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影视资料片的意义

2006-12-01王津京

电影评介 2006年20期
关键词:放射性物质核事故反应堆

王津京

[摘要]核电站是解决能源的重要途径,但核电站事故可以给人们带来危害,为了防止核事故发生,采取正确应急措施,影片《切尔贝利核电站事故》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它对研究核电站发展,保护人们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核反应堆核电站事故应急措施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能裂变反映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发电,当今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首先前苏联建立了第一座实验性核电站——俄伯宁原子能电站,从1954年运行以来,世界上已有30个国家相继建造了核电站,到目前正在运转和在建的核电站有506座。

核电站事故对人体健康可以产生危害,现代核工业,特别是核电站的设计和建造标准比常规工业要高很多。并且为达到这一标准而实施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也比一般工业要严格很多。所以尽管核电站也发生过异常运行或故障事故也没有对居民健康带来过危害。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是一次历史记载的著名事故。但对周围居民没有发生危害和伤亡。前苏联于1986年4月16日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核电站事故。

一.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危害和防护救治

事故发生后,受灾国在事故应急救援及处理事故恢复等工作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过艰苦的努力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并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是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核能过程中,值得总结和思考的问题。

1.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及对环境的污染

核事故发生在核电站4号反应堆,厂房内有多处起火,造成堆芯破坏和爆炸,反应堆厂房部分破坏,致使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出来。据估算,共释放出6~8吨放射性物质,占堆芯核燃料总量的3.5%。

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造成了广泛的污染,原苏联境内有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受污染比较严重,原苏联境外的国家瑞典、芬兰、挪威、奥地利、保加利亚、瑞士及希腊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核事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除反应堆爆炸当场死亡两人及因直升飞机事故死亡两人外,由电离辐射引起的急性放射病最后确诊为134人,其中28人死亡。除此之外,还有56名病人的皮肤发生了放射损伤,主要由B射线引起。急性损伤都发生反应堆运行人员及现场抢救的人员中。

2)有核事故引起的晚期效应:事后经过14年的观察,甲状腺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白血病及其它实体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未见明显增加,辐射的远期效应仍在继续观察和研究之中。

3.对核事故的紧急处置和善后处理措施

1)建立应急组织,前苏联部长会议和苏共政治局先后组建了特设工作组,领导全国救灾和消灾工作。

2)灭火和封闭被毁反应堆,共出动1100多名消防人员和360台装备,为灭火和阻止放射性物质释放,由直升机向被毁反应堆投放硼化物、铅、沙、粘土、白云石、磷酸钠及聚合物。为封闭被毁反映堆,共组织施工人员1万余名。

3)进行辐射监测,事故后七天提出了地区放射性污染分布图,为事故采取防护措施提出了依据。

4)规定安全剂量,划定不同污染区,确定饮食和饮水中放射性的允许浓度,放射性污染地带分为隔离地带(禁止居住)严格控制地带(只允许严格控制下居住)

5)撤出居民和保护水源,1986年从187个居民点共撤出并安置了约20万居民和12万头牲畜(主要奶牛),为防止和减轻水源污染,采取了建设水坝和泵站进行积存和污水处理。

6)清除放射性污染,对厂区87万平方米进行了去污,对附近居民点也进行了去污,并开设了大量洗消站,对进出污染区人员、牲畜和车辆进行去污。

7)进行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

对事故现场抢救分为三级,第一级在附近城市设立了126个医疗所,进行急救和早期分类诊断,第二级为基辅市所属医院。收治轻度放射病人,第三级为莫斯科专科医院,收治重度放射病人。

对救灾消灾人员进行医学检查,先后服用稳定性碘片,并定期检查和医学观察。对撤出污染区和在控制区生活区的人员及所生子女达60余万人,进行登记长期医学观察。

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影视资料片

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的核事故分类,该事故属7级,即极大事故。我国政府领导曾指出要重新认识核安全,要制定周密的应急计划和建立有效的事故应急救助体系。做到有备无患,有患无失,防范于未然。

我们查阅大量文献、影视片和人员去现场考察等方法,收集到的资料经有关专家反复研究、讨论、总结编制了这部科教影视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主要内容:

1.背景:包括世界地图、前苏联地图、乌克兰及核电站周围地区地理地貌、河流、城镇市容,川流不息的居民生活情况及人口数。

2.事故发生经过:在4号反应堆进行停机检修并做某些试验而出了故障。发生两次爆炸,厂房30多处起火,大量放射性逸出。

3.事故应急措施:首先组织救火,消防队接到救火命令6分钟赶到现场,厂内和室内固定消火栓共同奋斗灭火,约5个小时,厂内明火已基本扑灭。覆盖已毁灭的反应堆。控制堆芯大火和制止放射性物质继续喷发,用直升机投放覆盖混合物5000余吨,用了13天时间,放射性物质不在释放。长期埋葬已毁坏反应堆机组,用混凝土构筑了一个“石棺材”以防放射性物质泄漏。

4.污染区的划分和处理:在核电站30公里范围内划分为禁区,在禁区内建立三个监测区,即厂区:10公里区和30公里区。每个区都设有监测和洗消站,对一切运输工具严格进行监测和洗消。

对厂区的去污措施:(1)道路两侧涂一层快速聚合胶液以固定表面层尘土。制止灰尘形成。(2)对污染的设备和碎片清出厂区送往指定地点(3)对建筑物顶和外表进行冲洗(4)清除5—1O厘米一层表土,覆盖一层混凝土或清洁土。(5)严格限制进入该区。

对厂外去污,对厂外5—30公里广大地区污染水平相差悬殊,主要加强监测。保护水源,居民住房用洗涤剂喷洒和水冲洗。在30公里以内居民全部服用碘片,并撤离到安全地带。

5放射治疗,采取抗出血、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防止急性皮肤深度溃疡。美国也派专家参加了抢救治疗。对极重度急性放射病采取了骨髓移植疗法。

6.国际会议:事故后六年间,涉及此次事故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召开过6次,累计发表论文3500余篇,大型专著10部。讨论非常热烈。都在积极的研究和观察这次事故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动态变化。

三、讨论

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影视资料片,较全面系统的记载和描述了此次核电站事故和处理的全过程,观众一目了然,它是一部有关专业培训和教学的影视教材,对核设施核能应用的辐射事故处理,人员救治以及核安全防护工作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当时震惊了整个世界,延缓了世界核电站的发展速度。所以正确认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接受教训。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措施,这对促进核电站的发展尽早解决世界能源的困惑,保护人类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放射性物质核事故反应堆
遥感作物制图辅助核事故农业风险决策
IAEA关于核事故后恢复的国际会议将于今年年底举行
食物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了还能吃吗
月球反应堆屏蔽研究
食物
基于Zigbee技术放射性物质智能安保系统设计
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J型接头内壁残余应力
铅基反应堆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负荷跟踪运行下反应堆一回路控制系统仿真与验证
核事故是怎样分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