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学生心理讲评试卷

2006-12-29柳加仁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 2006年6期

  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考试后通常要进行讲评.其目的是分析、解决学生在考试中反映出来的关于“三基”和学习方法、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试卷讲评课不同于其它课型,学生的心理作用明显,情绪(大喜、大悲等)波动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文从分析学生心理,帮助学生调整情绪的角度出发,针对传统试卷讲评课存在的问题,以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为中心,提出了新的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
  
  1试卷讲评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
  
  1.1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试卷讲评课中,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宣布成绩,进行成绩分析,订证答案,纠正解题中出现的有关概念、计算、书写格式等方面的错误,进行理解题意、正确应用公式等解题方面的指导.这样做,很明显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情绪不稳定,教师很难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讲评上,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情绪变化不加注意,或重视不够,不利于学生情感智商的培养.
  
  1.2试卷讲评课提出的心理学依据
  (1)学生错题心理
  考试时,学生的大多数错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心理作用引起的失误造成的.如不少学生遇到考试则表现为精神紧张,情绪不安,顾虑重重,而发挥欠佳,有的学生唯恐考不好,心理负担过重,使许多平时很熟悉的知识不能正确解答;有的学生情绪激动,不能静下心思认真审题,往往接过试题一看,似曾相识,便不加思索,草率解答.另外,满不在乎的自负心理,敷衍了事的应付心理,以及考试过程中自以为大功告成的松懈心理等,都能产生失误.这部分错题,不用教师讲解,学生自己就可以找出错误原因,想出解决办法.
  (2)发卷后学生的心理
  发卷后,学生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成绩以及自己在班级中的名次,心情复杂.学生的心理状态大致有:
  ①兴奋一是处于心境或热情状态的兴奋,该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成绩较为满意,心情愉快、舒畅,情绪波动不大,能够全面地分析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弱点.二是处于激情状态的兴奋,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很满意,但过于兴奋,只看到自己的成绩,忽视了自己的弱点,不愿意再研究试卷,甚至对教师的讲评不屑一顾.
  ②愤慨该部分同学对自己的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常表现为愤慨,不服气.心情过于急切,急于研究自己的错题,找错误的原因,对教师讲的题目,只要自己做对了,则不听;个别同学过于气愤,甚至撕毁试卷.
  ③焦虑该部分同学考试成绩下降,或因学习不得法而忧愁、焦虑,惶惶不安,无心听取教师讲评.
  
  2试卷讲评课模式的指导思想[HTSS]
  
  2.1做好情感迁移工作
  针对学生心理复杂,情绪波动大的特点,注重情感的激发是讲好试卷讲评课的先决条件.首先做好学生情感迁移工作,使学生的情绪更有利于课堂教学.阅卷时,教师根据学生从试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平时的学习态度乃至于学生个性,写好有针对性的试卷批语,尽可能用一些充满激情的话语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心理.在课堂上细心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洞察学生心理,进行因“情”施导.把喜悦、失望、沮丧等转化为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的爱,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2.2把握认知规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在做答卷时都经过一番思考,无论结果是否正确,对题目已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并形成深刻印象.因此,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生自己改正错题,很容易实现由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探讨错题,获取知识,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3灵活多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正面入手,从分析到综合;反面入手,剖析典型错误,另辟蹊径,寻找最佳解法;以点带面,开展“多思”,“多变”…力求灵活,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上好试卷讲评课的有效途经.
  
  3适应学生心理的数学讲评试卷课的操作程序
  
  基于以上对讲评试卷课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我们以适应学生心理,调整学生情绪,使课堂氛围处于最佳状态为主线,有序列有层次地安排和组织课堂教学,在反复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适应学生心理的数学讲评试卷课的操作程序:宣布成绩,公布答案→自我分析,因“情”施导→归类分析,激“情”施教→自我总结,深化认识,→趁热打铁,课后强化.
  
  3.1宣布成绩,公布答案
  宣布大部分同学的成绩,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全班中的名次,点名表扬学习态度好,进步快和成绩最好的学生,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保护其自尊心,切勿将他们的成绩公布于众.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心理转化”工作,使受表扬的学生不骄傲,成绩差的学生不气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公布答案,同时指出出现的主要问题,让学生了解正确答案和改正方向,为学生自我分析和教师分析打好基础.
  注意:此过程的时间尽量少.
  
  3.2自我分析,因“情”施导
  针对大多数错题学生可以自我改正,发卷后留出10~15分钟,让学生根据答案和自己的情况,自己修改错题.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查资料.教师巡视全班,根据学生情况,因“情”施导.对成绩好的学生,让其看到自己的不足,引导其做出自我评价,并确定新的努力目标;对成绩差的学生多关心,多鼓励,帮其修改错题,分析原因,让他们看到希望;对中等生适当点拨,尽可能自己改正错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成绩波动大的学生与情绪波动大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情绪会逐渐趋于平静,有利于后面的讲评.
  说明: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成绩好的学生改正错题后闲着无事,下面的两种做法可起到较好的效果:
  其一:让这部分同学到黑板上写出准备讲解题目的分析过程与规范解法.既培养了他们严谨的学风,又为后面的讲解打下了基础.
  其二:教师对部分题目做一定的引伸,指导他们去解决,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3归类分析,激“情”施教
  归类分析,把试卷内容进行归类和学生答题时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归类.
  把试卷内容进行归类,可按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两条线进行.从知识点的角度归类,就是把试卷中考查某一块知识的题目归结到一起进行分析.例如模块:第一章《集合》一章复习后的测试,把试题分为“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等几个知识点类型来分析.从解题方法的角度归类,就是把试卷中按照某一方法求解的题目归结到一起进行分析.例如模块:第二章中《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这一单元复习后的测试,把试题分为“待定系数法的应用”,“换元法的应用”,“配方法的应用”等几种类型来分析.一份试卷究竟按哪一条线归类为主,由这份试卷的特点性质来决定,如单元测试卷可以按知识点归类为主,综合测试卷可以按解题方法归类为主.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要使学生对知识与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把学生答题时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类,由于学生的错误一般是由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和思维上存在障碍造成的,归纳时就可以从这两方面着手,例如在对《集合》部分复习后的测试分析时,把错误分为“忽视集合中元素所满足的条件”、“集合与集合的关系中忽视集合为空集的情形”、“集合的表示不规范”、“计算的失误”、“思维定势引起的错误”等几种类型来分析.
  归类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一个题目的分析往往就是一类题目的解决.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出规律,知道哪些错误是自己容易犯的,今后应该引起注意.
  在讲评过程中,应始终贯穿激发学生情感.对成绩好的学生,应大力推崇其答案的优点,例如答对率高,解题规范,卷面清晰,思路敏捷,有独到之处等,要善于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激发其内在的更大潜力.对那些成绩差者,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善于发掘他们答卷中的闪光点,肯定其进步,让他们在赞许声中得到满足和欢愉,从而增加信心,激发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学生无压抑感,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励,都能树立起今后能取得更佳成绩的信心.
  
  3.4自我总结,深化认识
  为了巩固讲评效果,在最后留有5~8分钟,让学生对整套试卷进行回顾,融汇知识,深化认识,寻求规律,加深理解.
  
  3.5趁热打铁,课后强化
  趁热打铁,布置适量的相关的作业练习题,特别是那些与错题相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再做一遍,加深印象,铭刻不忘.
  
  4对适应学生心理的数学讲评试卷课教学模式的简评
  
  这套模式实施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以往有很大提高,思维活跃,取得了教学的最佳效果,具体表现为:
  1.师生情感得到了深化,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有针对性的心理引导,增强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情绪的控制力,使学生的情感智商得到了培养.
  3.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了深化,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印象深刻,学生的重复出错率低.
  4.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5.较好的落实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