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崛起》连载之二 英国:工业先声(上)

2007-04-16

商界评论 2007年4期
关键词:伊丽莎白英国人议会

英国政治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国王必须通过议会来进行统治;二是国王必须服从法律。在几百年的时间当中,王权和民权之间的斗争是英国政治史发展的主线。正是在这样的斗争中,英国走出了中世纪,走进了现代世界。

北京往西大约8000公里,有一个岛国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我们通常称作“英国”。这个国家的面积仅有24万平方公里,在今天也只有6000万人口,但是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它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自豪的英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因为在19世纪末的时候,它的殖民地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陆板块,总面积达930万平方公里,统治着世界上3亿多人口。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原本在海洋中安详飘荡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呢?

英国PK西班牙:一场决定命运的战争

1588年7月7日,拥有130艘战船、8000名水手和两万名士兵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发动了对英国的战争。

英西战争源于宗教改革。16世纪30年代,英国已经变成了新教国家。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希望英国恢复信仰天主教,接受亨利八世女儿玛丽的管制。

让西班牙国王挥戈动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英格兰人正在试图抢占和扩大海上优势,西班牙帝国的利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犯。

一个一直以来并不被欧洲大陆重视的小小岛国,为什么会对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帝国西班牙发起挑战?英国人究竟凭借什么,敢于对抗已经在海洋上驰骋了近百年的西班牙?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英国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这些消息意味着: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

伊丽莎白一世没有错过时机。女王认为可以利用岛国天然的优势,发展海洋贸易。但是这样做,无异于从西班牙人那里虎口夺食。因此女王鼓励私掠船、海盗去扩大英国贸易,开拓殖民地,甚至袭击西班牙的贸易。如果他们和西班牙发生冲突,女王可以否认他们和她有关,并且说他们是违反政府的官方政策的。这样一来,女王可以不牵扯到一些海军行动,但是却积极鼓励他们。

1580年,弗兰西斯·德雷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亲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在这次历时3年的航行中,德雷克的船队不仅掠夺了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而且还袭击了西班牙在欧洲的港口。满载而归的德雷克给投资者带来了4700倍的利润。作为资助者之一,伊丽莎白一世分到了16.3万英镑的红利,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当时政府一年的支出。

女王亲自来到了德雷克的坐舰上,隆重地授予德雷克——这位海盗——骑士称号。同胞的成功和女王的鼓励,撑起了英国人远涉重洋的信心,越来越多的人前赴后继地加入到海外掠夺和贸易的行列中。

英国人这样做显然抢走了西班牙的利益。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被彻底激怒了。1588年的夏天,他派出了自己所向披靡的舰队,以遮天蔽日的骇人威势,横渡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

英西大海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海战之一,它决定了近代早期欧洲的命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近代早期的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伊丽莎白一世试图通过谈判来化解危机,但菲利普二世却坚信无敌舰队在两周之后就会宣布英国人的败局。

然而,两周之后的局势却恰恰相反。无敌舰队遇到了大西洋上最强劲的对手,那是一支由商船和海盗组成的小型舰队。

几天激战之后,无敌舰队被英国人打得一半沉入海底,一半奔逃回家。

此次胜利极大地振奋了英国人的士气。它确实标志着英国海上力量的崛起,自此西班牙的霸权开始向英国转移。

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使长期处在欧洲主流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西班牙慢慢退出了历史的主要舞台,一个新的海上强国初露峥嵘。

英国的崛起离不开伊丽莎白一世。事实上,在欧洲以及英国社会由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是关键的一环。强大的君主对于这些国家是有益的,因为他们是爱国主义的核心,能给予国家明确的领导。

在海外扩张和贸易不断拓展的同时,这个岛国的面貌和气质也在悄然转变。

女王的宽容

伦敦城的面积扩大了一倍,1600年时人口已经超过20万,成为欧洲第一大城市。其时,“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的莎士比亚就生活在这里。

莎士比亚在他的37部剧作中展露出惊人的才华和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洞察力。

在莎翁的历史剧当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而伊丽莎白女王并没有下令禁止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

女王的宽容,成就了莎士比亚的艺术高度,而女王的开明并不仅仅表现在对待艺术的态度上,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她也表现出高超的技巧和智慧。女王明白:权力的基础是全体英国人组成的民族,没有民众的支持做后盾,王朝就没有立身的可能。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伊丽莎白一世在强化王权的同时,恪守了祖先传下来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传统。

欧洲的封建制度是以庄园为基本单位的,庄园不仅是一块地产,而且是一个政权单位,贵族领主在庄园上,不仅有司法权,还有经营权,还有行政管辖权,因而庄园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

这显然与中国的情况不一样,在中国,“封建”意味着集权和专制,在欧洲,由于封建制就是庄园制,所以它意味着分权,意味着国王没有大一统的权力。

在英国实行封建制度初期,国王与贵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按照本分自己应该拥有什么,不应该拥有什么。虽然没有成文的法律,但是天长日久,国王和贵族遵照彼此间的承诺,各自履行义务、享受权利,成为英国社会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

宪章精神溯源

13世纪初,英格兰出现了一位好战却又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在连年的对外战争中,他失去了英格兰在欧洲大陆几乎全部的领地。为了维持战事,约翰王加紧了对市民和贵族的盘剥。

他把贵族们的继承税上涨了100倍,兵役免除税提高了16倍,牛、羊、小麦的价格也都出现了成倍上涨。

约翰王越来越无所顾忌,这就破坏了贵族和国王之间那个不成文的却流传已久的惯例。到了1215年春天,愤怒的贵族们集结起来,武装讨伐国王,理由很简单,就是国王没有履行他的义务,却要求比惯例规定的更多的权力。

1215年6月15日,面临绝路的约翰王不得不同意与25位贵族代表谈判。最后,《大宪章》——这份和平停战宣言终于签署了。

《大宪章》里有两条最著名的条款:第一条就是国王要宣誓“向任何人施以公正,不能剥夺他人的权利”;另一条是如果法庭没有判决,国王也不能逮捕他人和剥夺他人的财产。这两个条款表明,臣民的权利是独立的,不是国王恩赐的,所以国王也不能剥夺它。

《大宪章》一共只有63款,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一直以来既约定俗成但又模糊不清的权利关系,转化为了明确的法律文字。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力。

在约翰王签订城下之盟后,英国的历代君主,不断地将《大宪章》稍加修正后继续颁布。几个世纪下来,《大宪章》前前后后总共颁布超过了40次。这种长期的重申和普及,积累起了深厚的传统力量,将契约和法制的基本精神,注入到英国人的思想根基。

在《大宪章》签订21年之后,英国的官方文件中出现了“议会”这个词。这个由贵族和国王的议事会转变而来的机构,逐渐成为依靠《大宪章》的法制原则来限制君主权力的重要力量。

伊丽莎白一世能够给英国带来早期的辉煌,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她遵守了《大宪章》的约定,维持了王权和贵族议会之间的平衡。

伊丽莎白一世是个威权主义的君主,但却不是一个暴君,也不是一个企图为所欲为的人。她试图在公认的法律和常规下统治。她经常召开议会,实施大多数人,尤其是有影响的人想要的政策。在伊丽莎白一世45年的治国生涯里,这位善于协调各种关系的女王没有滥用自己权力和威望,她终身节俭,不轻易战争。当王权与议会发生矛盾的时候,她总是会根据情况做出必要的让步。在她一生中,王权的扩张始终控制在议会能够忍受的范围之内。

1603年,8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她留下了一个国力日盛、处于上升态势中的英国。

查理一世为何走上断头台?

22年之后,又一位对英国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国王登基了,他就是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特别相信君权神授。面对伊丽莎白一世的王权所带来的荣耀,这位站在先王威权之上的年轻君主深信:自己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拥有无上的权力。但他却忽视了民众的支持和民族的利益,而这是常常出现在伊丽莎白一世脑海中的概念。

查理一世继任后,很快就遭遇了财政危机。那些由他个人主导的,英国与西班牙、法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宗教战争,使得国库空虚,财政紧张,为了维持战事,查理一世想到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增加税收。

不过,英国国王在这件事上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因为自《大宪章》签署开始,开征新税的权力就属于议会。国王要想征收新税,必须得到议会的批准。

议会没有批准查理一世婚约中所要求的足够经费;另外还驳回了国王因为战争要求增税的提议;不仅如此,议会还规定国王只能征收一年的关税,不得终身享有征收关税的权利。

查理一世被议会发出的一道道紧箍咒逼急了,他开始不经过议会,自行向商人征收新税,向乡绅强制性贷款。

国王和议会之间的激烈较量开始了。

1629年,查理一世派军队强行解散已经在英格兰召开了三个多世纪的议会。但是,在长达11年的无议会时期里,英国人并没有忘记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规则。

在英国的历史上,形成了两大政治原则:一是王在议会,也就是说国王必须通过议会来进行统治;二是王在法下,也就是说法律高于国王,国王必须服从法律。查理一世的做法把这两个原则全都给破坏了。因此,议会和国王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大,对立也就越来越尖锐,最终导致在1642年爆发了战争。

在战争中,一位叫奥利弗·克伦威尔的议会军将领脱颖而出,在他的带领下,国王的军队被彻底击败,英吉利共和国成立。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走上了断头台。

1649年发生的这件事,使欧洲大大小小的宫廷都被震惊了,当时这些宫廷不是处于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就是正在渴望实行君主专制。隔海相望的岛国英国的做法,超越了那个时代普遍的政治观念。

归根结底,查理一世是违背了英国自古以来就形成的所谓的自由的传统。在开始的时候,所谓自由是指贵族对抗国王,后来,它逐步地变成了整个国家反抗国王的暴政。在几百年的时间当中,王权和民权之间的这种斗争是英国政治史发展的一个主线。正是在这样的抗争中,英国走出了中世纪,走进了现代世界。

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查理一世死后,议会把行政权力交给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国务会议。但是,很快,克伦威尔开始实行军事独裁。革命从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以另一个人的专制结束。1653年,议会再次被解散。

物极必反。克伦威尔去世后,已经倒下的王朝又被用盛大的仪式请了回来。1685年,查理一世的儿子詹姆士二世继承王位。对父王悲剧铭刻于心的詹姆士二世,不想重蹈覆辙,他准备扩充军队,试图让英国重新回到查理一世统治的时代。

人民希望詹姆士二世做一个可敬的理智的国王,但事实证明,他一意孤行,脱离议会统治,威胁到伦敦城和许多其他城镇的利益。他表现得像一个专制独裁君主,他让英国多数有产精英觉得他们必须推翻他。

这一次,英国人没有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教训告诉他们:推翻王朝容易,建立新制度却很难。他们也没有呼唤克伦威尔,因为克伦威尔式的革命并没有给国家带来真正的进步和发展。于是,1688年的英国人,采取了一种被后人称为“光荣革命”的方式,来结束王权的专制。

詹姆士二世的拥护者中的一些主要成员给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的一位新教君主威廉写了一封著名的信。他们邀请他来帮助反抗詹姆士二世的统治。此后迅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威廉和平地入侵了英格兰,没有遭到反对。詹姆士的军队在他们到来之前就已解散,威廉到达伦敦,詹姆士逃跑,没有发生战争。

议会在整个事件的演变过程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接下来在确立新国王的时候,议会经过讨论,折中了两派意见,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从1688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英国的君主是国家的元首,是政府的首脑,是教会的首领,又是全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但是,他并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他必须任命一个首相来管理国家,首相必须从议会中多数党的首领中产生,这就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的本质,就是依法治国,也就是谁都不能高居法律之上,谁都不能为所欲为。

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地结束了。

英国人赶走詹姆士二世、建立君主立宪制的革命,没有发生流血,这是它被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的一个根本原因。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

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英国崛起进行时

从1588年战胜西班牙的大海战,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一方面调整内部制度,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百年时间的积蓄之后,英国人开始释放自己的能量。光荣革命前后的英国,人口大量增长,商业和手工工业迅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计民生。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使英格兰变得强大的是下述事实:从伊丽莎白时代开始,各方面已经就重商的必要性达成一致。把国王送上断头台的同一个国会,同时在忙于分配海外贸易的职位,仿佛任何事情也没有发生。查理一世的鲜血还在流淌着,这个国会却通过了《航海法》。”

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最终迫使荷兰接受了《航海法》。《航海法》规定:输入英国及其属国的货物,必须使用英国的船只或者是输出国的船只。从此,荷兰船只逐渐退出驰骋了近一个世纪的茫茫海域。在打败了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英国人将海上马车夫荷兰也赶下了海上霸主的位置。

现在,轮到英国人来制定海洋竞争和大国竞争的规则了。在建立帝国的道路上,英国已显示出不可阻挡的强劲力量:连续的征战中,英国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它的商业触角已经伸向全世界。

从1688年以后,英国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思想很容易向更广范围的人群传播。民众如果感觉合适就可以发展他们的经济生活。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俄国的彼得大帝还在南征北战,建立专制帝国;德国和意大利则四分五裂,人民正期待着强有力的王者出现;在亚洲,日本还在被封建幕府制度束缚;而中国,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

但是,英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编辑 萧三匝]

E-mail:chinacbr@vip.163.com

猜你喜欢

伊丽莎白英国人议会
英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英国人的姓氏
英国人的性格
肖像绘画的回归——伊丽莎白·佩顿
做真正的自己——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一个议会的诞生
英议会就是否“硬脱欧”投票表决
再议会计监督
年销过2亿英镑!!英国人竟然都在买这种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