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利借壳英国锰铜

2007-04-16

商界评论 2007年4期
关键词:李书福借壳吉利

李 彤

2006年10月25日,李书福与英国锰铜控股签约:吉利汽车以旗下一间公司48%权益换得英国锰铜23%股份。

英国锰铜成立于1899年,主业为出租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锰铜生产的出租车宽敞舒适,且设置了方便坐轮椅的残疾人乘坐的特殊功能,被伦敦人亲切地称为“Black Taxi”。截止到2006年7月31日,锰铜总资产折合9亿港元,税前利润5503万港元(较2005年上升50%)。虽然利润不算高,但连续的盈利说明英国锰铜是健康的,与TCL、南汽买回来的“亏损无底洞”相比简直天差地远。

当下,国内企业的上市目标早已不限于香港和美国,英国资本市场也对中国企业张开怀抱。作为伦敦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英国锰铜有了“中国制造”概念后,融资前景一片光明。

借壳英国锰铜对吉利乃至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具有的深远意义,但素来爱出狂言的李书福也仅在个别场合适度地介绍了一些相关情况。其实,低调是李书福在资本运营领域的一贯作风。三年前他正是以同样的风格将吉利主要资产注入香港上市公司。

2006年12月20日,吉利控股公告与英国锰铜成立合营企业事宜已获股东大会批准,宣告了这家民营企业以注入资产方式取得国际主流资本市场“非空壳”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吉利与英国锰铜成立一家新的合营公司,由香港上市公司以4.186亿港元现金出资占有99%的权益。然后,以这个“只有一大包现金”的公司48%的权益换取英国锰铜570万新发行代价股,吉利由此成为英国锰铜第一大股东,占扩大后股本的23%,并占英国锰铜董事会两个席位;同时,吉利与英国锰铜共享技术。

根据协议,吉利、英国锰铜与吉利母公司上海华普,将成立合资公司上海英伦帝华汽车,各持股51%、48%及1%股权,注册资本5430万美元,业务包括生产及出售伦敦出租车和高级轿车用零部件。

作为吉利的舵手,李书福对吉利的掌控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资本运营领域,李书福还有一个言传身教的老师:四年前借道国润控股在香港上市的合作伙伴贺学初。

贺学初1983年毕业于安徽财贸学院,1985年加入华润、1997年“下海”,后来主要操作内地民营企业在香港的买壳上市。

对于扭亏无望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出让控制权部分收回剩余价值不失为理性的选择,这种行为就是所谓的卖壳。壳的买家中既有“最终用户”也有“职业买家”。前者旗下有大块优质资产准备装入,他们买壳的目的是尽快打通资本渠道、利用上市公司这个现成的平台来融资。贺学初属于后者,他买壳的目的就是卖。他的特点首先是有放长线钓大鱼的大将风度,且在买家物色、操盘手法、运作节奏方面都把握得较好。

在与贺学初合作中,李书福是“最终用户”。李书福注入总值逾10亿元的资产,却从上市公司收获了超过5亿元的现金,同时打通了一个融资渠道。

四年前,李书福不声不响地借道国润控股,为民营企业树立了一个借壳效益最高的标杆和样本。有意思的是,尝到美妙滋味的李书福对借壳上市情有独钟。李书福此番与英国人的交易同当年与贺学初的交易如出一辙。

点 评

吉利借壳英国锰铜,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借壳上市,而且还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演示了一条新思路,可惜并未引起各界足够重视。其吸引的注意力远远不如上汽、南汽对英国罗孚的争购。

如果说四年前李书福暗渡陈仓借壳国润纯属资本运营手段,今天借壳英国锰铜则是一举两得。首先是获得先进的技术和海外市场渠道,上汽和南汽花费了数千万欧元却只得到了技术。按计划,伦敦黑色出租车将在上海华普厂房制造,2008年产能可达2万辆,大部分车销往欧洲市场。其次是增加一个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渠道,这是TCL、上汽和南汽从欧洲人手中买下亏损企业时想都不会想到的。来自经济巨人中国、为伦敦生产出租的吉利——锰铜,在资本市场不会被冷落。

(详见本刊2007年第2期《李书福融资老经》)

猜你喜欢

李书福借壳吉利
9.98万元起售,吉利缤越COOL正式上市
业绩补偿承诺影响借壳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吗?
More than the largest small commodity market of China
先秦:并不吉利的日子
李书福的汽车“野心”究竟有多大
吉利4A军团出战
李书福 自书40年创业史 致敬改革开放
借壳后遗症
李书福 从“狂人”到“网红”
“借壳”须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