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手”
2006-11-24杨秀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我要说人的手指也是心灵的窗户,因为十指连心呀。鲁迅先生最会通过描写人物的眼睛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是众所周知的。实际上鲁迅先生同样是通过描写人物手指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高手。鲁迅小说的每个细节都有独到的匠心,他常以白描的手法,涉笔于“手”,勾画出一幅幅令人深思的画面,真可谓妙“手”生花。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旧中国社会的压榨物, 祥林嫂一生的悲惨命运,主要是通过鲁迅对她的“眼睛”和“手”的描写来表现的。这篇小说以其“画眼睛”的绝妙,历来脍炙人口,而其中关于祥林嫂的“手”的描写,也传神地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性格,读来耐人寻味。
一、通过人物静态的手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祥林嫂初到鲁镇时,死了丈夫,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四老爷家做短工。四叔讨厌她是个寡妇,四婶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象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四婶看中的,是她那双“壮大的手脚”,这是静态的手的描写。正是这双粗壮的手,“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地煮福礼。”因此,“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了个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通过静态的手的描写,表明她是一位勤劳、正统的农村妇女,性格内向,本分善良,身体健康;又是一个刚刚失去丈夫的年轻寡妇,因家境贫困及难言之隐而外出打工糊口,希望通过自食其力的劳动改变她眼前的命运。“手脚壮大”、“安分耐劳”的祥林嫂以自己辛勤的劳动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二、通过人物动态的手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同样是那个“安分耐劳”的祥林嫂,当她两年后带着丧夫失子的悲痛再次来到鲁家时,封建思想严重的鲁四老爷却把她视为伤风败俗的不祥之物,告诫四婶“祭祀时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于是,连四婶也忌讳了。小说中两次写到祭祀时不用她沾手的细节。第一次是祥林嫂“照旧去分配酒杯和筷子”,四婶慌忙说:“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这时,只见祥林嫂“讪讪地缩了手”,准备去取烛台,结果又被四婶慌忙阻止。祥林嫂“讪讪地缩了手”,是她被意外打击弄得不知所措又本能反映的恐慌心理的折射。封建的“贞节”观念,封建的“神权”观念,剥夺了祥林嫂参与祭祀的权利。第二次是祥林嫂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到鲁镇西头的土地庙捐了门槛之后,她“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自认为已经赎清了她的罪孽,可以成为“自由”的人了。然而冬至祭祖时,当她“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慌忙大声说:“你放着罢,祥林嫂。” 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的确,四婶的喝止宣告了祥林嫂用整个身心争取做人权利的幻想彻底破灭了,残酷地宣判着祥林嫂的“罪”永远赎不了了。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是她恐惧、绝望心理的展示,她的精神至此崩溃了。她“只是失神地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了。”四婶在祭祀时的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四婶仍不让她沾手。其实,四婶的背后是鲁四老爷的话:“伤风败俗”,“祭祀的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 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这时的祥林嫂胆怯,惴惴,是一个木偶人,作者写出了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揭示了心灵上的巨大创伤。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和精神上的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把“安分耐劳”的祥林嫂压垮了,最后终于被鲁家赶出家门,流落街头,乞讨为生。
三、通过人物虚拟的手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本可以凭着她自己一双勤劳的手换取最起码的生存权利。然而封建神权、封建礼教却像两条紧紧绞合在一起的粗大绳索,牢牢地套在她的脖子上,使她挣扎不得、逃脱不了。五年后,鲁迅先生再一次传神地描绘了祥林嫂的“手”,只见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这里的“手提”与“手拄”传神之至,把一个行乞无门,在寒风中进行最后挣扎的祥林嫂刻画得入木三分。“破碗,空的”是侧重于衬托祥林嫂的内心经受着求生不能、求死不敢的极度的精神折磨,陷入痴呆麻木、不讨不吃也不觉得饿的悲惨境地。“竹竿”、“比她更长”,从侧面衬托了祥林嫂枯萎佝偻的身躯。由此可以想见祥林嫂的“手”,一定是紧紧地很有力地握着竹竿,而且自己的整个身子的重量也一定全靠在那上面了;当然,这还不够,还有她的左手,我们可以想象她那只挎着内中放着一只破碗的烂篮子的手的形象,以及那手掌正向外微张着五个冻僵的手指正微微的向上弯曲着好象正在向世人乞讨着的手的形象,这是一只多么让人心寒让人流泪甚至让人愤怒的手呀。那半伸出的空空的手,在向人们乞讨什么?半个剩馒头?还是半碗残粥?可怜的祥林嫂,她乞讨到了什么呢?她那挂在臂弯上的破篮子里,什么也没有,没有温存,没有同情,没有一丝怜悯!苍天慷慨地撒向她许多雪花,却吝啬地放进篮子一点,然后又化作虚无,留在篮子里的只有嘲笑、只有冷酷,还有祥林嫂那颗冻僵了的腐烂了的心和那蜷缩一团无处漂泊的灵魂。她的微弱的生命,如风中败叶,是那样的轻飘,那样的柔弱。她此时,还能做为一个“人”的躯体直立着,所依赖的,恐怕只有那手中紧紧握着的破竹杆了吧!竹杆下端开了裂,不知道伴她走过多少的风雨坎坷,受过多少欺凌折磨。祥林嫂维系生计的道路经历了靠丈夫、靠儿子、靠力气、靠“竹竿”的过程。前三靠这时全都毁了,沦为乞丐后就只能全力依靠这支“竹竿”——讨饭棒了,然而这支“竹竿”也靠不住,“下端开了裂”。“竹竿”“开裂”象征了祥林嫂的命运,预示着她必将像“开裂”的“竹竿”一样地毁掉——被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所吞噬。通过这只虚拟的手的描写,我们完全可以看出祥林嫂这时的内心世界:一切的希望都破灭了,包括死后想见到自己的阿毛的仅存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自己已经确实是一个乞丐了,是一个完全麻木彻底崩溃人见人厌无人“搭讪”的乞丐了。因为这样描写,所以,第二天当她死了时,人们一点儿也不吃惊。当一个作家只要通过这种虚拟的描写形式就能表现和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时,这个作家描写手段之高超就不言而喻了。《祝福》的结尾运用“画手”揭示了人物的结局。“手脚壮大”、“安分耐劳”的祥林嫂本来可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获得做人的权利与自由,但吃人的封建礼教,却使她饱受歧视,饱尝辛酸,把她一步步逼向绝路。于是,在鲁镇的人们忙祝福的时节,在新年的爆竹声中,祥林嫂带着对阴阳两个世界的绝望痛苦离开了人间。
作品通过祥林嫂来鲁镇时和被鲁四老爷赶走后的手的描绘,首尾照应,对比强烈。那双曾经“壮大”的手和那“只是顺着”的眼睛;那因恐惧和绝望而一次次“缩回去”的手和那“带着泪痕”的眼睛;那提着竹篮,拄着竹竿的手和那“间或一轮”的眼睛,象电影中的一个个特写镜头,浮现于我们的脑海,永存于我们的记忆。这双手可以说是悲剧的浓缩、浓缩的悲剧,世道炎凉、沧桑之变全都记录其中,它深刻的揭示出祥林嫂必将在富人们的祝福声中死于冰天雪地的悲惨结局。祥林嫂的手,是她深受封建礼教、封建道德摧残、迫害的有力见证,是对吃人的旧社会的有力控诉。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手是心灵的镜子。综上说述,“窗户”和“镜子”在鲁迅的《祝福》中各尽其宜、各得其妙了。所以我们认定,鲁迅既是“画眼睛”的巨匠,同时又是“画手”的巨擘,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是鲁迅给“画”出来的。
(杨秀江,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