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贵州旅游业的发展

2007-04-04郎曙光

消费导刊 2007年1期
关键词:旅行社旅游业贵州

郎曙光

20世纪后半期,旅游业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经过5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后2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也成为国际旅游大舞台上的新生力量。面对大环境下的这些机遇,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大省贵州,就应该看清自己的优势,抓住机遇,找出劣势,迎接挑战,确保我省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十一五”期间要力争全省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长20%左右,到2010年,力争把我省建设成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成为中国西部旅游热点地区,旅游增长方式在适当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向提高旅游业的档次和水平转变,使旅游业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建设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旅游精品、重点旅游城市、特色旅游城镇及民族文化村寨,开成较为完善的旅游经济网络,构建起配套协调的大旅游产业格局。

一、优势

(一)旅游资源的优势

1.自然风光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地带,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省会城市贵阳有中国“第二春城”之称,冷热适度的“天然空调”气温,是贵州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环境条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山地和高原占全省总面积的87%,其中70%以上是喀斯特地区,山峦重叠、绿水青山、奇峰异洞,四处皆景。有代表性的自然风光景源多达100余处,有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个省级风景名胜和若干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其中最负盛名的有: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被益为“亚太奇观”的地下明珠安顺龙宫;享有“举世无双的岩溶博物馆织金洞”;被列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喀斯特森林保护区荔波茂兰;佛教名山、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梵净山。

2.民族风情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个数居全国第三位,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8%,其中有苗、布依、侗、回、水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他们创造了神奇绚丽的民族文化:苗家村落、布依族山寨、侗乡鼓楼、吊脚民居,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许多古朴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完好地保存下来,在建筑、服饰、语言、信仰、节日、习俗以及饮食、婚俗、歌舞等方面,争奇斗艳,异彩纷呈,积淀丰厚,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大千世界,一座独特的山地生态博物馆。

3.文物古迹

贵阳市文物古迹主要有黔灵山、文昌阁、甲秀楼等;黔北重镇遵义市建有遵义会议纪念馆和会议纪念公园,遵义会议会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成为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历史遗迹,也是对外界有较强吸引力的风景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镇远青龙洞、从江增冲鼓楼、毕节大屯土司庄园等。

(二)旅游经济的优势

1.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增长迅速。

2.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3.初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点线面结合的辐射型旅游开放格局。

4.贵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其不仅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促进和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5.旅游促进经济繁荣,促进脱贫致富。

二、机遇

贵州省委省政府对贵州的发展制定了积极的政策和措施,为旅游业的有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而这是对旅游发展的最大支持;中国在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高速中,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发展壮大,为贵州采取更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宏观环境和更多的展展机会;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新阶段扶贫开发将加快发展贵州旅游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势必加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推进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建设进程,有效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这为西部地区旅游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西部地区旅游业有望成为受惠最早、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产业;中国加入WTO,使贵州的对外开放同样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劣势

(一)接待设施质量不高。总的说来,贵州各地的住宿设施档次较低,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星级宾馆及床位数量不足,主要城市以外的住宿设施尤其如此。

(二)旅游产品尚未充分开发。主要缺陷在于未曾创造能让游客充分经历该省资源的条件,也未能提供完善的旅游产品所需要的设施,基本上没有便利的信息服务。

(三)连接贵州与海外客源市场的航空通道不畅。省内的航空网络尚未形成,接待旅客的公路运输力量不足,尤其是乡村公路网络的条件和养护远未达标,这是旅游发展的一个严重制约因素。

(四)旅游产品。贵州的旅游产品在宣传促销上投入和力度都较小。

(五)旅游环境不佳。旅游沿线污染严惩的工厂以及旅游城镇的杂乱环境,极差的卫生状况等,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旅游资源龙其是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当地居民参与不够。

(六)社会环境保护及旅游意识淡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导致旅游市场不规范,为游客提供的服务质量不高。

四、挑战

1.对旅行社行业的挑战

中国已加入WTO,开放国内旅行社行业已是势在必行,旅行社要受到强烈的冲击:一是多数旅行社的管理体制僵化落后,无法与国外同行竞争;二是外围旅行社以优厚待遇向中方旅行社“挖人”;三是进一步加剧客源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状况下的旅行社待业竞争,外国旅行社利用雄厚了资金和丰富多样的运行手段,不断蚕食贵州旅行社的市场份额等。

2.对旅游饭店等行业的挑战

外资的涌入会导致贵州现有饭店的结构调整,外商合营饭店的总量将会进一步增加,从而加剧本已激烈的贵州旅游饭店业的竞争。

3.对政府职能的挑战

目前,政府在管理经济、制定法律法规、审批办法、监管体制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世贸组织规定的要求。

4.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创新面临挑战

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滞缓,风景、名胜规模较小;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程度低;新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的开发缺少有效的组织与管理,项目少、规模小、精品少、批量小、重复多,这些直接影响了贵州旅游业在国际国内的形象和竞争能力。

贵州旅游业面对以上这些优势与机遇、劣势与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就应该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产业发展全局,把握优势机遇,看清劣势挑战,全力推进旅游市场的开拓,把旅游与环境,旅游与配套,旅游与市场,旅游与文化,旅游与工业,旅游与农业,旅游与管理等工作扎扎实实做好,着力提升旅游经济运行质量,把我省旅游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力,努力把具有贵州特色的旅游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候贵生,《对贵州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增刊

[2] 赵黎娴,《贵州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第1期

[3]《趋利避害谋发展》特别报道

[4] 王富玉,《做足做活贵州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优势》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特稿

[5] 彭鹂,《加入WTO后贵州旅游业面临的冲击与对策》,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三期

猜你喜欢

旅行社旅游业贵州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出国游走错机场 旅行社依法担责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旅行社人才开发机制探讨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行社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分析
旅行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