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当代军事词隐喻系统对比研究

2006-11-24李雪峰王美红

现代语文 2006年8期
关键词:隐喻军事导弹

李雪峰 王美红

引 言

在军事领域,规模庞大的军队,大量的军事行动,以及为数众多的武器装备等,构成了蕴含于宇宙这个庞大概念系统中的一个概念子系统。概念是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和体现的,语言是一个反映概念,又受规则制约的庞大系统(王逢鑫 2002)。人类的各种语言中都有相应内容表示与军事有关的名称,构成了军事的语言系统。从本质上讲,人的概念系统是隐喻性的,而概念隐喻是通过语言隐喻体现出来的,换句话说,反映概念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也具有隐喻性的,因此,语言中的词和词组具有隐喻性(王逢鑫 2002)。自然,表示与军事有关的词或词组也具有潜在的隐喻性。

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军事大国,其军事词非常丰富;中国正处于加速实现军队现代化的进程中,各方面都亟需完善。因此,本文以当代美国和中国部分兵器的名称、军事行动的命名和特种部队的代号为研究对象,对两国的当代军事词隐喻系统进行对比研究。

一、隐喻及其运作机制

隐喻(metaphor)研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为众多学科所青睐,成为哲学界、心理学界、语言学界等所关注的话题。经过各学科“既独立又联合地探讨,已发展为当前认知科学的研究”(蔡龙权 2003)。在语言学领域,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处理的认知过程,以及语言和思维的操作过程;隐喻的语言学研究涉及概念系统、语言系统以及两者之间的体现关系,隐喻研究的认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程琪龙 2002)。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认知观的隐喻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具体内容请参看林书武(2002)的详细阐述。

隐喻是一种很普遍的认知现象和语言表达现象,只在一定的语境中产生。束定芳(2002)在研究、对比和综合了Richards和Black的“互动理论”、 Lacoff和Johunson等人的“映射理论”、 Fauconnier的“合成理论”等有关隐喻运作机制的重要理论的基础上,指出“隐喻涉及两个处于不同领域的概念,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两个概念之间互相作用。在这一互相作用过程中,其中某一领域(源领域)的结构关系和相关特征被映射到另一领域(目标领域)。映射的结果是两个甚至是三个以上心理空间的概念之间的整合。而映射和整合过程发生的基础是相似性。相似性可以是物理和心理上的相似,可以是客观存在或想象世界中的存在。相似性程度的不同决定了隐喻程度的不同。” 在此理论基础上,本文收集了《现代兵器》《兵器知识》等杂志及相关网页上的部分武器名称、军事行动的命名和特种部队的绰号,将其归纳分析,对比研究两国当代军事词背后所蕴含的隐喻系统,以便更好地理解隐喻在军事上的使用及其功能。

二、中国和美国当代的军事词

由于军事词的涵盖面较广且种类繁多,而本文篇幅有限,故在此仅以中美部分兵器的名称、军事行动的命名和特种部队的绰号为例说明。

(一)美国当代的部分军事词:

直升飞机:MH-53E“海龙”重型多用途直升机;SH-60B(S-10B)“海鹰”反潜/舰直升机;MD530“防御者”轻型多用途武装直升机;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AH-1T“海眼镜蛇”直升机;CH-47DAH-64“阿帕奇”(Apache)直升机;UH-60“黑鹰”直升机;AH-64D“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海王”武装直升机;CH-46D“海上骑士”直升机。

导弹:“鱼叉”式导弹;“战斧”(Tomahawk)巡航导弹;AIM-9“响尾蛇”(Sidewinder)空空导弹;AIM-7F“麻雀”(Sparrow)空空导弹;AIM-120“阿拉姆”(Alarm)中距空空导弹;AGM-84“捕鲸叉”(Harpoon)反舰导弹;“标枪”反坦克导弹;AGM-65“幼畜”空地导弹;“毒刺”导弹;“三叉戟”Ⅱ-D5导弹;“佩刀”(Saber)SS-20导弹;“轻舟”(Skiff)SS-N-23导弹;“海麻雀”(Sea sparrow)导弹。

战斗机:A-5“民团团员”攻击机;A-7“海盗”攻击机;AV-8B“鹞”攻击机;F-15S“鹰”战斗机;B-1B“长矛兵”(Lancer)远程轰炸机;EA-18G“咆哮者”电子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攻击机;A-3“天空斗士”;F/A-22“猛禽”隐形战机;F-86“佩力”式战机;F/A-18F“超级大黄峰”战斗机;F-14“雄猫”战斗机;P-3C“猎户”反潜巡逻机;F-16“战隼”战斗机;“飞剪”水上飞机。

炸弹、火箭:GBU-24“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JDAM“聪明炸弹”;MU-82“铺路者”激光制导炸弹;“神剑”精确制导炸弹;“火神”高炮;“杰达姆”精确制导炸弹;“大力神”火箭;“宇宙神”火箭;“德尔塔”火箭。

无人飞机:X-47A“飞马”无人战斗机;“捕食者”RQ-A无人机;RQM-34A“火蜂”无人机;“金眼”式无人机;“大乌鸦”(raven)无人机;“瞄准手”(pointer)无人机;“龙眼”无人机;“沙漠鹰”无人机;S-3B“北欧海盗”电子战飞机;EA-18G“咆哮者”电子攻击机;“太阳神”型(Helios)无人机;“银狐”无人机;X-50“蜻蜓”鸭式旋翼无人机。

侦察机及侦察卫星:“曙光女神”超高速战略侦察机;SR-71“黑鸟”高空侦察机;TR-A“斜眼狼“高空战术侦察机;RC-12”护栏“战术电子侦察机;KH-12“锁眼”侦察卫星;“白云”海洋盗视卫星;“大酒瓶(良师)电子侦察卫星;“牧人小屋”电子侦察卫星;“折叠椅”电子侦察卫星;“大乌鸦”反卫星系统。

预警机/卫星/系统:“铺路爪”相控阵雷达预警系统;E-3“望楼”预警机;E-2C“鹰眼”预警机(超越地平线的眼睛);AN/MPQ-64“哨兵”式雷达。

特种部队:“三角洲”(美军第一特种部队作战分遣队,成立于1977年11月,是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专门用来执行反恐作战任务的部队);“蝰蛇(夜行者)”(第160航空团/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大队);“鹰师”(第101空中突击师);“海豹”(美国海军三栖特种部队)。

军事行动:“正义事业”、“沙漠盾牌”、“沙漠风暴”、“沙漠军刀”、“沙漠之狐”、“恢复希望”、“沙漠惊雷”、“联盟力量”、“持久自由”;“肩并肩”美菲军事演习、“金色眼镜蛇”美泰新军事演习;“铁锤行动”、“黄金峡谷”行动、“怒火”行动。

航空母舰:“小鹰”级“福特”号航母;“星座”号航母;“林肯”号航母;“里根”号航母;“罗斯福”号航母;“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卡尔文森”号航母等等。

(二)中国当代的部分军事词

飞机:FC-1“枭龙”战斗机;歼6、歼7;FTC-2000“山鹰”新型高级教练机;“无侦2000”无人侦察机;“超翼一号”高机动概念机;F-7MF战机;歼-10歼击轰炸机;FBC-1“飞豹”歼击轰炸机。

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红鸟-1型,红鸟-2型巡航导弹;“闪电十号”中程空空导弹;Kn-31“鹰击91”空舰导弹;东风-31导弹;巨浪-1型导弹;“霹雳”-9导弹。

舰艇:中国舷号为171的新型导弹驱逐舰被称为中国的“宙斯盾”;汉级(091)型潜艇、夏级(092)潜艇;“青岛”号导弹驱逐舰;051级驱逐舰;“丰仓”号补给舰;“深圳”舰;“长征一号”攻击型核潜艇;“南运958号”运输综合补给船;160号导弹驱逐舰;085号、086号猎潜艇;“福州”号导弹驱逐舰;“杭州”号导弹驱逐舰;北海舰队361潜艇;“中华神盾”驱逐舰;“玉亭”级登陆舰、“玉康”级登陆舰、“玉良”级登陆舰;“金沙”级气垫船;“旅海”级导弹驱逐舰、“旅沪”级导弹驱逐舰、“旅大”级导弹驱逐舰;“江卫”级护卫舰、“江湖”级护卫舰。

其他武器:40管122mm火箭炮;SE-2型导弹逼近紫外告警系统;WZ501式步兵战车;MBT-2000坦克(出口到巴基斯坦被巴方命名为“哈立德”);“北斗一号”导航空位卫星;“开拓者”系列小型固体运载火箭;85-坦克;90B式122mm多管火箭发射系统;PL245-155自行炮武器系统;“护神”系列防弹背心。

三、中美两国当代军事词隐喻系统对比

军事词的产生经历由最初的无意识到近代的有目的过程,在当代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部分与名称有关的军事词,构成了名词性隐喻,又称为命名式隐喻(束定芳 2000:61)。如美国军方的“战斧”巡航导弹和“毒刺”导弹,其中“斧”和“刺”与导弹属于不同范畴,把两者等同起来违反了人们对它们的特征和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那么这两对组合出现了矛盾,也即是“焦点”(斧、刺)与“框架”(导弹)的意义处于冲突之中。“焦点”是解决意义冲突的核心,它应该作为隐喻来解释(束定芳 2002)。美国军方以“战斧”“毒刺”命名其导弹的过程,就是把“斧”和“刺”的概念分别从工具域和自然物域投射到战争域的过程,“斧”和“刺”与导弹的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主要是从功能角度出发想象出来的,因为它们都有“巨大的杀伤力”这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同理,“标枪”则隐喻了“快和准”的抽象概念。作为一种理解手段的隐喻使我们更容易感受到这些武器的主要特点。而“毒刺、战斧、标枪、幼畜、麻雀、地狱火”等结合在一起也就构成了导弹方面的军事词隐喻系统。各方面的军事词隐喻系统则构成了更广的国家军事词隐喻系统,下面将对中美两国的军事词隐喻系统进行对比。

首先,美国当代军事词的隐喻系统较为丰富和完善。以上的命名中,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身上带的……都可以出现在美国当代军事词中。较为具体的动物域、植物域、生产域、物体域等方面的概念,只要有争斗的色彩、有胜利的意蕴,都可以投射到比之抽象的战争域的“战斗性能”概念上。比如 “捕鲸叉”(Harpoon),是生产领域的一种普通的生产工具,但在英语中,harpoon是专指捕杀大鱼的渔叉,里面就带有了很浓厚的争斗色彩,所以它便从生产域“投射”到了战争域,被作为一种反舰导弹的名称,给人以威慑感。其次,军事词中以动感事物居多,其中又以动物类为最多。在上面列出的美国军事词中,除了少数的“大酒瓶”“牧人小屋”“三角洲”“望楼”和人名外,看到的几乎都是动感事物,如“轻舟、标枪、雷电、快轮、响尾蛇”等,都给我们以很强的动感,听到名字就能感受到这些武器的速度之快。在这些动感事物中,又以动物类为最多,有“鹰、隼、鹞、乌鸦、麻雀、大黄蜂、蜻蜓、豹、狐、猫、蛇”等等,各种动物均取其神(有些兼顾其形),也即是以物体形状的相似或者功能相似来进行隐喻。再次,杰出人物和神话人物也有一席之地。虽然在美国军事词中,见到的人名比见到的事物名要少得多,但也有一定的数量,而且杰出人物名要远多于神话人物名。人名如“潘兴”(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六星级上将)“林肯”“里根”等,神话人物如“阿帕奇”“宙斯”等。这主要是因为现实中的人总要比传说中的人物要具体的多,而这正符合隐喻“来源域要具体”(陆俭明,沈阳:2003)的要求。再次,针对性强。仔细观察即可发现不同的武器,美国的军事词就用了不同的隐喻。如美国战机和导弹的名称中,几乎全部用极具攻击性的事物来隐喻,如“海盗”“猛禽”“飞剪”“毒刺”等;而其有关侦察、预警及运输的军事词中,则用的是较为中性的事物来隐喻,如“护栏、锁眼、哨兵、快轮”等,这就体现了美国的军事词隐喻系统不仅完善,而且针对性强,做到了名称和功用的最大化一致。最后,军事词隐喻系统凸显美国军事理念。尽管美国军事词隐喻系统中也有中性事物,但以攻击性的事物居多。美国把其运输机号称为“全球霸主”,称其无人机为“全球鹰”,对其导弹,更美其名曰“和平卫士”。仅以此三例观之,有从政治域来的隐喻,有从动物域来的隐喻,有从战争域来的隐喻,它们无不反映了美国“先发制人”的张扬心态以及要做“世界警察”和“全球霸主”的目的。

再来谈一下中国当代军事词的隐喻系统。所列的中国部分武器名称多是“地名”、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以及一些类似人名(如玉良、玉康、玉亭等)的名称,因此,中国的军事词隐喻系统亟需完善,使之系统化。在中国的战机中,出现了“飞豹”“山鹰”“枭龙”等称呼,但还为数太少,且不够系统化,而且“枭龙”原来是被称作“超七”的(意为其性能超过歼-7),后来,因为“猛兽的名称更能形象地体现出战斗机的性能”,所以才取名为“枭龙”。另一武器MBT-2000坦克,也能说明中国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国内没有找到一个形象得体的隐喻来帮助人们理解它的性能,而只有毫无感情的字母和数字的组合。但此种坦克出口到巴基斯坦后,巴方立即为其取名为“哈立德”,且不管“哈立德”为何许人也,总之让人听着觉得比字母和数字舒服。再就是,感情色彩不明显,不容易让人产生共鸣。这正是中国当代军事词缺乏隐喻的结果,在军事词中,大多为地名、阿拉伯数字,只达到让人记住的目的,而无法引起人们的联想,也无法让人能立即感知到武器的威力何在,不能让士兵产生强烈的感情动力。与美国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军事词隐喻系统显现了中国军队在军事行动命名及武器命名上都比较低调,也表明中国不称霸的军事理念。在中国的军事词中,基本上没有攻击色彩的隐喻,这体现了我国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积极防御、永不称霸的军事理念。

从以上对比中可以看出中国缺乏军事词隐喻系统,但不表明军事词不需要研究、军事词隐喻系统的构建可以忽视。现代战争中宣传心理战应用广泛,而且产生了巨大的辐射效应。如何构建完善的军事词隐喻系统,使军事词直接转换为战斗力,是语言工作者和军事工作者都应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蔡龙权.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外国语,2003,(6):38~45.

[2] 程琪龙.语言认知和隐喻[J].外国语, 2002,(1):46~51.

[3]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4] 林书武.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焦点及趋势[J].外国语,2002,(1):38~45.

[5] 束定芳.论隐喻的运作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98~106.

[6]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王逢鑫.身体隐喻:构词理据、功能变换、冗赘与错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12):6~10.

(李雪峰,广东药学院外语部;王美红,河南长垣张三寨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隐喻军事导弹
爱的隐喻
神奇的纸飞机(四)
正在发射的岸舰导弹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发射导弹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