到作品的精妙之处。下面请同学们品读第一段并对它进行点评。
(生读)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品读的情况。
生:“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其中“跳跃”一词用得好,表现了水生嫂欢快的心情和娴熟的编席技术。
生:我认为“跳跃”在这里表现的不一定是欢快的心情,这么晚了,丈夫还不回来,妻子的心情应该是很不平静的,甚至是着急。
师:有道理。
生:从“跳跃”这个词中我们可以看出,白洋淀出产的苇眉子质量非常好,很有弹性。(生笑)
师:那说明这个地方———
生:美丽富饶。
师:这样的地方一旦遭到外寇侵略,这里的人民会怎么样?
生:誓死保卫自己可爱的家乡!
师:同学们的解读都很到位,我们要不断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读到词句的背后去。现在请大家着眼全文,就自己体会最深的“点”与同学交流,也可以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生自主阅读)
师:请同学们就自己品读的“点”交流讨论。
……
生:我品的是第二部分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平日里悠闲的荷叶成为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平日里高傲的荷花拿起了武器,成为“监视白洋淀的哨兵”。“铜墙铁壁”“哨兵”说明白洋淀军民的不可侵犯,可以说是万众一心,共御外寇,同时也预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生:我品的是另外一处环境描写———“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这一段描写连接前后两处环境描写,与开头的色调保持一致并逐步推进。同时,优美的环境也反映了女人们的轻松且有些失落的心情。
师:很好,以上几位同学读到了字面背后的意思。孙犁先生的小说,没有风云变化的壮阔画面,而是把生活的小事或画面连缀成篇,通过这些画面使小说达到一种美的极致。
生:我觉得水生和水生嫂的对话里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当水生嫂关切地问丈夫时,水生不平常的笑让她感觉出情况的异样,她想弄个明白,而水生却等待时机再说明情况,一个穷追不舍,一个闪烁其词。
师:你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水生夫妻对话的场景。(生笑)
生:“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句话中“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这一细节描写,足以让我们透视到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活动。丈夫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这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明天”就走,又出乎意料。所以,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的“震动”。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明大义、识大体的人,很快地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最终做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坚强而成熟的一面。
师:如果我们把文中的“放”改为“伸”,“吮”改为“吸”,表达效果和意味有什么不同?
生:这样一改就太没有女人味儿,也太没有情趣了,更不符合水生嫂的个性。作者用“放”和“吮”迅速平衡了人物的心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生嫂爱与怨的撞击以及情与义的抉择。
……
生:“‘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这句话中“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表现出了水生嫂识大体、明大义,在丈夫的影响下变得坚强起来。不过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说“这才是最重要的一句”?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谁来回答一下?
生:水生希望妻子能够坚强起来。
生:我感觉水生的话内涵丰富,他希望妻子坚强,但不一定非要让她和敌人拼命,他也可以这样对妻子说:“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你不要害怕,不要泄露机密和我们的行踪。”(生笑)
生:他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但在国家危亡的时刻能够把夫妻感情上升为家国之爱,舍小家为大家,这是难能可贵的。
师:舒婷在《神女峰》中写道:“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水生嫂为什么没有这样做?(生笑)
生:缠绵于爱情就会失利于战争,女人有脆弱的一面,但是在战争中变得坚强了。
生:“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有一条过了头,就不会有大的作为。
……
师:同学们的品读很成功,读到了字面背后隐藏的许多信息。其实,阅读的过程就是“寻找自己”的过程,就是作品的“再创作”过程,“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在以后的阅读中我们继续细心品味,品出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环节四演读(省略)
环节五评读
师:孙犁先生回忆作品创作时曾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孙犁先生道出了这篇小说的独特之处。我们用一个“评读”的环节来探究一下这篇小说的独特之处。
请同学们注意,先总体上回顾课文,再来评价。在“评”的过程中,既要紧扣作品,又不能拘泥于作品,要“评”出个性,“评”出深度。
(生阅读讨论)
生: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不在表现战争的残酷,而在表现解放区普通劳动妇女的成长历程,这样处理也是為了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
生:美的东西面临危险时,更容易激发人们保护它的欲望,夫妻情深、儿女情长和誓死捍卫、慷慨赴死之间并不矛盾。
生:这应该与作者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追求有关,就像李白写不出《登高》,杜甫写不出《将进酒》一样。孙犁先生的作品用“真善美”自身的力量去抗击“假恶丑”,比直接的描述更有力度。(掌声)
师:说得好,既然谈到“真善美”,我也想说这样几句话———坦荡是真,至诚为善,平和即美。
同学们评得非常出色,我深受启发,作品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的纯真的美,让我们流连忘返。正是这种美,蕴含着一种精神,它是健康的、积极的、真诚的、平静的,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那就是友善而不软弱、忍让而不妥协、大气而不傲慢、执著而不偏激。
我们齐读一遍最后一段,再来体味一下抗日军民的伟大力量。
环节六链接(省略)
环节七结语(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