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2006-12-27宋斐雯

中学理科园地 2006年4期
关键词:活动课创新能力思维

宋斐雯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科技、人才、综合国力全面竞争的世纪。创新是致胜的法宝,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创新的基础和摇篮。树立创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究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使中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活跃思维,学会思考,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是广大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对此。我结合物理教学,做了积极探索。

一、激发学生求知和创新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求知、创新的前提条件和动力源泉。培养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在物理教学中,依然要利用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和初中学生好奇、乐动、富于想像的特点,以新颖奇特的物理现象,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动人心弦的科学家故事,令人神往的科幻想象及物理学知识的奇异美、简约美、对称美、和谐美、逻辑美、实践美等,磁石召铁般地吸引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好感和浓厚兴趣,以致使学生为之倾倒,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学生将如饥似渴地去学习物理知识,向着心中的目标,进行顽强、精细、孜孜不倦的探索,为创新夯实双基。如不然,创新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在光学知识教学中,当学生看到光的色散时,顿时凫趋雀跃,恰似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好奇、热情和思维兴奋性—发而不可收。他们纷纷争着上台做实验,要感受这精彩瞬间。不少学生马上发问:“日光灯的光能分散成七色彩带吗?”“早晚的太阳为什么是红的?”“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一个学生还兴致勃勃地设想:要制造一个大棱镜。放在空中,让整个地球都沐浴在五光十色之中。全班学生各抒己见,焕发了极大的探索、创新热情。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及创新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用爱心、诚心、信心和人格魅力。编织师生间互尊、互爱、互信的情感纽带。构建民主的班级管理机制,建立平等对话,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学习创新的大气候。要打破“唯师”“唯书”“唯考”的痼疾,建立多种评价标准,允许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案,消除学生顾虑,开展师生沟通交流,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促进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逐步形成勤学为乐,好问为荣,共研创新的良好氛围,并逐步建立起鼓励创新的机制。教师应切忌“这么简单的问题,你还不会”,“说的不沾边,乱扯”之类的“严师”之词,否则,将伤害学生心理情感,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阻碍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在辅导学生阅读火箭的知识时,我因势利导提出问题:“你能制造一个火箭吗…‘太空中星球的景象怎样?”学生情绪激昂。纷纷开动脑筋,发表演说,有几个学生还制定了“太空旅游”的蓝天计划。尽管其中有的内容不尽合理。但我还是给予热情鼓励,使学生能自由大胆地去想象。著名教学学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问”。创新往往得从惊奇和疑问开始。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发表意见。对爱钻“牛角尖”,尤其是提出“离奇古怪”问题的学生,厉声呵斥或不予理采都大为不妥,即使老师一时说不上来,最好的回答是:“让我们下课再共同探讨。”这样做,老师有了台阶,又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拉近了师生关系,不失为文明之举。很难想象,师生关系剑拔弩张,学生还能够成功学习,乐于创新。

三、鼓励点滴创新,打下未来创新的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积极性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这方面的潜能往往超出老师和家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放开手脚让学生做事,不要怕学生走弯路,甚至有失误,让学生在探索的磨砺中,增长见识,提高素质。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基础教育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重在发现和鼓励学生的点滴创新。为未来的创新打下基础。中学生受经验、知识和信息量的制约,创新能力的个体层次可能是很低的,他们不能马上发现一个定律。推出崭新的科技产品。但学生在学习中能敏锐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有别开生面的见解,对一道习题有新颖独到的解法,对一个仪器或实验有不同凡响地改进,对一个制作具有匠心独运的设计,对未来世界每一个异想天开的想象,都是创新的萌牙,思维的火花,应倍加肯定、尊重和保护。尤其当学生在审视自己的学习和别人的探索而评头论足时。表明他的思维已具有批判性,正处于去伪存真超越自我的创新过程。

四、启发式教学,解放学生的创新活力

传统的应试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重记忆,轻方法;重积累,轻创新。学生在“满堂灌”的教育环境里,成了注入知识的容器,在“唯分数论”,“学以致考”的怪圈里,成了强化训练的应试工具。学生的思维受约束,动手动脑的创造活动受限制,甚至泯灭了人格的自主发展,何谈创新!素质教育正是要扭转这种异化了的教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树立新型教育观念,冲破传统教育的惯性禁锢,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大力度利用启发式,参与式,采用引探法,问题讨论法,发现法等,教师要由“讲师”变导师,课堂由封闭变开放,为学生的个性舒张,人格的和谐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留下广阔的自由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迪思维的灵感,挖掘智慧的潜能,解放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活力。如在学习浮力的利用时,我先让学生做实验,去探索、去发现,然后开展分析、质疑和争论,经启发点拨,有效地克服了思维定势,从经验步人理性,实现了认识的跨越。由于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自动地搜索状态,不仅能够获得新的知识,还能进一步探索求知的新情境、新思路、新方法,甚至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五、倡导科学精神,培养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优秀的思维品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首先要大力倡导和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不迷信,不盲从,不拘泥现成答案,敢为天下先的科学精神。可向学生介绍课本上介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的故事。告诉学生这些科学家和发明家都博学善思,敢于标新立异,富有创新意识。善于提出种种假说、猜想,通过实验和总结,实现了科学上的突破。其次,要善于把学生置于未知的情境中,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发散性、综合性,诱发和逼使学生思考,并及时引导他们进行思路变迁,开阔思维。鼓励他们打破常规。发表异于他人又高于他人的真知灼见。对提出新见解的学生及时表扬,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学习了重力。不要老是问“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如何?”等浅表性问题。以假设重力突然消失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学生的思维会尽快地发散开去。再如学习了能源知识,我让学生先分别谈自己家里使用和节约能源的情况,然后鼓励学生结合本地实际,这十分有益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再者。教学中还要注意进行科学思维方法和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使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钥匙”。从某种意义上讲。方法也是知识,有时比知识更显得重要。如法拉第通过逆向思维。终于发现了“磁生电”的现象。伽利略运用理想化斜槽实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得出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阻碍。速度保持不变的结论。“……伽利略的发现及他所运用的科学推理的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是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对他做出的高度评价。

六、上好活动课,拓展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构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课程结构,拓展更广阔的自由创新空间。活动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活动课的趣味性、主体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都是学生创新的动力因子。在活动课中,相关学科的知识得以有效渗透,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和创造能力得以多维发展。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力求使活动课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翻新,让学生在“三参”(参观科学馆、参观劳动技术培训、参加社会实践)“五小”(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并从中体会创造的艰辛,劳动的光荣,成功的喜悦,合作的重要。我们曾经辅导学生自制的“彩色闪光灯”,“电动秋千”,“直流电动机模型”,实践过生活用“火炉改造”方案极具实用性,举行过“垃圾与我们的生活”,“二十一世纪畅想”等小论文竞赛都创意不凡。丰富多彩的活动课,使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及协作创新精神,都得到良好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础在教育。责任在教师。关键在培养。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家庭。从自然到社会,处处都有创新的契机。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用心培养,科学指导,相信学生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能以崭新的风貌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责任编辑:王世泰)

猜你喜欢

活动课创新能力思维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活动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好一个 “殊途同归”
取经之路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