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癌魔抗争、与时间赛跑

2006-12-29唐山市人民检察院

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 2006年2期

  [编者按] 刘少春,现任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于1999年患癌症并致残,虽然在工作生活中承受着异常的艰难和痛苦,但他一直顽强拼搏,与癌魔抗争、与邪恶斗争、与时间赛跑,不懈追求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检察官的人生价值。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号召全国检察系统学习王书田同志先进事迹的同时,我们发现了这名普通检察官的身影。也许,在全国检察官中,他只是沧海一粟,但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普通却不平凡的他们,中国的检察事业才风起云涌。他们,是中国人民检察事业的脊梁。
  刘少春,男,40岁,1987年参加工作,1992年入党,从事检察工作已有18个年头,先后在内勤、公诉人、侦查员、调研员、侦查科长、办公室主任等多个岗位上工作过。他一向认为:“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干出作为”。因此,怀着“执法为民”的理想和追求,他在每个任职岗位上都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十几年来,刘少春同志经办和参办各类案件共1100余件,无一错案。在自己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依旧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默默无闻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所做的,也许看起来很普通,都是一个党员、一名人民检察官应该做的,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一举一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检察官质朴的风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生的价值在于有所作为,在为检察事业的拼搏奉献中体现生命的价值”
  
  1998年8月,32岁的刘少春同志升任了副检察长。分管办公室、公诉和检察技术工作。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始终将自己的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尤其是当时正负责本院新办公楼的建设,为节省经费、把好质量关,并实现入冬进住计划,筹资金、搞咨询、审设计、购材料、联系配套设施入网,时间紧、任务重,其工作量和艰辛程度可想而知。刘少春每天从早到晚平均十几个小时盯在工地,体力严重透支。也就在这时,他的病征开始显现,鼻腔疼痛且经常流鼻涕淌眼泪,有一次还晕倒在工地上。开始以为是过度劳累和感冒造成的,并没在意,不但没去医院诊治,甚至在同事们面前也从未提起过。拖了几个月后,办公楼如期竣工,而刘少春的病却越来越重,鼻涕和眼泪掺杂着血脓,身体也明显消瘦。就近到医院检查,说是额窦炎堵塞了泪腺,因此,他就买来眼药水和滴鼻静进行滴鼻消炎。实在堵的难受,就抽空去诊所穿刺清洗一次。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医生怀疑刘少春鼻腔有不良病变,建议到大医院做病理检查,此时已是1999年开春。但年初工作开局,各项工作等着谋划落实,因此,他把病情甩在了脑后,在忙碌中一拖又是两、三个月。
  到了1999年“五一节”,刘少春的病情已十分严重。检察长对他下了强硬命令:“少春,别拿病不当回事,你必须去医院彻底检查治疗,否则我建议党组停止你的工作!”他所分管科室的同志们也纷纷劝说:“刘检,别再挺着了,工作哪里是个头呢?您放心去治病休息段时间吧,我们会加倍努力干好工作的”。妻子也不停地唠叨:“难道你为了工作就不顾命了吗?有病不治就这样拖着,真要是你倒下,我们娘儿俩可咋过呀!”在这种情况下,他才撂下工作去医院诊病。
  检查结果令人震惊——鼻咽癌!并已扩散,错过了保守治疗时机,只能做手术切除,能否保住生命还是未知数。他险些被这残酷的现实击垮:“才30多岁呀,党和人民培养我多年,正是年富力强奋发有为的时候,难道就到此为止了吗?不!绝不能丧失理智和信念,要战胜病魔,尽快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在自己热爱的检察事业中拼搏奉献!”
  1999年6月,刘少春住进北京医院进行手术。手术的结果是摘除左眼、左半边牙龈和牙齿。手术后的刘少春并未倒下,反而更加镇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信念:“珍爱生命就要顽强拼搏,失去了健康和完整的容貌,但决不能失去挚爱的事业。”住院不到两个月,身体刚有所恢复,刘少春便强烈要求出院,出院后便一头扎进了办公室。
  当年9月,刘少春同志又被病情所迫,接受放疗一个多月。放疗中断断续续仍然坚持着工作。然而过了两个来月,左脖颈又显病灶。刘少春再次住院,割除了脖子上染上癌细胞的淋巴组织。这次,医生、家人、同事们都劝他多住几个月院,边观察边治疗,好好恢复一下身体。但他想:癌症虽然可怕,但我不能等死,也决不能成为一个废人,多干一天就是生命延续的真正价值。那年元旦刚过,他就出了院。
  这次放疗和手术,对身体摧残极大,他浑身无力,头发大把大把地掉,面部麻木,嘴只能张到仅可塞进一个手指,说话也出现了障碍,吐字含糊不清。仅剩的半边牙齿也无力咀嚼食物,每天只能吃点流食。因左眼挖空,又不能装义眼,空旷的眼框只能用敷料块堵着,还不断地流出浓水,需要自己经常擦洗和更换纱布,洗脸洗澡还得异常小心,防止患处进水感染。也不能安装义齿,只用牙托堵着,每次饭后都要清洗口腔,这样,刘少春同志不但在生活上比常人艰辛许多,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只眼没了、半张脸毁了,这副模样让别人咋看?不知病情是否能稳定住?许多人都劝他:“得了这种病,身体又残疾了,还考虑什么工作,好好在家养着吧。”刘少春却想: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父母给了我第一次生命;当年在唐山大地震废墟中被人们救出,我获得第二次新生;患绝症后活下来,可谓获得了第三次生命。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并给了我第二、第三次生命。对党和人民的恩情,惟有靠努力工作去回报。正是一个人民检察官对检察事业的钟爱之情,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报恩”之意,激励着他战胜压力、义无反顾地重返了工作岗位。
  开始,组织照顾,只给他安排少量辅助性工作。刘少春同志在院党组会上对大家说:“我的病不是靠休息能治好的,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暂时忘记病痛,有了事业活得才充实。现在我只想通过多为人民干点事儿,来增加一点生命价值,就请组织上满足我这一愿望吧!”就这样,他又担起了主管公诉、渎职侵权检察、研究室等工作重任。
  这几年来,刘少春同志拖着病残羸弱的身体,一丝也没有懈怠,边工作边恢复体力,练习张嘴、说话,一直象常人一样坚守在工作一线。他先后负责分管的公诉、办公室、法律政策研究、渎职侵权检察、侦查监督、监所检察、控申检察、检察技术等科室业务,多项工作进入了全市的先进行列,还亲自办理各类案件近百件。大家说刘少春是“工作狂”,但他觉得,不工作再活一百年也是白活。
  为了在工作中不落伍,刘少春同志坚持不断为自己“充电”。在仅剩的一只眼视力只有0.2,记忆力严重下降的情况下,刘少春仍坚持每天看书做笔记,研读了几乎涉及执法的所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性文件,又自学获得了法律大专文凭,并攻读了法律本科的全部内容。与此同时,他还结合实践努力研究探索加强法律监督、做好本职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撰写专业研究文章,其中有5篇在省以上专业刊物发表。
  
  “维护正义是法律工作者的天职,秉公办案是人民检察官的良心”
  
  公平正义要靠执法者去维护,严格法律监督是检察官的天职。刘少春同志始终信守这条原则,严格执法、秉公办案,攻坚克难,努力做到不枉不纵。
  2000年10月刘少春同志主管公诉工作时,受理了一起引诱他人卖淫案件,该案犯罪嫌疑人,关系多,路子广,且与刘少春早就相识,不少人为其说情。但他不为私情所困,敢于唱“黑脸”,据实依法主持对其提起公诉。然而,一审判决结果却明显量刑畸轻,可见其活动能量之大。对此“不正常”宣判结果,刘少春义愤填膺,果断建议检委会讨论提请抗诉,决定提请抗诉后,刘少春又亲自拟写了提请抗诉书,最终使该被告人被法院加重改判。
  2003年4月,某看守所发生了一起在押犯脱逃案。案情涉及到该所一名领导。其家属是刘少春中学同学,曾托人并亲自多番求情,要求给条出路放一把。刘少春不为情所动,顶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亲自出面,率领渎检干警迅速查明了其玩忽职守,擅提在押犯人出所办私事,导致在押犯脱逃的犯罪事实。侦查终结后,又主持对其提起公诉,使之受到了法律应有的惩处。
  对经手的每起案子,刘少春同志都做到严格审查,精益求精,决不放过一丝一点疑问。2000年11月,公安机关移送一起致死4人的特大交通肇事案,审查起诉时发现,犯罪嫌疑人对有关情节的供述与现场勘查、鉴定有些不符,肇事的发生与其多年驾驶的经验似有不称。这一在别人看来无关紧要的疑点,刘少春和主诉检察官并没有轻易放过。他们抓住疑点,严审细查,步步紧迫。此时的刘少春因鼻咽癌手术,身体还很虚弱,嘴不能张大,吞咽困难,吃不下正常食物,更别提长时间讲话,伤眼眶还一直流浓水,但是他背上装满纱布、奶粉和清洗眼睛药品的挎包,连续几天带领干警赴肇事现场沿海公路及滦南县的犯罪嫌疑人村里,进行艰苦的调查取证,并苦口婆心地做涉案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终于揭开了犯罪嫌疑人张某替同车的无证驾驶者顶罪的隐情。经追捕追诉,使肇事者和包庇人均受到了法律的惩处。
  2003年5月,在刘少春同志主持对一起故意伤害案的审查起诉时,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耳穿孔”的轻伤致因心有不服,提出疑问。当时正是非典肆虐时期,许多人藏在家不敢出门。冒着被传染非典的危险,刘少春和办案人员多方走访医学专家,求证致伤原因,又对诊断证明和法医鉴定进行了认真复核,发现被害人“耳穿孔”系硬物扎伤,而非原来认定的所谓抽耳光导致的“气流撕裂伤”。经科学分析,极有可能是在他人帮助下造假。案情出现重大变化,刘少春同志亲自组织、缜密布署,引导公安侦查,终于查明了这是一起由一名法医和4名医生合伙制造伪证、报复陷害他人的冤假错案。案情大白,为蒙冤的涉案人平反昭了雪,使造假做伪证的团伙6人均受到了法律惩处。在他主管公诉的两年多时间里,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依法纠正错案、追捕、追诉漏犯、抗诉成功案件达20余件次,30余人。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检察官不应是冷面无情的酷吏,为民执法,把满腔热情献给事业和人民是永远不变的追求。”
  
  检察院直接同群众打交道,群众来检察机关反映问题,往往要求见领导。无论分管哪项业务,刘少春同志都尽量热情接待,不托、不躲、不推责任,让执法为我们的社会创造和谐。特别是在主管控告申诉工作时,刘少春受理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较多,有时一谈就是一天。他始终怀着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挚爱之情,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去做群众工作。对群众来访和信访要求,他总是耐心听、认真记、及时答复。大多来访者由于不懂法,总是认自己的死理,为了解开他们心中的疙瘩,刘少春同志就不厌其烦地耐心讲法、解释,直到他们听懂为止。对远道而来的上访人,刘少春同志感到来一次不容易,花销也大,所以总是特事特办,能一次解决的事绝不让他再跑第二趟,宁可自己加班加点,绝不拖延给群众增加负担。有时赶上雨雪天气,上访人回去不便,或是上午来访下午接着办理,刘少春同志就从食堂给其买来份饭吃。对老弱病残或不熟悉交通站点的乡下来访者,刘少春同志还常主动把他们送到附近车站。对不属于检察院管辖范围的事项,他都告诉他们去哪个部门反映以及办理方式等等。至诚之心,打动了上访的群众。
  刘少春同志还向来访群众叫响了“我办案,你放心,办不好、我负责”的郑重承诺。几年前,某合伙企业一名合伙人涉嫌犯罪,办案部门扣押了该企业部分物品,结案后在处理扣押物品时,只返还给了属于合伙者的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另一国有单位,却使其合伙经营伙伴无辜蒙受损失6万余元。当事人多次申诉,该案历时几年几经调查仍存在意见分歧,结果没有着落,受损的合伙人长期上省、进京上访、告状。2004年集中处理涉法涉诉案件时,刘少春同志受理了这起省里挂帐督办申诉案件,从头认真梳理案情经过,认定确系错误扣押,有执法过错,应予纠正。马不停蹄地多方调查协调,最后将损失款全部退还。仅刘少春同志主管控申工作两年里,就解决纠正了4起涉及申诉赔偿;退还的错案,并靠诚信赢得了群众理解配合,平息和避免了十几起集体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由于控申工作成绩突出,丰南区院连续保持了全省、全国“文明接待室”的荣誉称号,去年也被评为全市的集中处理涉法涉诉案件先进单位。
  甘蔗没有两头甜。刘少春同志虽然深爱着自己的家,深爱着自己的亲人,这些年来不但没有很好地尽到做儿子、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而且由于艰辛的工作和严重的病痛还给亲人增加了不小的负担。家里的活从不指望他干,晚上加班无论回去多晚,家人总是端上热好的饭菜。每当想起这些,刘少春同志内心十分愧疚。亲人的理解和支持,是他干好事业的坚强后盾。
  党和人民不会忘记自己的好干部,仅2000年以来,他就先后被评为省“人民满意的检察干警”、市“十佳政法干警”、区优秀党员和先进个人,多次立功受奖。
  责任编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