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写作素质提高的科学形式
2006-10-21胡渊
胡 渊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多数语文教师的弱视区。在教学中教者总把它列在阅读教学之后,其教学形式又十分单调乏味,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是在老师定向性的限制下去写作文。学生写不出来,一段时间后,学生对作文就失去了兴趣,教者又叫苦不迭。
其实,只要我们教者拿出对待阅读教学的同样的头脑和态度,去对待作文教学,寻找作文教学发展的生长点——即学生写作素质提高的科学形式,作文教学就一定会像一朵奇葩绽放于语文教学的芳草地上。
那么,作文教学发展的生长点在哪里?学生写作素质提高的科学形式如何实施呢?
《大纲》中强调指出:“学生学习语文,要激发兴趣,调动他学习的积级性和主动性。”要做到这一点,教者要解放思想,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老师定格安排中走出来,还给他们一份自由,调动其潜能,使其发挥积极性。要将课堂上的作文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由地写作,给学生一个能充分展示才华的天地,可以不限文体、不限内容。这样学生就有可写的东西了,也就能写和想写了。
一、形式科学,给学生一个仿效创作的天地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要在“听”、“说”、“读”、“写”上下功夫。把听来的、读来的变成操作本领,形成能力——即说出来写出去。要做到这一点,课文教学就要给学生设置出说写的时机,即仿效的时机。尤其一篇好的课文,学生学有所获,那么这时就要把读说,读写结合起来。学生这样练笔不辍,就会从仿写上不断获益:不但消化了课文内容,又得到了作文训练,并且还达到了阅读和写作互促共进的效果。这个仿效结合的过程,就是学生提高能力的过程。
二、形式指定,帮学生拓宽自己写作的天地
若学生的写作空间宽了、领域阔了、兴趣有了、兴致上来了,那么学生的作文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看到成绩,学生学习的劲头和信心就上来了。学生有了这种积极的心态老师就要有的放矢,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作文发展的科学定向。因为经大量的练笔,有的学生在自己愿写的题材和体裁上练笔不厌,而且成绩明显,这样无限制的自由下去也不行,那样也就形成了作文的无政府主义,势必出现有的学生作文综合能力的欠缺。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不论那一种文体都应掌握。这样,对于久写一种文体的学生,在肯定他作文成绩后,再给予明确的作文指向,帮他转移扩展写作兴趣,鼓励他向身边的同学学习,巩固自己写作长项、攻克自已写作短项,最后使其写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
三、形式灵活,指导学生创办佳作互学的一片天地
学生的练笔,每周收上来,总有一些好文章,要把这些文章推荐给学生,让他们互相学习。采用多种形式将这些文章展示给学生:(一)利用早读,进行几分钟的学生作品欣赏。(二)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在班级里创办一个作品欣赏园地,把好的文章放到园地里,让学生课间随时可看可学。(三)投到校文学社,供全校学生欣赏。这样的氛围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又达到互学互促的目的学习,由让学生学变成学生要学,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具备了,由让他们写作文变成了他要写作文?这时就不愁学生不会写,也不愁写不好了。
四、形式多样,设计多维式的作文天地
经过多形式的练笔和互学,学生写作文就不愁、不烦了。这样在课堂作文时,就要注意补充学生练笔无法避免的问题:形式单一,内容不丰富。要把这个空填上,课堂作文就要体现多维式。要有计划地进行定向和不定向的练习。这样不仅再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即从反复的一种形式或单一内容中走出来,而且在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中,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全面素质。
这样进行课堂作文练习,既做了对学生平时自由练笔的总体补充,又达到了对学生平时练笔的一个深层发展的效果。使学生平时自由的、无中心的练笔变成集中的、有限定中心的写作。这是方向感极强的可控性的作文过程,是定向作文练习的一种手段,是自由练笔的最终形式。如果把学生平时的练笔说成“放”,那么,课堂作文训练就是“收”,平时能放开、放好,那么,课堂作文就能收好,收有成效。
有了这些不定向、定向,课外、课内的作文训练方法,经过教者指导实施,高中学生写作文就不再是难题了,老师也不会头痛于作文教学了。
(胡渊河南省汝南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