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词性标注的问题

2006-11-24李慧贤

现代语文 2006年8期
关键词:助动词虚词义项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版,以下简称《词典》)是目前最新、也是印数最多的虚词词典,它代表了古汉语虚词研究的最高水平。《词典》将虚词研究纳入汉语史研究的轨道,它在描写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同时,也对虚词进行历时研究,探求每个虚词的历史演变轨迹。此外,它还明确区分了虚词结构的语法层级单位:单音虚词、复合虚词、惯用词组、固定格式,对所收词条一一标注词性。标注词性是虚词词典的本职工作,但词性标注不一致也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性质相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词条词性标注不一致。《词典》也存在这个问题。下面仅以“安、何、曷、胡、乌、恶、奚、焉”为例,就《词典》代词与副词的词性标注问题来讨论。

单音虚词相关词条词性标注不一致,出现了两种标准的交叉。

⒈ 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询问原因的词,有的标为代词,有的标为副词。

(1)标为代词的,如:

安代词(义项四):问方法和原因,可译为“怎么”等,一般只作状语。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曷疑问代词(义项四):代原因,在动词或主语前作状语,可译为“为什么”。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尚书·盘庚》)

(2)标为副词的,如:

何副词(义项一):用在谓语前,用来询问原因,可译为“为什么”“干吗”等。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诗·唐风·山有枢》)

奚副词(义项一):用于动词前,表示对原因的询问,可译为“怎么”“为什么”等。子奚乘是车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⒉ 在谓语前,与助动词“能”“敢”“足”等连用,表示反诘的词,有的标为代词,有的标为副词。

(1)标为代词的有“安”“曷”“胡”:

安代词(义项五):表示反诘。可译为“怎么”。后面常有助动词“得”“敢”“可”“肯”“能”“足”等。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且吾闻段干木尝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高之?(《新序·杂事五》)

曷疑问代词(义项五):表反诘。后面常跟助动词“敢”“可”“足”等,可译为“怎”“哪”等。今我曷敢多诰?(《尚书·多方》)

胡疑问代词(义项五):表反诘,后多跟助动词“可”“可以”“足”“能”等,可译作“怎么可以”“哪里值得”“哪里能够”等。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左传·桓公十五年》)

(2)标为副词的有“何”“乌”“恶”“焉”等。

何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反诘,后面常跟助动词“能”“敢”“足”“可”等,可译为“怎”“怎么”等。六兄于我有倍年之长,吾何敢慢之?(《新五代史·罗绍威传》)

乌副词,与助动词“足”“可”等连用于动词前,表示反诘。可译为“怎么”“哪里”等。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汉书·司马相如传》)

恶副词,用于动词或助动词前表示反问,可译为“哪里”、“什么”等。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战国策·秦策一》)

焉副词,表反诘。可译为“怎”“哪”“何”等,后面常与助动词“得”“敢”“可”“可以”“能”“足”“足以”等连用。其身之不能容,焉能容人?(《庄子·庚桑楚》)

以“安”与“何”提供的书证为例:“吾安敢不轼”“吾安敢高之”与“吾何敢慢之”中的“安”与“何”都是与助动词“敢”连用,在谓语前作状语,表示反诘,可译为“怎”“怎么”,语法功能和意义都相同。性质相同,词性也应相同,但《词典》在为这对性质相同的词标注词性时,“安”标为了代词,“何”标成了副词。

由于对上述性质相同的单音虚词词性标注不一致,导致了对于由这些单音虚词和语气词“为”构成的固定格式的相关词条词性标注的不一致。上面所举单音虚词与语气词“为”前后搭配构成固定格式,用于反诘,可译为“哪里……呢”“哪里用得着……呢”“干吗要……呢”“怎么……呢”,《词典》将有的标为代词,有的标为副词。标为“疑问代词(或代词)和语气词搭配构成的”,有“安……为”“胡……为”“焉……为”;标为“副词和语气词搭配构成的”,有“何……为”“奚……为”。举《词典》所列例句各一个如下:

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三国志·魏书·温恢传》)——疑问代词

今者何如?进取之时去矣,并兼之势过矣,胡以孝弟循顺为?善书而为吏耳。胡以行义礼节为?家富而出宫耳。(《贾谊集·时变》)——疑问代词

民被寇害而使自诬服,蠹政甚矣,焉用僚佐为?(《宋史·李至传》)——代词

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朱儒为?”(《汉书·东方朔传》)——副词

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绳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庄子·骈拇》)——副词

更有甚者,《词典》在为同一个虚词标注词性时,还有前后矛盾之处。如表示反诘的“焉”,在单音虚词条下标为了“副词”,但在“焉”与语气词“为”构成的表示反诘的固定格式“焉……为”中,却标为 “代词”。这实在是不应出现的疏忽。

目前,为这组性质相同的词定性,主要有两种标准:一是将它们的义项全部归为代词;二是一部分义项归为代词,一部分归为副词。《词典》将“安”“曷”“胡”的全部义项归为代词,而“何”“乌”“恶”“奚”“焉”则分属代词和副词两类,因而《词典》在处理这一组性质相同的词的词性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标准的交叉。程荣在《汉语辞书中词性标注引发的相关问题》一文中说:“在词类划分问题上,语法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部辞书可以应用某一种观点进行词性标注,但标注的标准和方法要统一,在每一个细节上,只要涉及词性问题,均需按同一标准和方法。”①《词典》在处理这组词的词性时,混用了两种标准,破坏了相关条目之间的协调性。我们认为,从《词典》的语法体系来看,还是将这组词按用法和义项的不同,分属于代词和副词为好。具体说来,就是把在谓语前作状语,询问原因的义项以及与助动词连用表示反诘的义项,还有本文未涉及到的起加强语气作用的义项归为副词,因为这些义项不是询问人、事、物或处所,不用作句中的主语或定语,而是用作状语,表示“为什么”“怎么”或反诘的,同时它们作为副词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不应视为疑问代词用作状语。因此,我们建议《词典》作如下调整:

⒈ 在动词前作状语,询问原因的义项,如“安”的义项四、“曷”的义项四,应像“何”“奚”一样划为副词。

⒉ 在动词前,与助动词连用,表示反诘,可译为“怎么”“哪里”“怎么可以”等的义项,如“安”的义项五、“曷”的义项五、“胡”的义项五应像“何”“乌”“恶”“焉”一样,归为副词。

附注:

①程荣《汉语辞书中词性标注引发的相关问题》,载《字·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64页。

(李慧贤,北京大学中文系)

猜你喜欢

助动词虚词义项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助动词”相关语法知识集锦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虚词于构句达意之作用”
助动词的用法
维吾尔语助动词及其用法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高考英语短语分类展播
虚词使用五种错误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