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纪实

2006-11-28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06年11期
关键词:曾皙西华言志

陈 双

【教学内容】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 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特殊文言句式。

2. 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

3. 初步了解文中体现的孔子“礼乐治国”思想。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

2. 对孔子“礼乐治国”思想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以导读法突出分析的思路,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阅读的方法;以研讨法与学生平等对话,挖掘学生的集体智慧,培养研究精神和协作精神。

一、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来体会孔子的思想。(板书题目。)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就要熟悉课文,我知道课前同学们都已经对课文做了预习,下面我们来看屏幕,请大家回答几个问题。(问题略。)

(提示:学生在课下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己尝试着理解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所以我在设计习题时整理了“如、方、与、以”4个重要词语,整理了2个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归纳了3个宾语前置的句子。这些知识对于充分预习的学生来说并不难,但可以帮助他们梳理知识,发现规律。)

二、品析研读

师:在理解了一些词句的基础上,我们来看课文,首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在他朗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想一想孔子的四个弟子都有什么样的志向?(生朗读。)

师:非常好。我们在诵读这篇文章时要注意把握人物性格,尽量读出恰当的语气。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要读出孔子亲切的口吻来。通过初读我们了解了曾皙的志向与前三个人的志向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前三个人,哪位同学能用文中的词语分别概括一下前三个人的志向?

生:子路——有勇知方;冉有——为国足民;公西华——愿为小相。(师板书。)

师:那么,三子之志又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生:三人都愿为国,都愿意做官,愿意参与政事。

师:好,他们的志向与孔子的思想是否有一致的地方?

生:都体现了孔子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

师:很准确!看来这三个人的志向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但是我们发现他们表达志向的方式却不同。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本文谈一谈他们表达志向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从中能看出他们都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先看看子路。哪位同学能翻译一下描写子路言行的话?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看一看子路表达志向的特点是什么?从中能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子路急忙回答道:“如果是一个有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而且又有别国军队来侵略他,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那么让我来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军队勇武,使百姓都懂得为人的道理。”

师:翻译得好。从中能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好像有点粗鲁。

生:他把自己的想法不加掩饰地都说出来了,挺直接。

师:这个看法很准确!这是子路。哪位同学再谈一谈冉有和公西华呢?

生:冉有认为自己能力有限,礼乐等事情要等君子来做。他特别虚心。

师:他是怎样描述国家面积的?

生: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师:五六十和六七十也没差多少啊?他为什么要改口?

生:出言谨慎!

师:公西华呢?

生:先表明自己没什么才能,仍然处于学习阶段,为小相。非常谦逊。

师:前两个人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都直接说出了自己想为国效力,而公西华呢?

生:挺委婉含蓄的。

师:分析得好。尽管三个人有的坦直而轻率,有的谨慎而虚心,有的谦逊而含蓄,但是他们都有着远大的抱负。

(提示: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翻译了4处文言句子。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第一,这些句子是注释没有翻译或者是意译的,这是教学的难点,有必要解决;第二,翻译句子是一项基本功,可以考查和锻炼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第三,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翻译句子是初中常用的学习文言文的方式,他们刚进入高中,有必要通过这一方法进行学习方法的过渡。)

三、突破难点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位弟子──曾皙。通过阅读同学们一定发现了在三子言志的过程中,曾皙一直在鼓瑟,那么他的这种做法算不算是在课堂上搞小动作呀?你是如何理解的?(生交换意见后发言。)

生:曾皙虽然在弹琴,可是他一直在听别人谈话。

生:我记得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乐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曾皙鼓瑟证明他已经学习到一定层次,比别的学生水平高。

师:很有见地。别人大谈为国建立功名时,曾皙却一直在弹琴,这是一种什么态度?

生:不感兴趣。

师:(明确)淡泊。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考虑一下,在曾皙表明志向之前,我们又可以从他的一系列动作和语言中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他挺潇洒的!曾皙十分从容地结束演奏,恭敬地起身回答。

师:曾皙为什么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考虑到他的老师的想法,不知道自己的话是否合适。

师:对。曾皙说:“异乎三子者之撰。”他评论了其他三个人的志向,说:“我与你们不同。”他这样敢于表述自己的观点能看出他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生:自信!

师:看来曾皙洒脱淡泊,自信又不失恭敬。

师:这样的一个人有什么志向呢?让我们先来齐读一下曾皙言志这段话。哪位同学能翻译一下这段话?

生:暮春时节,穿上春天的衣服,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一起到沂水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

师:谁能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一下曾皙的理想?

生:暮春风咏。(师板书:暮春风咏。)

师:曾皙描绘的这幅暮春风咏图是非常美的。那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并说一说假如你就身处其中,你会有什么感受?

生:处于一年中气候最好的时候,草绿莺飞,人们脱去厚重的冬衣,恰逢好春光。处于人生最美好时光的年轻人,以最自然放松的状态尽情享受生命。我觉得这样的环境太美了!

师:描述得非常好。这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在曾皙的世界里没有硝烟战争,没有饥饿贫穷,只有自由和风雅,这是一个大同的世界。这就是曾皙的志向。

(提示:学生已经翻译了曾皙言志的话,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是有一定目的的。①翻译句子只是从字面上理解了曾皙说了些什么,却很难真正体会到曾皙的志向。但是如果让学生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并且假设自己就在画面中,曾皙的志向就好理解一些了。学生描述画面的过程实际就是感受文字之美的过程。②这段文字看似平淡,实则深奥,我希望借此引导学生看到文字中的美,看到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体会曾皙的志向。③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以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这就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师:课文分析到这里,孔子4个弟子的形象在我们头脑中渐渐清晰起来,下面我们请5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四子言志的这段课文,看看谁读得最贴近人物。(生朗读,师生评价。)

师:作为老师的孔子对于三子之志和曾皙之志分别做了哪些评价?

生: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生:孔子笑子路。

师:孔子是不是不满意他的志向?

生:不是,是不满意他的态度。

生:孔子并不反对冉有和公西华的志向。

生:对曾皙是“喟然叹”,说:“吾与点也。”

师:“与”是什么意思?

生:赞许。孔子基本上认可了三子之志,大加赞许了曾皙的志向。

师:这里有一个疑问,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一贯主张积极入仕,三子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这本来应该是符合孔子心意的,而曾皙的理想却似乎带点清静无为的味道,孔子怎么会对他的志向格外赞许呢?(生讨论后发言。)

生:曾皙的志向更高雅。

生:曾皙说的是“礼乐治国”的意思。

师:好。(板书:礼。)

生:孔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不就是曾皙描述的世界才能发生的吗?

师:这句话应该是孟子说的。(生笑。)

师:孟子和孔子都是儒家代表,他们的思想是一致的,这位同学表达的意思也是对的。

生:孔子有感于自己现在的处境而发出感慨。孔子的原则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前三个人言志的前提是“如或知尔”,这体现了儒家的复杂性和包容性。孔夫子深感他的主张难以推行,以为诸侯已经“舍之”,面对这样的现实就应当“藏”。

师:精彩!这位同学对儒学思想了解得很多!孔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但是从这篇文章来看,在曾皙的志向中我们看不出他是否处于“穷”的境地,看不出是否遭遇“舍之”。当然,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可以有不同观点。但是,我们的结论应该有共同点。即,三子之志虽然符合孔子一贯积极入仕的主张,但这些只是建设礼治社会的手段,曾皙说的大同世界是礼治的最终目标,更符合孔子“风清俗美,老安少怀,人民安乐”的理想。

师:文章分析到这儿,我们不仅了解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同时也领略了他因材施教的独特风采。下面就让我们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古圣先贤高远的志向吧。(生读。)

四、总结全文

师:请大家看黑板,本文通过孔子和4位弟子一次十分融洽的谈话,表现了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抱负和追求。这篇文章虽然只有305个字,却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先贤谈志图,这里有循循善诱的老师,有胸怀大志性格各异的学生,言语中体现的是深刻的儒家思想,可见其语言精练传神。课后请大家发挥想像写一篇小作文──《我与孔子的对话》,说一说你的志向。

(提示:我设计的作业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题目,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思想,学生也可以畅谈自己的理想,阐发自己的观点,可以描写语言,可以描摹神态,学生发挥的空间比较大。)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第1中学)

编辑/李莉

E-mail:lili79928@163.com

猜你喜欢

曾皙西华言志
西华大学成果展示
解读《论语》
以本为本缘本溯因
西华大学油画作品选登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