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巫峡游学记

2006-11-27

少年文艺(1953) 2006年11期
关键词:神女巫山风筝

韦 伶

在山顶猎户家借宿

我们这次巫峡之行,曾经借宿在巫山顶上的猎户家中。

巫峡十二峰,有四峰是隐蔽在深谷里,从长江边根本就看不到。我们要去找的猎户,就住在这最原始的四峰之一,上升峰的笔架山顶,是在从下往上看几乎和云朵一样高、一样不可接近的峡谷高山之巅。

我们带着孩子、家长共三十人的队伍,从清晨一直走到傍晚,一路上走过布满悬崖和齐人高的野草,走过一条未经开发、由山民踩出来的陡峭“野棵子路”。这一群背着行李从广州城中来的爬山蜗牛,那天傍晚在山民的等待和怀疑中,红着脸淌着汗笑嘻嘻地一溜儿跑到了巫山猎户家门口,一个个站在了几乎接近古老传说中的云山上。

孩子们刚到,就有一片云雾飘过来,这时候寂静而又缠云绕雾的笔架峰猎户家门口,就像有一群鲜艳吵闹的小仙人腾云驾雾起来。“山中野老”智老伯忙坏了,门口土坝子上从来没降临过这么多小客人。猎户家全家出动,从贴着门神的泥屋里端出两大盆乡村炸薯片、大桶老荫茶,招待爬上山来的客人。这群城市里来的孩子还没有坐下就像小鸡扑食一样围住薯片盆,叫嚷着抢食,一分钟内,就变作了快活自在的乡野丫头小子。

直到有人大叫:“彩虹!快看呀!”孩子与家长们才一齐抬头四顾——哇,他们被四周的峰、云、雾、虹惊呆了。他们现在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以及为什么要爬到这巫山巅上来。站在猎户门口,你才知道这家可真挑了个“神仙观景台”:一排泥屋靠着几块巨大的“笔架石”,四周环绕着细竹和松柏,远景是巫山十二峰,中景正对十二峰中最难见到的神奇净坛峰,近景是脚下人们传说了很久却始终见不到的七女塘深谷。山下的神女溪一直流到远处峡谷间的长江,与右边的天接成苍茫一片,气势非凡。

“劲呀!”一个男孩听见同学吹起了埙,就对着云雾中隐现的山峰以及天边彩虹下的长江,像古人那样长啸一声。

劲?怎一个“劲”字了得!男孩叶哲欣、莫斯翰心中可有了比“劲”具体得多、生动得多也“文气”“古气”得多的句子,他们即刻就一唱一和来了一副对联。这两个五六年级男孩,对李白杜甫苏东坡的崇拜,使他们在巫峡结为好友,他们虽不能在巫山与那几位偶像约会,却扮作其中的两位,很入角色地相互“拜见”和一路“相邀共游”。

什么叫山?什么叫峡?什么又叫江?地球上除城市那块人造苔藓外,更古老更久远的大地与山河是怎样度过无数昼与夜的?孩子们心里装入了从来没有的内容,嘴里自然就有了在城市里从来不可能有的咏叹。两位男孩的“仿古游戏”,是平日不可能的体验。

在猎户门前土坝子上的红灯笼晚会,应该是峡谷中最浪漫最热闹的时刻了。我们邀请了上升峰山顶小学的十来位孩子与城市孩子联欢。他们的老师就是房东智老伯,他十几岁就不再打猎,一个人办了所山顶小学,成了上升峰山上三代山民仅有的一位老师。我们特地从广州带去三十来只大、小红灯笼,让两地的孩子在峡谷的夜晚一起游戏和联欢,他们还互换了礼物。

净坛峰峡谷应该永远记住那一晚,记住那个夏夜里红灯笼、红火把照出一片红的土坝子,还有坝子上孩子们铃铛一样的笑声、歌声、吟咏声和游戏声。那可能是巫山古老深谷里从来没有过的明亮、热烈之夜,城市与山野两种不同内容和发音的儿歌追逐回应在峡谷夜空里,以三峡为题的诗词、对联、小品都是孩子们自创自导的,不只是远近的山民,连萤火虫、野猪都凑过来打探了。

后来,山里孩子每人手举一只红灯笼,流萤一样走回各自的家。而一帮城里孩子用歌声护送着山中一点一点远去的红灯笼,迟迟不肯睡下。

他们硬要尾随猎户儿子,在林中的陷阱里抓回那一头受灯火迷惑跑过来、好奇的野猪;他们又在晚会后剩余火把的照耀下捉了一阵迷藏,和看家狗黑豹跳了一阵“草裙舞”,在大晒台上听智老爷爷讲了一阵有关七女塘的传说,才在我们强行命令下,躺到泥屋各个临时搭成的铺上,睡下了。

但有两三家孩子和家长,坚持要睡在猎户门外露天的晒坝上,一定要“在星星下面,听着七女塘的水声和峡谷夜间小动物的叫声”入睡。主人家为他们铺好了油布和被子,这几家亲子就和衣睡在笔架峰的山石下面,望着天上的星云、对面山顶微如萤火的灯光,猜着对面那么高的飞凤峰山上住着怎样的人家,又谈起屈原的《山鬼》是不是就写的这儿?

我们装着没听见他们压低的“山中夜话”,成全他们在野外露宿的野梦和野兴吧。他们将永远记得这峡谷之夜,记住他们远离好久了的大地在夜晚的气味。

在峡谷河滩寻宝

我们两次在峡谷河滩寻宝,一次是在净坛峰深谷电站的河滩和山岩边。孩子们在那里捉到了几只有宝石蓝宝石绿鲜艳颜色的小蜥蜴,把它们用细草拴了长尾巴,放在荷叶上像小恐龙一样地爬。没有捉到蜥蜴的孩子,每人也摘到了不少漂亮的深山野果、野花和形状美丽的叶子,他们把这些罕见的宝贝,放入我们发的透明袋子中,准备制成山野标本和书签。

有两个小女孩还用荷叶做了凉帽、绿裙和披肩,被随行的妈妈打扮成了荷叶仙子。而男孩子,是喜欢用树枝、芦苇叶做成长鞭长剑别在裤腰上。陈志杰和班未未两个小鬼头还曾用树叶草叶编成头冠和围裙,扮成“野人”和“猎人”,自编自演了一场话剧小品《野人的交易》。

大家最着迷的,还是在大宁河滩上捡石头。

那是一片宽阔得人站上去只有豆芽般大的鹅卵石滩。那上面堆积成一层层的圆形石子中,藏了宝贝。除了字形石、人形石、图案石外,里面还埋了不少的水虫化石。那化石里面除了嵌着小鱼、珊瑚外,还有几亿年前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三叶虫!古老神秘的三叶虫呵,每一个孩子都梦想能拾到它!

带领孩子们捡化石的是大宁河古镇奇石馆女主人付少妮,她是我们一家的朋友,也是我一部长篇小说里的人物。这个住在石头馆中的女人,就像游在大宁河神秘石头间的一尾鱼。我把她叫做付小鱼。

小鱼特地从家中赶来,陪孩子们在河滩捡石头。

偌大的河滩散发着大宁河古老河床的气味,大大小小找不尽的鹅卵石把千万年前巫山这一带的植物、动物、水土的状态凝固成坚硬圆润的石头画。小石头上无数让人遐想的色彩和图案把孩子和家长都迷住了,每个人手上的塑料袋都越来越沉。他们也不管这石头是不是化石了,也不管它像人、像字还是像画了,只要色彩和纹理迷人就都是宝贝。孩子们像守财奴那样攥紧袋中沉甸甸的宝贝,绝不出让一枚。这可是自己在河滩上去发现和挑选的,全世界仅有的一枚巫山石头画儿呀!

有些眼尖的孩子,居然很快就找到了水虫化石!他们发疯一样大叫:“付小鱼阿姨!”急着要验证自己这了不得的收获。“是化石!”小鱼也为他们兴奋得眼珠放光。其他孩子闻声赶来,围住这得宝的幸运儿,羡慕得眼珠都要掉出来了。那亿万年前小巧精致的水虫,把清晰的身形凝固在被时光和流水磨得圆滑无比的石子儿上。孩子们手托着这古老的时光雕塑,猜想着这小虫被埋进石头前还活着的那一刻,一幕幕游着小水虫的远古巫山景物复原图,就在他们脑海中走过。小水虫成为化石前那生动、鲜活的样子,从化石上走了出来,在这大宁河的石滩上游呵游。孩子们在阳光下自己仿佛也迷糊成其中的一条远古的小鱼了。

那一天孩子们乘坐的小船特别沉,因为每个人都拾到了一袋宝物。他们坚持不丢弃任何一块中意的石头,表示要全部带回广州。不只是小鱼阿姨,连船夫也深深理解他们,宁愿为他们担当搬运工。

其实比孩子们更大的贪心鬼是我们:我们希望他们带走的不只是一袋石头儿,我们希望他们把瞬间出现在河滩上的远古巫山复原图,制作成电脑作业,永远留存。

风筝和纸船在巫山峡谷中放飞

为了此次游学,我们不仅从广州带去了几十个红灯笼,还带去了好些蝴蝶、鸟儿的风筝。当我们住在青石洞时,又集体制作了一批纸船和纸鱼,我们打算在翠屏峰下的长江渡口和神女溪中,放走我们的“船队”和“鱼队”,在飞凤峰信号台,放飞我们的风筝。

那几日,游学团亲子共三十多人,在青石洞分别住在四户农家。这几户农家都坐落在神女峰对岸的翠屏峰山腰,门口景观壮阔悠远,是世界级的自然历史遗址。大家住的农家都是干净整洁的平房或两层楼,有些像军队的营房,门口都有宽大的水泥坝子。大家坐在屋里,就可以望到窗门外对面山顶的神女石,就可以听到门外长江的水声和航船的长鸣。住在这样又宁静又壮丽的画面中,孩子们心中必然会常常升起关于长江、三峡、三国,关于屈原、李白、苏东坡,刘备、张飞、诸葛亮的怀想。

我们就好几次把孩子们召集到农家屋外的大坝子上,在神女峰下长江边的“露天教室”制作特殊的纸工和作业。这些作业包括:用毛笔宣纸和古文写一封致古人的信。用四字成语逐一描述我们所到的三峡各古迹的氛围。为神女谷的原始处女谷各景点命名。为自己取一两个“侠名”。用箩卜、红薯为自己刻一个印章。制作长江古三峡复原图。用彩色卡纸制作古今中外的“名船”。用红色软纸为神女谷的巫山神女制作绣花鞋(仿照当地民俗)。制作中华鲟和纸鱼等等。

孩子们有滋有味地制作着这些好玩的作业,不少农家孩子也围过来加入。五年级男孩莫斯翰写得一手漂亮魏碑体毛笔字,他在致杜甫的信中这样写道:“公诗不如李白王勃的豪放,亦不如陶渊明的清静,却独有一番凄残之意……”

飞凤峰信号台,是放飞风筝的绝好之地。

飞凤峰紧挨翠屏峰,与神女峰斜对。它是巫峡转弯处的一个关口。长江流到巫峡神女峰处有了一个圆弧形的转弯。而飞凤峰的长江航运信号台正对着这个转弯处,所以在信号台上无论往左还是往右看,都能见到巫峡弯道两边壮阔的峡谷景色。这景色很似那“巫”字的象形:上面一片天,下面一片地,左右两边连绵的群山缝隙中,夹着一条大江。左看右看,都是一幅天地山水的宏伟巨画。我们就是要让孩子们站到这幅天地山水的巨画中,放飞风筝。

那一天多云,天空被云层压得很灰很低,这与我们追求的放风筝的高远之境有些不符。但孩子们登上飞凤峰信号台时,仍然有着要舞蹈和欢呼的冲动。因为他们感觉到了站在一幅天地巨画中的不同凡响。飞凤峰信号台虽说是建在“山脚”,那也只是相对于整座山的高度来说,其实它离江面已比几座楼房垒起来还高,它站在一个视野辽阔的江岸制高点上,红顶白墙,在青山绿水蓝天中美丽地醒目着,航标的大红箭头伸向空中,就像一幅青绿山水画中点上了一点人类的红色记号。

当我们的风筝向着神女石飞去的时候,那天空上的云层忽然消散,云们好像特地为我们打开了天的门窗,让我们的风筝向着长江上空碧蓝的天洞飞去!躲在云烟中的神女,这时也撩开面纱,身姿清晰地站在山头的蓝天下,仿佛要目睹一下巫峡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孩子们的风筝队伍。

江水在大山间流着,风筝在峡谷上飞着,那些高空中彩色的风筝身影,就像蹿出云的鱼和船,轻盈地向着神女站着的山头游去。

飞凤峰驮着我们,我们正是站在飞凤峰的头和颈上。我们骑着这只长江边的巨大凤凰,举着风筝溯江而上,让风吹吧,把我们的头发也飞成一面风筝;让水流吧,我们的身体也正像溯流的鱼。我们在大风大山大水中,骑着长江边的大凤凰放风筝,我们走进了一个神话。呜哇!神女姐姐,用你身边的松针、野百合在我们风筝上签个名吧!

放风筝的心情是一种飞翔着的高远心情。当你站在大地一个高远点上放风筝,当风筝穿过地球上的高山大水伸向云端,你的风筝就带着你的灵魂在高空中舞蹈,向着身下的大地打着感叹的手语了。

体会和拥有一点开阔的胸襟,是我们此次带孩子们去大山大水的制高点放飞风筝的又一个暗中企望。

去神秘地缝探访山鬼的石屋

在巫峡,有不少长江支流形成的深峡幽谷,它们的深与幽达到了原始无人区的状况。年复一年,当长江热闹喧哗着的时候,它们就像躲在深闺以绿发掩身的山鬼,春夏秋冬唱着无人知晓的花开草长的歌。

最迷惑人的是那些无人涉足的原始处女谷,比如神女溪中的七女塘,那是有着无数传说而人们始终无法去到的地方。人们说那是山鬼和神女洗浴的水塘,里面有七个光滑如瓷的天然石浴盆。还说那里面常传出古代的丝竹演奏之音。传说那里面的山,在月色下是瓦蓝透亮的。这些源自旧时采药人的描述,曾使我和班马带着无尽的憧憬和虔诚,百折不挠地想进入到这巫峡中的秘境。我们在第六次的探访时,靠着四个猿猴一样山民的帮助,终于将我们用橡皮船拖着走通了七女塘,破了一个逆流走通七女塘的历史记录。我们见着了那悬崖峭壁下的七个葫芦形深塘,并见着了有天然石屏风掩遮的、光滑如瓷的石浴盆。我们把那美丽神秘的所在叫做山鬼的浴室和深闺。据考证,屈原在《九歌·山鬼》中描写的山鬼出入地点,就在巫峡这一段的深谷中。

孩子们不可能去山鬼的深闺。去那里实在是太冒险了。而且那时长江已建坝,水位上涨以后,不少淹没在长江中的草木回流漂浮在神女溪上,阻隔了去七女塘的水路。孩子们眼望七女塘口的石门不能入,心中欠欠的,只好把为山鬼做的红鞋子从上游入口处放入水中,希望那漂亮绘花的红鞋子能顺水流到七女塘石浴盆那里,让美艳的山鬼浴后好穿。尤其是女孩子们对屈原诗词中的山鬼怀着多少好奇和向往呀,虽然知道诗歌的浪漫,但她们愿意以这浪漫的心为山鬼精心制作放在石浴盆边的鞋子。这也是巫山女人们曾有的做法。

为了弥补不能进七女塘的遗憾,我们带孩子们去了“山鬼的藏宝秘道”,那条七女塘上游入口处深邃狹窄的地缝。那是一条幽暗深长、因地层断裂而裸露出暗河溪流与狞厉秃石的峡缝。原本刀切一样垂直裸秃的缝中大石,被暗河、瀑布、溪流冲击出光滑圆弧的水窝、水床和水道。在长长的一线天下,它被常年垂挂的藤蔓、钟乳石遮掩得半隐半露,只用瀑布的轰鸣和滴泉的轻响,诱惑人往它的深廊中摸索,好像有一个鬼魅的声音在呼唤:来吧、来吧,往里走,地缝深处才是宝藏所在……

当在队伍后面“压阵”的我们赶到时,走在最前面的孩子和家长已经手牵手地往那有溪水流出的地缝挺进了。从暗河中流出的溪水冰凉清澈,有孩子们大腿那样深,水下是垒叠的大圆石和鹅卵石。孩子们走了两步,裤子湿了;再走两步,衣服也湿了。不是淹湿的,是被有意制造的水花打湿的。他们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在溪中光溜溜的石头上故意滑倒,好趁机做一回游在地缝小溪中的鱼儿和虾子。最终,有一条瀑布的峭壁让孩子们停住了。他们一个个在谷底停止了蹦跳,望着哗哗而下的瀑布,和瀑布顶上在黑暗中消失的、只剩喉咙口那么一个洞的岩缝口,用耳语和尖叫表达着兴奋、恐惧和敬畏,却无论如何飞越不了这瀑布峭壁了。

那拦在我们眼前的瀑布真像垂挂在地缝里的一条巨大白舌头;深不可测的暗红岩洞,像一条不见底的喉咙通道,而峡缝两边的钟乳石更像交错的巨牙——我们有置身在一只洪荒巨兽大口中的感觉。孩子们的声音在岩缝中回响,就如同一些贪玩的水怪在峡谷底部的溪水中嬉戏,尖叫,那是一幅人类顽童刚刚出现在原始洪荒大地上的画面,自有一种令人感动和震撼的美。

探险是孩子们的天性。一场峡谷缝中的大玩水开始了。小水怪叶哲欣眼镜上都是水花,却轻巧如飞地从一块石头跳到另一块石头上,一直咧嘴吐舌地傻笑,周身湿得光溜溜的,如同没穿衣服只穿了鳞片的鱼。小小水怪陈志杰和班未未,不断地要站在急流中“筑坝”,要在地缝的溪中截住水流,修一个大池,两个人从头到脚比泥鳅还要湿。还有几个女孩子,不让裙子贴在腿上,要让它浮在水面上,像水中开放的花。

这天傍晚,当孩子们回到深谷中的净坛峰电站招待所时,我们请求厨房的师傅熬一点姜汤,好给在溪水中游过的鱼儿虾子们驱驱寒气,也驱驱兴奋,为迎接第二天的节目睡个好觉。

住在最棒的山水画中,吃着最地道的“野味”

在巫峡,我们住在神女峰对岸,门外长江中的三国号、神女号等游轮往返不息。

在神女谷,我们住在七女塘和净坛峰之间,窗外都是原始处女谷的林木、溪水、兽虫之声。

在巫山县,我们住半山酒店,阳台正对布满江轮的港口和巫山因它得名的那座著名“巫”形山。

在西陵峡,我们住龙泉山庄。落地门窗外是书画长卷一般的灯影峡和苏轼父子的“三游洞”。

我们精心选择“画中的家”,目的是让孩子们每天早晨睁开眼,就能有住在大地各种画中的感觉。这样,游学过程留给他们的,才不会仅仅是一个旅行者的行走感觉,而是“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家、不同的生活和故事痕迹”的细致体验。

孩子们住在“画中的家”,认识了不少那画里的人物,并和他们成为了朋友甚至一家人。

比如住在神女峰时,张雅琪、顾小雪几位女孩,正好住在村里最漂亮的一套“别墅”似的新房里。但最让她们得意的是,这里有一位与她们年龄相仿、在网上鼎鼎有名的梅莉小姐姐。

刚上初中的山村姑娘梅莉,以她的机灵、善良、热心、利索和美丽,赢得了不少旅行巫峡的“驴友”的喜爱。这一次,她甚至成为了几个女孩怀念巫峡时的第一话题。梅莉姐姐,女孩们不断叨念着这名字。原因不止是因为这个只比她们大几个月的山村女孩,曾像妈妈一样帮助不会做家务的城市小姑娘洗衣做饭,在游学活动的每一站陪她们爬山下谷、背包负重,与她们同吃同睡同游戏同唱歌,更因为这个山村中的梅莉,让她们懂得了什么叫体贴、关心、克己、谦让、亲和与包容。这是城市小公主们在父母跟前,很少想得到做得到的行为,是大山清风孕育出来的质朴、厚道、平和、热忱的大器品格。

除了梅莉姐姐、侯伯伯、梅叔叔、智老师、冬娃子这些生动可爱的房东外,孩子们还认识了不少山里的小动物,比如看家狗黑豹,比如那些家鸡、家燕、山羊和野猪,还有沿途遇到的猴子、白鹤、蜥蜴等。智老师家的黑豹每逢合影时都要赶过来加入的,而那些咩咩叫的山羊总站在半山坡用婴儿样的声音向人打招呼。我们上一次带同学来青石洞,还在山间的乱草中拾到两只黄绒绒刚出生的小山鹰呢。

我们也没放过“吃”这一课。在出发前,专门给猎户家写信,列了一张长长的农家菜谱,都是孩子们的父母当“知青”时,在山村才能吃到的东西,也是孩子们在《水浒》这类古书中读到的山野菜。孩子们坐在山前水边,心急地看着农妇把它们一碗碗从冒着柴烟的厨房灶台上端来。当那些不受任何污染的农家菜被香喷喷嚼在他们口里时,他们的脑子中对“山野”的印象又多了一种“味道”的记忆。

住在神女谷时,兴致很好的家长曾带着孩子在月夜偷偷溜到露天晒坝上,在竹影下吃“霄夜”。山中的静夜被这几个“吃客”惊醒,赶他们回屋时,还辩解:今晚是想找一找东坡在《后赤壁赋》里写的,夜来邀友荡舟赤壁,烹鱼饮酒的感觉。

在青石洞,农家餐的吃法通常是围坐在晒坝上吃。江船上的乘客一定看见了半山腰农家屋外一桌桌花花绿绿的小人,把这当成了翠屏峰上又一景。有人在船上向我们招手,孩子们就挥手高叫:上来吃饭!

游学结束前,我们有意安排孩子们在龙泉山庄豪华的玻璃餐厅用一次西餐。这虽然很“贵族”,但孩子们进餐时只有选择点心水果的杯盘声,再也不能对着落地窗外峡谷里行驶的游船边吃饭边挥手高喊和欢笑了。那一种心灵胃口全然放开的状态,是需要条件来促成的。

我们还会再为孩子们创造这些条件。

猜你喜欢

神女巫山风筝
神女游
醉美巫山,诗画四季
巫山机场正式通航
“第一届长江三峡李花节”在重庆巫山开幕
亲近神女(组章)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学做风筝
“巫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