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批语写法
2006-10-21王小辉
下批语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如路标之于跋涉者,灯塔之于航海人。好的批语能将学生引向正确的作文之路,而不好的批语则会将学生引入作文歧途。
那么,如何给学生的作文下批语呢?
一、要人文并重
文如其人,学生的作文是其丰富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其中应洋溢着对真、善、美的崇尚与追求,对假、恶、丑的揭露与批判。此类内容,批语中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而对那些不健康的思想感情,批语要中肯指出,严正批评。批语要帮助学生既学会作文,又学会做人。那种只评文不评人,只批章法、只改文句,不顾文品与人品,“只顾学生的作文,而忘了作文的学生”(叶圣陶语)的批语是不可取的。
作文评分标准中有明确要求,所写内容应健康向上。那种形式华美,但价值取向出现严重问题的作文只能被挡在优秀文章大门之外。只有内容与形式皆美的作文才能算是好文章。所以下批语时,教师在关注作文语言、结构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对文章内容的审视,要做到人文并重。
二、要多就少改
只要是作文态度端正,作文已尽力而为者,应择其主要优点加以表扬,择其主要缺点加以改正,可改可不改之处,或是自己并无确切把握修改的地方,就不应作改动。教师批改作文时的态度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应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应用欣赏者的眼光去阅读每一篇文章。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的角色应是善于发现“千里马”的“伯乐”,而不是抓“小偷”的“警察”。那种片面地凭自己的思想认识和阅读习惯去批改学生的作文,结果改得满纸通红的做法,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望而生畏的改法,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教师批累了,学生作腻了,师生都心灰意冷了。
三、要“授之以渔”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统的“精批细改”,投入多,产量少。教师批改作文做的是卓别林“拧螺丝”式的机械而重复的劳动,其中的枯燥、无奈和精力浪费,是有目共睹的,最为重要的是工作效率低下。以改错别字为例,批改作文时,教师往往要在错别字旁边画一个“U”型框,然后由学生订正。殊不知这种做法仅仅是在提高教师自己识别错别字的能力,而学生并没有在识别错别字上得到任何的学习和训练。从整个教育上看问题,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的错误,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责任心和锻炼他们的学习技能。我们应该将孩子们放到地面上让他们自己学习走路,不要老是“抱”着他们走。
从“精批细改”中走出来,柔化作文批改。老师不必对学生习作的语言、结构、内容等方面作一稿二稿地“精批细改”,而应侧重写一些阅读后的感受、建议与鼓励语。教师不宜对学生的文章作明确的是非定夺,而是应更多地采用疑问式、商量式、建议式、比较式的评估方法,和学生一起探讨作文谋篇布局的方法和技巧。这样的批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要因文而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作文水平,不同的作文有不同的特色,批改应切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因材指导,有的放矢。水平高、进步快的作文,下批语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尖锐而深刻,多用砥砺之语;水平低、进步慢的作文,下批语要降低标准,放宽要求,要多用鼓励之语;有些文章言之无物,批改时要着重引导学生选择能说明中心的材料,使之逐步写得具体;有些文章材料庞杂,批改时就要着重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和裁剪,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有些文章虽能用材料说明观点,但材料不够典型,批改时应着重指导学生如何选取典型材料,使文章内容深刻,富有感染力;有些文章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批改时要着重帮助学生修改病句,把文章写通顺。
每一次作文批改,教师要让程度不同的学生各有所得。一般说来,差的作文可以“改重于批”,尽量保留作文中可保留的地方;好的作文可以“批重于改”,或用热情的语言指出写的好的地方,或圈圈点点,引势利导,扬其所长。
总之,作文教学中的批语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左右学生对作文评价标准的认识,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才能实现师生互进,师生同乐。
(王小辉江苏省海门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