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载体创新
2007-04-04朱晓华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要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变化,夯实高校大学生党建的坚实基础,创新物质载体;建立高校党建工作的程序化运行机制,创新制度载体;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建新格局,创新组织载体;营造浓郁的高校大学生党建文化氛围,创新校园文化载体;开拓信息领域党建工作新阵地,创新网络载体;开展深刻丰富的实践活动,创新实践活动载体,从而开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党建 载体 创新
马克思曾经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1]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活的灵魂。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在大学生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是高校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切实加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一、夯实高校大学生党建的坚实基础,创新物质载体
大学生党建不仅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长期性的必然要求,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要使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院校党建工作顺利健康的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人才基础,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更需要有坚实深厚的物质基础。
目前高校用于党建工作的投入普遍较少,党建工作的环境亟待改善。由于经费的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院党总支和各系党支部的自身建设;一些院系党政班子成员的素质高低参差不齐,工作关系很难融洽,不能给广大党员、师生员工一个良好的民主环境;有的院系由于专业特点的影响,教职工中思想多元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工作难度特别大等等。因此,不仅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党务人员的进修学习和培训,以增强党务工作的后劲,使党的事业继往开来,而且要有足够的高档次的党报党刊和音像资料,更要充实一些现代化的设施,为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创造条件,从而保证必要的党建调查和科研活动经费,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重大任务的完成。
二、建立高校党建工作的程序化运行机制,创新制度载体
制度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好,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好人无法行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为此必须做到:既要善于利用传统党建的制度资源,又要结合新的实践,大胆改革不适宜的制度,建立既具有较强约束力,又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党建制度。创新制度载体,更应注重程序民主,建立组织工作程序化,这是做好组织发展工作的必要条件。要根据高校大学生的特点,把党建工作中正确的思想认识确立为工作程序和制度,对于落实目标任务、增强工作效果都有重要作用。当前,除了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干部党员各项管理的有关程序外,尤其要按照上级组织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学生党员组织管理的有关程序,进一步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制度、党员学习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培养人责任追究制度、党员发展公示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等。做到在党建工作中坚持自律和他律,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相统一的原则,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政治观念、思想观念和组织观念,从而实现组织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的系列化程序化管理。
三、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建新格局,创新组织载体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逐步实行完全学分制、选课制以及学生宿舍公寓化、社区化,高校原有的党建工作的组织载体行政班级逐渐淡化,学生按班级、年级开展活动的传统组织形式日趋松散,以班为单位的集体荣誉感逐渐消失,学生之间的交流接触更多地在宿舍中进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班级中体现的不是很明显,学生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讨论、组织生活的开展面临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有效的组织载体,合理设置党组织,构建党建新格局。特别是在公寓制条件下,学生宿舍作为社区,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完全可以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载体,将组织载体由原来的“学校院系年级班”向“社区宿舍楼寝室”延伸。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从2002年开始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园区式学生管理模式,丹阳学院党总支从学生管理新模式出发,探索在学生住宿园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党建工作,创建了大学生“党员之家”。利用“党员之家”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读书沙龙活动,营造了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全面提高学习氛围,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水平和知识修养;依托“党员之家”,推出有教育意义的系列红色影片展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精神文化生活,为宿舍园区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活力,而且引导着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党的历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增强了学生党建工作的辐射面。
实践证明,党建工作以宿舍为载体,把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有入党愿望的学生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群体示范作用,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使党组织生活多样化、生动化,而且能够使学生党员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带动和产生更多的优秀学生群体,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营造浓郁的高校大学生党建文化氛围,创新校园文化载体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高等学府所特有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教育力量,对大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熏陶力和凝聚力。党的“十六大”在强调思想上建党、制度上建党的同时,特别强调从先进文化上建党。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树立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观念,努力提高党建的文化内涵,把高校学生党建与校园先进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寓党建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使校园文化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
为此,我们要做到:一加强高校党组织对校园文化的领导,这是提高党建文化内涵的关键。二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建思想文化建设。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面临着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更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在世界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将会更加激烈,敌对势力将更加注重以经济援助为幌子,以民主人权为借口,兜售他们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以期达到演变的目的。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思想活跃、民主气氛浓厚的地方,必然成为他们的首选阵地,大学生因其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往往成为他们演变的重点对象。因此,在这种形势下,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高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大旗,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增强阵地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坚定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三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文化素质,使他们全面发展,成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创造者。四是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传统窠臼,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有目的地将党建工作内容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开展寓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富有艺术性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受到教育、感染和熏陶,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五、开拓信息领域高校党建工作新阵地,创新网络载体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在以一种深入持久的方式改变着世界的面貌,给人们的思想、行为乃至社会结构都注入了新的内容。针对网络的迅速发展,高校必须加强党建工作与网络资源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其为党建工作服务,开创网络时代党建工作的新渠道、新阵地。
第一,建立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网站。在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对开展高校党建工作提供的新机遇,主动迎接挑战。运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建立“红色网站”,其内容涵盖党的建设、思想教育、工作制度、组织生活、党员管理、理论探讨、活动安排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入党程序等。比如,清华大学在校园网上开通“红色网站”,其宗旨定为“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寰宇之心,砺报国之志”。它从建立之初一个面向十几个党课学习小组成员的网页,发展成为一个面向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党课学习小组成员的全校性的网站,成为大学生党建工作全方位的平台和窗口。清华大学的创新做法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高等院校要努力建立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受学生欢迎的网站,积极引导网上舆论,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使互联网成为党建工作的新载体。
第二,要注重思想上的交流。高校网络党建要注重时效性,凭借校园网络交互性频道,实现专兼职党务工作者与入党积极分子之间和学生党员之间、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之间的平等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答疑解惑,积极引导,使校园网络成为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成为学生交流思想、进行自我教育的园地。如设立网上论坛,对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开通“电子邮箱”、“心理咨询”、“热线服务”,尽快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加速正面信息传递,及时弘扬先进事迹和社会新风,方便学生进行网上交流。
第三,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与管理。掌握网络宣传的主动权,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在坚持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力避呆板、僵硬的说教,确保网络格调和内容的健康丰富、轻松活泼,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党务干部队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实践证明,一个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能否搞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高校党务干部队伍的素质,取决于他们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等。因此高校要以“三讲”精神为指导,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熟练的党务干部队伍。
六、开展深刻丰富的实践活动,创新实践活动载体
当代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先进群体,一方面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喜欢变革和丰富多彩,厌恶单调、枯燥,积极上进;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受到的磨难少、挫折少,涉世不深,实践经验缺乏。很多大学生对历史了解不足,没有深入了解社会,对于改革开放实践和党的建设实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深刻,政治鉴别力不够,对一些假相没有深刻的辨别能力,甚至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容易以偏概全。所以,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深入广泛地开展实践活动,结合时代特点,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丰富活动内容,以形式新颖、气氛活跃、参与强的活动,有效地调动党支部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大学生走出理想的天堂,真正在实践中向党组织靠拢,真正在实践中走向成熟。
党支部活动应走出校门,面向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生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融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如深入农村、企业调查,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刻了解中国的国情,全面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从而亲身感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到革命老区学习可以让学生重新学习党和国家的辉煌历程,深入了解党的历史,看到革命先烈为国家独立和民族统一所进行的不屈斗争,从而亲身感受到党的光荣与伟大,进一步加深对党的深厚感情;可以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可组织大学生党员参加希望工程、下乡扶贫活动,使大学生接触人民群众,亲身体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要大胆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接受新事物,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党建工作的物质载体、制度载体、组织载体、校园文化载体、网络载体、实践活动载体,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从而开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18
作者简介:朱晓华(1979-)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