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的兵法,艺术的智慧

2006-11-24

现代语文 2006年8期
关键词:黑衣太后人质

胥 伟

我国古典历史散文《战国策》,是一本以记叙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外交斗争为主要内容的历史著作。该书有极浓厚的纵横家色彩,里面的谋臣策士长于论辩善于说理,在他们的如簧巧舌面前诸侯的征战甚至于天下分合尽在三言两语、摇唇鼓舌之间,白可成黑,方会变圆,死亦复生。他们的语言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内容精辟,启人心智,形式巧妙,入情入理,极具感染力,是语言艺术的巅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我看来,这些擅长语言艺术的人就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能够将语言作为自己的千军万马,用三寸不烂之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高中教材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的触龙就是这样一个用词遣句的高手。他在劝说赵太后的过程中就运用了兵法技巧,效果明显。

一、假痴不癫,避其锋芒

兵法云:“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 意思是宁可假装着无知而不行动,不可以假装假知而去轻举妄动。有时为了以退求进,必得假痴不癫,老成持重,以达后发制人的目的。最后一旦爆发攻击,便会出奇不意地获胜。假痴不癫,重点在—个“假”字。这里的“假”,意思是伪装。装聋作哑,痴痴呆呆,而内心里却特别清醒。此计作为政治谋略还是军事谋略,都算高招。触龙面对强秦急攻,国破家亡迫在眉睫的情况心忧如焚,但现实、身份和阅历都决定了强谏是不可能的。作为一个母亲,赵太后心理的天平倾斜到了个人的私情一边。国难当头,群臣心急如焚,竭力劝谏,均遭斥责。赵太后甚至蛮不讲理地扬言:“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事情陷入了僵局,劝谏赵太后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太后得知触龙进见,知道他是为劝说长安君做人质一事而来,思想上已有了充分的警惕和准备。如何缓解紧张对立的关系成了他需要解决的关键环节,也决定着劝说能否成功。在“左师触龙愿见”的平淡中,触龙出场了,我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太后“盛气而揖之”是必然之举,而触龙深谙此道,在太后面前假痴不癫,避其锋芒,以出乎太后意料。太后等来的不是劝谏之辞,而是对身体的问候和关心,是身体、饮食之类的小事,这使她大为意外和感动,于是“色少解”,和触龙交谈了起来。触龙成功的“假痴”缓解了紧张的气氛和对立的情绪,为触龙劝谏能够得以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赵太后正中了触龙的假痴不癫,避其锋芒之计。

二、欲擒故纵,暗渡陈仓

兵法云“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逼迫敌人太紧,他可能因此拼死反扑,若让他逃跑则可减削他的气势。古人说:“所谓纵着,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触龙很好地在接下来的劝说中实践了这一计策。赵太后怒色少解,但触龙仍未提及让长安君做人质一事,而是欲擒故纵,顺着拉家常的线索,向太后提出给自己的爱子舒祺“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的请求。“补黑衣之数”只不过是低贱的差事,以左师的功绩和资历,能够让儿子去充黑衣之数,拳拳爱国之心可见一斑,明着是再修补黑衣之数的栈道,实际是在为后文引出太后的“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这句话而暗渡陈仓。这个请求实际上是在向自己的目标──劝谏长安君做人质慢慢靠近,也是继续诱太后上钩的关键一步。于是左师公顺水推舟,接上了太后的“妇人异甚”,展开与太后的争论,为下一个观点的引出作了铺垫,而且还引起了太后感情上的同情和共鸣: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亲人不爱子?好像找到了同盟,找到了“不让长安君做人质”的理解者和支持者。她哪里知道,这实际上是迈进了触龙的圈套。

三、上屋抽梯 ,断其后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 借给敌人一些方便,以诱导敌人深入我方,乘机切断他的后援和前应,最终陷他于死地。什么是“唆”?就是用利去引诱敌人。如果敌人不肯轻易上钩,怎么办呢?本来,你不给敌人先开个方便之门,它怎么会进你预先设下的口袋呢?开方便之门,就是事先给敌人安放一个梯子。触龙步步进逼,提出了“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引起了太后的争辩:“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不慌不忙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指出太后在燕后出嫁时的“持踵之悲”,每当祭祀时诚心祝福“必勿使反”,并说明这“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才是真正的爱子。这些得到了太后的赞同。这就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但触龙并未就此提出让长安君质于齐,而是步步进逼,从赵国的历史说开去,列举了一系列反面的事实:“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候者,其继有在者乎?微独赵,诸候有在者乎?”他们都不存在了,这是为什么呢?于是触龙顺理成章地指明了其中的原因:“岂非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丰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至此,言归主题已到火候。这就是“断其援应,陷之死地”。触龙便因势利导、水到渠成的指出了太后的做法:“尊长安君之位,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令有功于国”的危害。从而也解释了他认为太后爱长安君不若爱燕后的理由。言辞中肯,词句恳切,情意真挚,好一招“上屋抽梯 ,断其后路”。这样,就使太后深刻地明白了自己对长安君的爱只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溺爱而已。于是,赵太后答应让长安君出使齐国,触龙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也挽救了赵国。

开口说话,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当然,说话技巧再高,它也高不过一个“理”字。《十善业道经》说,“言必契理,言可承领,言则信用,言无可讥”,意思是说,言论一定要合理,要让别人能接纳领受,要有信用,要令人无懈可击。触龙的话之最终所以能够让赵太后欣然信服,愿意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关键在于他能够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以理服人。站在客观事实的角度,触龙步步诱导,旁敲侧击,明之以实,晓之以理,以其高超的说话技巧,迂回曲折之中尽显语言奥妙,循循善诱之余凸现事情必然。

(胥 伟,四川省盐亭中学)

猜你喜欢

黑衣太后人质
“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巨人今晚就要来
双人脱困
太后是个有故事的人
太后驾到
黑衣“警察”
看脚说话
爱一个人
小人质的幸福那么多
高校舞蹈教育对黑衣壮民间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