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学会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2007-02-07陈特水
摘要:新民学会是毛泽东等人在五四时期创建的青年进步社团。它给当代青年留下的精神财富就是:锐意革新,勿蹈常故,探索真理,主义求真,注重实践,克己修身。同时,它也启示当代青年要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增强报效国家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增强改革开放意识,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发扬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精神;养成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良好作风。
关键词:新民学会;精神;当代青年;启示
中图分类号: K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06)04-0111-04
新民学会是毛泽东和蔡和森等人在1918年4月成立的一个进步青年的社团组织。新民学会虽然只活动了三个春秋,而且它的活动历史至今已经过去了近九十年,可是我们仍然难以忘怀它,我们仍然纪念它,研究它。显然,这是因为新民学会的创建者和参加者探求真理、勇于革新的精神,以及重在实践的活动,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给当代青年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启示。
一
虽然新民学会存在的时间不长,也没有少年中国学会那样大的规模和影响,但它是在全国颇有影响的一个青年社团。它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运动的推进,特别是对于湖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的发展,以及湖南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学习和研究新民学会的历史,人们不难发现,其中所蕴涵的精神财富是非常珍贵的,也是值得当代青年继承与弘扬的。
(一)改变宗旨,创造新环境:锐意革新,勿蹈常故
新民学会成立之初,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将学会宗旨定为“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显而易见,这一宗旨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意义。学会成立之时,湖南是南北军阀争夺的战场,兵荒马乱,加上连年灾荒,百姓苦不堪言。当时省城学子,处境也极为艰难,由于军阀当道,教育摧残殆尽,因而求学无门。面对岌岌可危的政局,有些青年学子愤世嫉俗,消极悲观,不思进取;有的人甚至醉生梦死,沦落为行尸走肉。而毛泽东、蔡和森、罗学瓒、陈昌等进步青年,却不甘沉沦,他们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在良师杨昌济先生的指导下,团聚精英,立志有为。于是,他们聚集在一起,互相启发,交流思想,他们“不宵于议论身边琐事”,“只愿意谈论大事——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而总的题目是“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反复地讨论,毛泽东和青年挚友们都觉得“自己品行要改造,学问要进步,因此求友互助之心热切到十分”。[1](P2)经过两三年成百次的认真讨论,大家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
创造新环境,首先得有新思想、新观念,墨守成规,沿袭几千年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是不可能创造新环境的。于是,毛泽东和青年挚友在成立新民学会,讨论宗旨时就提出了“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的思想观点,最后,与会者一致赞同以此作为学会宗旨。此后,学会会员依照宗旨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会员们发奋求学,博览群书,远至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近迄西学和康、梁之作,特别是读了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等杂志,思想豁然开朗,他们用心钻研,企望能“挈其瑰宝绝其缁磷”,求得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和有效途径。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毛泽东率领国内的会员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经受了斗争的考验和洗礼,思想觉悟提高很快。蔡和森率部分会员远涉重洋,留法求学,蔡和森带头刻苦读书,“猛看猛译”马克思的原著,并组织会员展开积极的思想讨论,大家收获也很大。国内外会员又互相通信,交流心得,加强彼此的联系,这就使得会员都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在此前提下,会员们再次通过严肃、认真的讨论,一致同意将“改造中国与世界”取代成立之初的宗旨。可以说,新宗旨的提出标志着学会性质的质的飞跃,它已由最初的研究学术的进步社团转变成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锐意革新,不蹈常故,不断进取,这的确是新民学会会员的最宝贵的一种精神。
(二)“交换知识”,探索真理:互勉互助,主义求真
新民学会在成立时就在会章中规定“此后凡遇会友三人以上,即组织学术谈话会,交换知识,养成好学的风气。”学会还勉励会员“宜努力求学”。其实,这些条文也是会员达成的一种共识。从当时会员的学习情况来看,可以说每个会员都养成了刻苦读书,探求真理的学习精神。新民学会的成员,大都是在长沙中等学校读书的学生,或者是毕业不久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后来,这批人中,有的留在国内,有的留学到了国外。虽然会友相隔万里,但是,彼此间却书信不断,信中谈得最多的一点,那就是“交换知识”,并相互勉励,为救国救民勤奋学习,努力探索真理。
蔡和森率部分会员赴法国勤工俭学后,毛泽东和留法会员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毛泽东总是在信中勉励会友要“尽快吸收新的思想学说”,并要开展“大规模的自由研究”。蔡和森对毛泽东的观点极为赞同,他在回信中说:“大规模之自由研究,最足动吾之心,慰吾之情。”[1](P56)为了找到救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蔡和森为会友做出了学习的榜样。他们不仅自己刻苦学习,顽强地追求真理,而且,还与会友在学习上相互督促,共同珍惜时日,争取多学一点,学好一点。1920年,毛泽东写信给萧三,建议:“我意你在法宜研究一门学问,择你性之所宜者至少一门,这一门便要将它研究透彻。我近觉得仅仅常识是靠不住的,深慨自己学问无专精,两年来为事所扰,学问未能用功,实深抱恨,望你有以教我。”[1](P94)互学互勉之情,溢于言表。同年,罗章龙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说:“最好多挪出些自修时间。耀灵急节,岁月易逝,无法可以挽回。况思想学术,节节僵化,更不可不注意。”毛泽东感谢罗章龙的关照,复信中说:“读‘岁月易逝,无法挽回,‘思想学术,节节僵化诸语,使我不寒而栗。我回湘时原想无论如何每天要有一点钟看报,两点钟看书,竟不能实践。我想忙过今冬,从明年起,一定要实践这个条件才好。求学程序预计,略有一点,迟后当可奉告。”[1](P98)可见,毛泽东、蔡和森与会员是把学习、探求真知放在第一位的。
毛泽东、蔡和森与会员把学习看得很重,这里还要指出的是,他们在学习中特别注意学习方法,喜欢独立思考,从不人云亦云,囫囵吞枣。毛泽东在给会友的信中写到:“在学术方面,主张彻底研究。不受一切传统和迷信的束缚,要寻着什么是真理。”他还说:“现代的学术的发展,大半为个人的独到所创获”,“人人依自己的主张而行,不盲从他人是非。”[2](P293)正是抱着这种不迷信,不盲从他人,认真钻研,独立思考的学习态度,通过比较、鉴别、筛选,最后,毛泽东、蔡和森与大部分会友都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救国的真理。毛泽东总结会员们寻找真理的过程,深有感慨地指出,思想进步是生活及事业进步之基础,而思想进步的唯一方法是研究学术。他要求会友们“不可徒然做人的聚集,感情的结合
要变为主义的结合为好”。“主义是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1](P97)显然,这个主义就是指的马克思主义。
(三)“向外发展”,多干实事,努力打开各自的“阵”:开拓前进,注重实践
“会友向外发展”,这是新民学会成立后做出的第一个决议。当时适逢国内留法运动兴起,学会认为让一些会员到法国工厂去做工,再去专门学校学习,这样,既能通过劳动锻炼体魄,与劳工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疾苦,与工人建立感情,又能学习新技术和新思想,增长新知识。于是,蔡和森率18名会友赴法国勤工俭学。
学会并没有把眼光只盯在留法一事,而是鼓励会员广泛地向外发展,去寻找做工和学习的机会,锻炼和增长自己的才干。毛泽东指出:“我们同志,应该散于世界各处去考察,天涯海角都要去人,不应该堆积在一处。最好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担任去开辟一个方面。各方面的‘阵,都要打开,各方面都应该去打先锋的人。”[1](P60)后来,有的会员到了南洋、俄国等地学习和工作。当时大约有40%的会员到了国外,他们在异国他乡,苦于做工,勤于学习,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一方面学到了一些技能,加深了与劳动阶级的感情,另一方面则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特别是有些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中国革命的重要骨干力量。这些会员不仅自己的思想进步了,他们还通过通信、报道等方式,与国内互通信息,这就打破了当时湖南知识分子安于习俗,不思进取的思想,掀起了向西方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的热潮。
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留在国内生活,学会要求全体会员要多干实事,切忌空谈。学会规定会员态度为“潜在切实,不务虚荣,不出风头”。它要求“学会的本身不多做事,但以会友各个向各个方面去创造各样的事”。学会做出规定,会员严格实行。可以说所有会员都是“坐而谈,起而行”,刻苦寻求真理,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当然,学会干实事的方式,主要是发动和依靠社会力量,会员居于指导的地位。在湖南民众响应北京五四爱国运动的斗争中,新民学会的会员就在各自求学或任教的学校,指导学生组织湖南学联,通过学联领导开展了以抵制日货为中心的反帝爱国运动。进而实现了全省各界的大联合。后来,毛泽东还组织在长沙的会员,以湖南学联为主,联络社会力量,在京、沪等地及省内主要城市大造舆论,最后,使臭名昭著的军阀张敬尧退出了湖南。在法国的会员,则在蔡和森的领导下,联合其他留学生团体,在1921年发起了“二二八运动”和进占里昂大学两次规模较大的正义斗争。这两次斗争使法国资产阶级亲眼看到了中国青年从五四运动以后迸发出来的不怕军阀高压,不受洋人欺侮,力争掌握自己命运的英雄气概。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新民学会的会员都十分重视参加实践活动。这里还应指出的是,即在当时军阀统治的背景下,会员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自觉地把参加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前途联系在一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形势下,新民学会会员勇于实践,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是值得后人发扬光大的。
(四)“劝善规过”,学会做人:克己修身,奋斗向上
新民学会成立后,就始终把会员的品德修养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它要求每个会员首先要树立克己修身的良好品德观念,强调“思想道德,必真必实”,主张“以一人之忧共诸天下,以天下之忧纳诸一身,其入手办法,则自会友相互间为始”。在会员发展上,“一定要品德好,学问好,确有向上要求的青年”方能入会。学会每次开会时,除认真讨论会务与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之外,会员都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每当进行个人品行介绍与批评时,彼此之间真心诚意,互助互勉,“多数会员从少面誉,言必及义,自谦和勉励的话,总较多于高兴和得意的话”,[1](P13)的确,在学会存在的三年多时间中,会员之间将“劝善规过”,共同进步看作是最要紧的事。
即使在平时的会员交往中,相互也不忘开展善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1921年,毛泽东写信给会友、时任湖南学生联合会会长彭璜,信中毛泽东坦诚地指出了彭璜的缺点,同时,也剖析了自己身上的弱点。毛泽东在肯定彭璜“高志有勇,朋辈中所少”之后,就直率地指出他有十方面的缺点,有待克服。这就是“一、言语欠爽快,态度欠明决,谦恭过多而真面过少。二、感情及意气用事而理智无权。三、时起猜疑,又不愿明释。四、观察批判,一以主观的而少客观的。五、略有不服善之处。六、略有虚荣心。七、略有狡气。八、少自省,明于责人而暗于责己。九、少条理而多大言。十、自事过高,看事过易。”毛泽东指出朋友的缺点,内容涉及之广,下笔言辞之直,确为朋辈书信中所少见。然而,毛泽东并不是一味地数落人家的不是,毫无自省之意。他在指出人家缺点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谈到了自己的缺点,他说:“弟常常觉得一个人总有缺点,君子只是能改过,断无生而无过。兄之缺点,弟观察未必的当。然除一、三两条及第五条自信所犯不多外,其余弟一概都有。“弟有一最大缺点而不好意思向人公开者,即意弱是也。兄弟谓我意志强,实则我有自知之明,知最弱莫如我之意志!我平日态度不对,向人总是龈龈,讨人嫌恶,兄或谓为意强,实则正是弱的表现。”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交友的基本原则,即“待朋友:做事以事论,私交以私交论,做事论理论法,私交论情。”“力只可用于法,用于法则有效;力不可用于私人之交谊,用于私人之交谊则绝对无效。岂唯无效,反动随之也。”[3](P17)毛泽东与会员之间“互相规过”,共求进步,其精神着实令人起敬。
从上可见,新民学会不仅仅是会员们聚集到一起发起而成立了自己的社团组织,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会员在学会的活动中陶冶了高尚的情操,砥砺了自己的品行,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养成了一种“奋斗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新民学会的历史是短暂的,但它留下的精神是永存的,它给当代青年留下的启示是深刻的。从以上所总结的学会的一些基本精神,本文认为当代青年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几点有益的启示。
第一,要树立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意识,增强报效国家与民族的责任感。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当时所处的时代,国家、中华民族都处于危机之中,他们那一代人的艰巨任务是要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统治,为国家的独立与民族的解放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他们以天下为己任,时时不忘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最后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当代青年现在所处的时代与当时新民学会会员所处的时代相比较,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地位提高了,人民开始脱贫致富了。但是,我们要看到,振兴国家与民族的任务还十分重大和艰难。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还不是很发达,我们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要使我国尽快地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还需做出艰苦的努力。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代青年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因此,当代青年要学习新民学会会员的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不断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施展聪明才智,报效祖国。
第二,要增强改革开放意识,立足本国,放眼世界。新民学会会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改革开放意识很强。学会成立不久,就顺应时代潮流,将最初的宗旨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并且,学会成立后,毛泽东和蔡和森就发动和鼓励会员,立足湖南,面向中国,放眼世界。学会成立的三年中,从莫斯科到巴黎,从西欧到南洋,都留有会员的足迹,都有会员创建的勋业。会员们的开创性活动,打破了封建守旧的落后意识,拓宽了湖南人的视野,学习了西方的新思想、新文化,迈出了走向世界的艰辛的第一步。今天,我们当代青年也有必要学习新民学会会员的精神。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我们也需要将学习西方国家的长处、精华,与国内研究,认识国情并重。既不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也不崇洋媚外。只有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取人之长,为我所用,才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使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第三,要发扬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精神。新民学会会员生活的年代,正值军阀横行,民不聊生,思想陈腐,伦理败坏,民族危难。在那样极端险恶的社会环境中,会员们不甘沉沦,他们在毛泽东、蔡和森的思想影响下,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在实际斗争中努力培养自己敢于变革现实的奋斗精神,努力培养自己积极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由于会员们敢于探求,积极思考,努力实践,因而有力地推动了湖南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不断深入发展,同时,也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和发展。的确,新民学会会员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他们通过自己的艰苦斗争,勇敢探索,在湖南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今天,当代青年仍需发扬新民学会会员的那种革命精神,因为中华腾飞与国家的富强还需要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艰苦奋斗。只有奋斗,我们才能改变我国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的状况。同时,青年一代还要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规律,勇于解决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
第四,要养成潜在切实、多干实事、少说空话的良好作风。新民学会会员从学会成立起就公认“潜在切实”为学会的会风,并且认为这种会风是学会“可大可久的事业”的基础。会员们无论在做人,或者做事方面,他们都不喜欢张扬,而强调求真务实。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年轻一代无论在做人方面,或者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要发扬新民学会创建者的那种做老实人、干扎实事的优良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民学会会员首先从学会如何做人出发,然后再考虑如何改造中国和世界。显然,连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都不懂,怎么会去扎扎实实做事呢?当代青年应当以毛泽东、蔡和森那一代人为自己效法的楷模,严于律己,刻苦学习,踏实干事。只要青年一代和全国人民奋发图强,扎实工作,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兴旺发达,我们的人民就一定能幸福安康。
参考文献:
[1]中国革命博物馆.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3]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责任编校:文心)
收稿日期:2005-04-20
作者简介:陈特水(1956-),女,湖南浏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