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炫”
2006-11-24韩志湘
可以说,近二十年关于“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词汇的更替,如同电脑升级、手机换代一样,频率之高、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当你还在以为自己是个紧跟时代潮流的人,整天念叨“酷”“秀”等词时,其实你已经“out”了。时下最“ in”的词,是“炫”。(说到这里,我也有点心虚,说不定我已经“out”了。好在我是在对“炫”进行总结,奇怪它为什么没有向其他词那样生命短暂,还没有“out”。)
“炫”这个词,这几年大家都不陌生,大约早在2002年就出现了。这是继“酷”走遍中国大地之后,“帅”“派”“in”“潮”“蔻”等词相继场亮相又“out”了之后,当今最“in”的一个词。
“炫”一词有两个义项,①〈书〉(强烈的光线)晃人的眼睛,如“入夜,南京路上光彩炫目”;②显示,夸耀,如“炫耀武力”。(《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1月第1479页) 特别强调的是义项①是书面语用词,现代汉语中一般已不再作为独立的语素使用了。但近几年来,“炫”这个词突然“炫目”起来,使用频率以“炫”人的速度攀升,不管是意义还是用法,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1.跟“酷”“帅”“派”“in”“蔻”等词意义大致等同,表示“了不起的、奇特的、令人吃惊的”等等,可单用,可修饰名词,可前加副词被修饰,也可后加补语。同时这也是一种新用法,把动词用作了形容词。例如“炫”“真炫”“太炫了”“特炫”“极炫”“炫听”“炫人类”“酷炫生活”“炫极了”“炫晕了”“炫伤了”等,这是最常见最流行的意义和用法。
2.表示一种不同于往常的、创新的东西,有颠覆传统的意味。
(1)“唱吧”确实是一个很“炫”的唱歌方式,作为一个新兴的互动娱乐系统将有可能颠覆传统的KTV消费模式。(《生活报》2006年2月26日)
(2)“炫”是一种颠覆。孔祥东因为一场颠覆古典的“炫”代音乐梦之旅音乐会而成为文化媒体注目的焦点。(《青岛晚报》2003年12月21日)
3.表示对外显示、耀眼展示值得炫耀的东西的意思,褒义。
(3)公司还给员工灌输一种价值理念,美其名曰“炫”。从字面来理解,大致意思是炫耀和展示一切可以和值得炫耀的东西,以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广州日报》2003年12月2日)
(4)《千里走单骑》的首映不仅仅“炫”的是电影,在通俗、娱乐、搞笑、嬉闹的愉快中,眼前看不见的父亲也让你恍然有悟。(《石狮日报》2005年12月18日)
4.同样表示对外显示、展示夸耀的意思,但含贬义,有吹牛炫耀的成分
(5)这个数目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也许不高,但2004年合肥在岗职工月均工资仅千元,这个数目有点“炫”。(《经纪人》2005年11月10日)
(6)一言以蔽之,统计数据本身是为了“用”的,不是为了“炫”的。(《董事会》2006年02月07日)
5.由表示单一的行为动作义引申为表示群体的概念性的意义。例如“炫时代”“炫一代”“炫一族”“炫文化”等等。
(7)网吧、飞镖、街舞这些在青年中流行的“酷”“炫”文化如今被深特检站引入基层部队的营区大院。(《深圳商报》2004年11月16日)
(8)炫一代,解构经典手下无情,在颠覆中体验快感(《北京青年报》2003年9月12日)
6.除意义之外,用法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开始出现动词和形容词并用的语例,由于难以分清到底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出现了歧义。有时还有了名词的性质。
(9)校园剧《炫年华》“炫”出青春风采(《光明日报》2006年02月16日)
(10)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时刻都不愿埋没自己,他们时常会表现、标榜出自己的“炫”。(新浪房产2003年01月08日)
例(9)的“炫年华”的意思,是“他们的年华是令人炫目的年华”还是“他们在展示他们的年华”,意义不明确;例(10)的“炫”就是名词的用法。
“炫”的出现,是人们追求语词趣味化,求新求异的时尚潮流影响所致。但仔细品味其中涵义,会发现这些词汇的变化,也与我们社会变迁中反映出的某些价值取向很合拍,如开放包容、张扬个性、以自我为中心等等。目前,“炫”新用法还在流行中,还没有出现新的词语来取代它,并且因其特殊的修辞趣味和文化内涵迅速传播着。但是,说不定再过几天,“炫”就又过时了,聪明又标新立异的“in”一族,还会发明出更玄的词来,直到把人“炫”晕了、“炸”昏了为止。
(韩志湘,山东省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