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学理念下化学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

2006-12-27陈列文

中学理科园地 2006年4期
关键词:化合价溶液化学

陈列文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流。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要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质疑等,从而克服只向学生预示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结论,以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因此,事先预设的教学方案再周密,教学中总会碰到新的“非预期性”问题,如出现实验“异常”、学生知识缺乏、教学时间不足等。教师若是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在新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出现偶然性问题和意外情况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想方设法实施临场应变对策。将不利教学因素降低到最小程度。

课堂应变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以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是教师优良心理品质和高超教育技能的概括,也是教师迅速地了解学生调整教学策略的教育艺术。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在全省掀起。作为一名普通化学教师,应积极参与其中。在教学中遇到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是经常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课堂应变能力。

一、善于随机应变

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或公式化,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当手段。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学习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实验可引出新知,实验可验证猜想,实验可平息争论。但是不可能每次实验都像预测的那样成功。实验失败了怎么办?是老师尴尬地加以掩饰还是学生无动于衷地弃之?俗语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碰到实验失败的情况,特别需要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能否把失败看做一次经历,把经历提升为经验?能否把失败转化为一次契机,成为开启探究新知大门的钥匙?

在一次氯水与KI溶液反应后滴入淀粉溶液的学生实验中,有三分之一学生反映未见蓝色出现。学生觉得很意外,我也觉得很意外。如果这时不找出失败的原因,势必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挫伤学生的探究精神。课堂气氛冷漠,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消极影响。

就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蓝色没出现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总结出原因一,做实验的试管有杂质;原因二,拿错药品(不可能有那么多拿错药品);原因三,药品变质。我请一个同学另取一支干净的试管重新实验,仍未见蓝色出现。同学们兴奋地下结论:药品变质。如何用实验验证哪一种药品变质?学生讨论后总结出①淀粉溶液用碘水验证;②KI溶液用溴水和Ccl4溶液验证;③氯水看颜色验证。同学们通过实验后回答药品没有变质。这时全班同学的眼睛集中在我身上,我知道学生是寄希望于我身上。我请实验做成功的和做失败两个同学到讲台做对比实验,全班同学注意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从中找出答案。很快同学们发现,未见蓝色出现操作过程是在氯水中滴入Ⅺ溶液后,再加入淀粉溶液;蓝色出现操作过程是在KI溶液中滴入氯水后,再加入淀粉溶液。同学们自己做对比实验。接着教师又提出一系列问题,在氯水中滴入KI溶液后,生成什么物质?为什么未见蓝色出现?哪个同学阅读了这方面的课外书。能回答这个问题。一位同学回答:在氯水中滴入KI溶液,由于氯水过量,将I-氧化成103,因而加入淀粉溶液不显蓝色。

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意外情况时,要随机应变并巧妙设置问题,更应抓住实验中的现成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从学生中来,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对问题的感觉真实强烈,有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也更能享受到解决问题的喜悦心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很多化学发明和发现不正是来自于对“意外”的紧抓不放和深入研究吗?

二、善于因势利导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利用并调动积极因素,循循善诱,使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

在高一学生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碱金属、卤族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推导一个新化学方程式:SO2气体通人溴水使溴水褪色的离子方程式。绝大部分学生不能写出。提问了一个同学,他回答说:“老师还没教我们怎么写?”碰到这种情况,我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感觉正常但又令人担忧。感觉正常是因为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成了容器,只会接受,不会加工输出,把学习理解成是死记硬背;令人担忧的是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逐渐淡薄,过分依赖老师,不会思考,不会创造。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事实上,这个方程式的书写通过对有关的化学反应知识的分析是完全可以完成的。我这样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化学反应;尽量回忆已学过的化学反应及其方程式。让学过的化学反应像放电影一样在脑中闪现;对化学反应进行整理归类使之线条分明,明晰思路。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分类方法:(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2)氧化还原和非氧化还原反应;(3)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再提问:现在需解决的问题最适合哪种分类方法?该反应为溶液中的反应,且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因为有Br2参与。SO2与溴水反应既然是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什么元素化合价升高,产物是什么?什么元素价态降低?产物是什么?SO2通入水中生成H2SO3,H2SO3中s元素从+4→+6,产物为H2SO4,Br2中的Br元素从0价→-1价,产物为HBr,学生经讨论后完成化学方程式。

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意外情况时,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通过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了回忆、搜索、整理分析、比较取舍、分析应用,学习了一个新反应,从而获取了新知识。当然,这仅仅是浅层次的目标。我们的深层目标是:通过对这种学习方式的不断探究,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积累,重视知识的整理分类,重视知识的应用和再生,特别要产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产生创造的强烈欲望,让知识像树一样蓬勃生长。这就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课堂应变能力,精心设置问题,多为学生创造机会,从而使学生养成思考的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善于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是指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巧妙地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高一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后,高二要学习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时,我写了一个化学方程式3Cu+8HNO3

(稀)=3Cu(NO3)2+2NO↑+4H2O,请同学们讨论后填空:元素化合价升高,表明这种物质_______电子,发生_______反应,这种物质是_________剂,被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元素化合价降低,表明这种物质_________电子,发生_________反应,这种物质是_________剂;被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本来这是一道简单的填空,可是预想不到的是很多同学反映这些概念太多,时间长,记不起来。我让同学们讨论记这些概念的方法,自己争取一点时间理清思路。情况比我想象的还糟,同学们一筹莫展。我介绍了一些记忆的方法,首先归纳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氧化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之后,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归纳这些概念的记忆方法。最后大家归纳如下:氧化剂→后面的概念关键词——“还原”,还原剂一后面的概念关键词——“氧化”。

这种记忆方法,简单,也容易记忆。再问:在这些概念中,最重要的是判断哪二个概念?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有哪些好的记忆方法?同学们讨论后踊跃发言,一个同学介绍是这样记忆的,找一个最简单的又便于记忆氧化还原反应,如2Na+Cl2,=2NaCI,在这个反应中Cl2提氧化剂,氯元素化合价从0价→-1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找出了判断依据,就不用死记硬背。

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教师重要的不是帮他判断,而是利用教学机智,善于对症下药,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点拨。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创新,去探求真知,去更好地学化学。

提高化学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体现着教师的风格与教学水平的成熟程度。这种成熟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磨练出来的,课堂教学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在教学中摸索,让我们的教学水平凭借着提高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这个阶梯不断提升。

[1]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修订本)[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林维海,新课标新策略[J],中学理科园地,2005,(1):12-13

(责任编辑:陈婉玉)

猜你喜欢

化合价溶液化学
化合价归零法配平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活用元素负化合价巧妙解题简捷快速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强碱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
守恒法
剖析化合价的规律及应用
溶液知识 巧学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