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NV”与“想VN”的动词入句规约
2006-11-24马菊华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与第四十五回分别三次出现“你想什么吃?回来好给你送来的。”“想什么吃,只管告诉我,我有本事叫凤丫头弄来了咱们吃。”“你想什么吃,你告诉我,我明儿一早回老太太,岂不比老婆子们说的明白?”《红楼梦》的语言表达以北京方言为基础,我考察了同一时期的《恨海》《聊斋志异》以及现代的京味作家作品《四世同堂》《皇城根》,均未发现同类句式。这一小句“你想什么吃?”其表意指向具有二重性:一方面,问愿望(“你想……?”),另一方面又有特指(“什么”),表达方式在今天多用“你想吃什么?”来代替。但通过矩阵分析,又不是所有的“想NV”的句式都能用“想VN”来替代,更进一步说,并不是所有的“想VN”都能转换成“想NV”。这里从表意指向的二重性,联系其语表和语值来考察两句的动词入句规约。
1.句法结构分析
“你想吃什么”和“你想什么吃”由相同的四个词语“你”“想”“什么”“吃”组成,动词“吃”和疑问代词“什么”的位置关系不同就形成不同的句法格式。下面我们对组成的句子作句法格式方面的分析,用树形图表示如下:
(1)句“你想什么吃?”中“你”与“想什么吃”先构成第一层的主谓关系,“想什么”与“吃”构成第二层的连动关系,“想”与“什么”构成第三层的述宾关系。(2)句“你想吃什么?”中“你”与“想吃什么”构成第一层的主谓关系,“想”与“吃什么”构成第二层的述宾关系,“吃”与“什么”构成第三层的述宾关系。两句不同地方就在于“想什么吃”与“想吃什么”第二层句法结构的不同。根据语义搭配的不同,这里的“什么”可以用其它名词替换,“吃”也可以用其它动词替换,因此我们把这两句概括为“想NV”和“想VN”。这里“V”只限单音节动词。接下来我们看其它类似结构的例句(A、B两组):
A组:
想退票*想票退想把票退了
想搬家*想家搬
想治病*想病治
想回家*想家回
想放假*想假放
想戒烟*想烟戒
想爬山*想山爬
想盖房*想房盖
想升官*想官升
想插队*想队插
想寄包裹*想包裹寄
想换工作*想工作换
想抢银行*想银行抢
想请保姆*想保姆请
B组:
想穿新衣想新衣穿*想把新衣穿了
想看电视想电视看
想打麻将想麻将打
想坐飞机想飞机坐
想看书想书看
想抽烟想烟抽
想喝酒想酒喝
想买房想房买(住)
想花钱想钱花
想戴花想花戴
想种地想地种
想上学想学上
想开车想车开
A组“想VN”可以成立,转换成“想NV”就不能成立,B组则同时成立。AB两组从施受关系看,都是动作和受事关系;从结构看,也完全相同,似乎看不出什么差别来。但从意向关系看,我们发现不论是“想VN”还是“想NV”,在表意指向上都有二重性——表意愿:“想V”、“想N”、“想VN”“想NV”;表特指:“V”“N”“VN”。因此,就表意指向的二重性,联系其语表和语值加以考察。①
2.从语义指向看“想VN”与“想NV”
2.1 两个句式的语义核心在动词“想”,查找了《红楼梦语言辞典》②《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③《汉语动词用法词典》④,综合其语义,则⑴⑵句式中“想”的意义为“希望;打算”,属心理动词。这里它引进两个信息“ N”和“V”,我们先对“V”有个约束,即V是与“想N”能进行语义搭配的非心理活动动词及非能愿动词等,不能说“想盼回家”“想应该N”等。
由于“想NV”与“想VN”线性顺序不同,从信息激活角度看,⑴句先激活心理动作“想”的受事“N”,再激活与“想”语义指向相关的同时为“N”的另一施事动作“V”。⑵句先激活与“想”语义指向相关的同时为“N”的另一施事动作“V”,再激活“想”与“V”的受事“N”。这就使两句产生不同的信息焦点。
当“想VN”的焦点在动词V时,不能变换为“想NV”。
如“想理发”,不是因为“想发”才“理”,而是对象“发”即定,心理愿望是想“理”,不是想“洗”。同样,“想治病”不是因为想病,而是想把病治,不是把病拖延。“想升官”不是想官,而是想让官职得到提升,不是原地不动或降职。“想见妈妈”语义焦点在“见”,妈妈肯定是想,但不仅仅满足于在心里想,而是希望“见”到妈妈。故这种类似A组的语义焦点在动词V的情况,不能把名词N提前变为“想NV”格式。但倾向于嵌入“把”,转换为“想把NV了”,如“想把发理了”“想把家搬了”“想把病治了”“想把家回了”“想把烟戒了”……
B组是可以两个句式同时成立的,同时语义存在差别,但差别不大。此时“想”的对象N:
第一是事物名词。人物名词则不行(见后F组)。
*想人嫁——想嫁人*想人走——(不干了,)想走人
*想妈妈见——想让妈妈见我;想见妈妈*想你抱——想让你抱她;想抱你
第二是具有可以专门用来V的用途,且这是N的最基本功用。如
想烟抽
* 想烟戒
“烟”的最基本功用是“抽”而不是“戒”,所以“想烟抽”能说通,而“想烟戒”就不行。
想电视看
* 想电视买
“电视”是人们用来看的,具有句中动词“看”的功能属性,想到电视,人们的第一反应是“看”。 “想飞机坐”,“飞机”具有专门用来“坐”的功能属性,想到飞机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坐”,而不是其它的行为。
第三是作为特指的焦点,V只是说明对待N的一种方式。
“想新衣穿”,想的是“新衣”,不是日常的衣服或旧衣,对“新衣”,句子的实施者是“穿”,不是“洗”,“洗”的就是“衣服”了。
故当“想VN”中的“N”为句子的焦点,并且与“VN”中的“N”具有V的功能属性时,V可以同时入“想VN”、“想NV”句。
2.2再看几组例句,不能同时进入两句式的情况:
C组:
想去超市*想超市去
想来武汉*想武汉来
想上楼*想楼上
想进屋*想屋进
想有本领*想本领有
想像歌星*想歌星像
想是教授*想教授是
D组:
想借钱*想钱借
想还书*想书还
想拿包*想包拿
想取钱*想钱取
E组:
想兜风*想风兜
想聊天*想天聊
想溜冰*想冰溜
想骂街*想街骂
想开荒*想荒开
F组:
想走人*想人走
想嫁人*想人嫁
想见妈妈*想妈妈见
G组:
想刷牙*想牙刷
想洗脸*想脸洗
想梳头*想头梳
想理发*想发理
想描眉*想眉描
想画眼线*想眼线画
想捶背*想背捶
想练腰*想腰练
想泡脚*想脚泡
想美容*想容美
想洗澡*想澡洗
想跑步*想步跑
第一,表“来”和“去”“上”“进”等趋向动词、“像”“如”等比拟动词及判断动词“是” ⑤不能入“想NV”句。如C组。“想嫁人”不能嵌入“把”转换成“想把人嫁”,这里要从“嫁”的语义来分析, 同样“想走人”,不能说“想把人走”,“想来武汉”不能说“想把武汉来”,“想去超市”不能转换为“想把超市去”。故含有趋向义的动词,不能同时入句,且也不能转换为“想把VN”句式。
第二,V只能是带单宾语的动词,如D组,带双宾语含有对象义的动词(三价动词)不能入句。
第三,“VN”本身是动宾结构,经过语义磨损已经粘着成一个语义粘合紧密的动词,此时不能变换为“想NV”句式,也即此种类型的动词不能同时入句。如E组“兜风”,“溜冰”、 “聊天”已经是完整的动词⑥,而不再是动宾短语。
第四,N的意义已发生转义,如E组的“骂街”,意为不指明对象的当众谩骂⑦;“开荒”。
在“美里美”打工的人不少,活挺杂,王留拴干的主要是“开荒”,所谓“开荒”就是谁家买了新房,已经装修好了,再找家政公司完全彻底、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地收拾一遍。(中篇小说选刊,2005.6,第58页)
第五,N是表人物名词,如F组,也不能进入“想NV”句式。
第六,与人体有关的“N”,只能入“想VN”句。如G组。
3.语用价值分析
具体考察“想NV”与“想VN”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知道二者确实存在若干不同之处。从语值因素来看,两句也存在差异。
3.1 现实的语言应用中,“想VN”比“想NV”出现的频率要高(应该有具体的语料考察,但对象不好挑选,就没有做)。
3.2 虽然有些“想VN”与“想NV”可以互相转换,但在具体的语境中,语义有很大差别。
他们倒是想请人家,可是请得动吗?(中篇小说选刊,2005.6,第67页)
这里“想请人家”的语义焦点在“请”,如果转换为“想人家请”,也可以成立,但句子焦点是“人家”,语义已经发生了相反的变化,由“想主动请人家”一意变成了“想被人家请”之意。
说白了,舍不得吃罢了,不想花钱罢了。(中篇小说选刊,2005.6,第50页)
“不想花钱”与“不想钱花”都可以成立,但这里的语义信息焦点在想不想“花”钱,而不是想不想“钱”花。
注释:
①邢福义.邢福义学术论著选[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②周定一.红楼梦语言辞典[M].商务印书馆,1995.
③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④孟琮.汉语动词用法词典[M].商务印书馆,1999.
⑤邢福义.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⑥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
⑦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
⑧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大出版社,2004.
(马菊华,湖北省郧阳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