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低年级阅读教学
2006-10-21杨珧
杨 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困难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应力求以全新的观念,全新的教学形式来优化低年级阅读教学。
一、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小学一、二年级)的阅读目标第一条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兴趣才会喜欢。怎样才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其一是选择浅显易懂,贴近学生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童话、寓言、儿童谣、古诗等内容,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其二是采用形式多样化的手段,如读一读、比一比、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等,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学生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基于先入为主的原因,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还要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的带有稳定特点的自动化的思维或行动方式。良好的习惯有利于人们高效的工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工作、生活的质量,良好的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反之,消极有害的习惯,则会干扰人们按照有效的方式行事,并要能随时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就十分困难。因此,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这里的良好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做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和《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目标所讲的“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喜欢图书,爱护图书”这些方面。良好的阅读行为产生的指导性或动力性的阅读习惯有利于阅读行为自动地进行,有助于提高阅读自觉性,发展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文字阅读在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认识世界和自我,发展情感和思维,得到审美和体验、享受等方面的功能,是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因此,从小养成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要求绝不能放过。
二、在教学中,把听、说、读、写、画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学生“爱学”语文,是搞好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1.读思画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新教材在练习、复习、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认”、“我会画”等标题形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充分参与的活动中,增强学生学习语文自信心。这里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的句子;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教学《四季》一文,可以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先让学生根据音节自读课文,再让学生自由讨论,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出来。这样让学生运用想象、说话能力,把课文内容延伸开去,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感受艺术的美。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2.读说结合。“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小学生阅读教学应该从小把阅读与说话结合起来,在读了同一篇文章后,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会有不同的看法,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太阳和月亮》一文,可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有关太阳或月亮的故事,说一说自己是否喜欢太阳或月亮?最后让学生把听到的说给爸爸妈妈听。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尽情展现自己,并与同学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
3.读写结合。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如在教学《家》这课后,可仿照“()是()的家”和“()爱我,()爱我,我也爱()”写话。以此来加强课文与学生的想象世界相联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既要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要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以指导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
(杨珧 贵州省遵义县虾子镇青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