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的探索

2006-10-21韩雪峰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7期
关键词:人文初中语文语言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首先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即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人类优秀文化并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作为初中语文教育,其使命价值体现于未来。教育初中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必须以人文素质为基础。人文教育应当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也应当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重视和加强对初中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时代的需求,也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途径

针对这个目标,我认为初中语文学科的建设及改革要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实际,形成一种既提高初中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又要能够体现出学生专业特色的应用语文教学模式。为实现这一模式,我们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要做到四个突出,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四个突出

1.突出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文字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重点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通过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在课后,精选古今中外的名著,以布置读后感、开展读书演讲比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其次,重点培养学生对听说内容理解的宏观把握和掌控能力,培养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当今社会人们的交际日益频繁,在经济文化活动及日常交流中,对听说内容的理解能力直接关系到人们社交活动的顺利进行。

2.突出写作能力的培养。较强的写作能力也是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在教学中,首先应紧扣各专业特点,对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进行重点的教学及训练。其次,兼顾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类文学体裁的写作能力的培养,陶冶性情。

3.突出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初中学生而言,因为缺乏必要的训练,不善甚至害怕当众讲话是许多学生的通病。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除了缺乏相应的锻炼机会,缺乏有针对性的训练也是其关键因素。要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首先可结合普通话课或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测前培训,对学生从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及组句、成篇、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及技巧上进行训练。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就业要求,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做出达标要求,并指导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然后着重从口语表达能力及表达技巧上进行相应的培养和训练,同时注重从口语的交际礼仪和交际禁忌等方面进行相关的培养和训练。

通过训练,要求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做到:语音标准,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语调自然流畅、语意清楚、说话得体、讲究礼貌等。

4.突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提高文学艺术素养。重点帮助学生提高文学修养。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都是中外文学史上的佳作,对课文的阅读、分析、理解的过程也就是感受文学艺术的意境和美感的过程。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能力;可以通过对作品内涵的深入挖掘,获得人生启迪。我们还可以组织开展文学作品赏析、优秀影片、电视剧观赏点评、演讲、朗诵等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等人文艺术素养。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要实现“四个突出”的目标,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的几方面能力

1.演讲交际能力

演讲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它对宣传鼓动、传授知识、经营管理和社会交际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演讲能鼓舞士气,凝聚人心,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交际作为人类最普通的一种社会活动,也有着沟通信息、调解行为、增进友谊等多种功能。结合教学内容,可采用情景对话、专题辩论、模拟谈判、演讲比赛等形式,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2.比较鉴赏能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法对训练学生的思维是很有帮助的。从取材、立意、表现方法等方面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比较阅读,可以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而培养异中求同、同中辨异的思维能力。古今作品之间、中外作品之间、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之间、作者的构思和作品的情调,乃至遣词造句等等都可以通过比较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进行训练。教学中可采用纵向比较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垂直思考。古今作品比较就属此类。也可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即在一个时间平面上同时将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以拓展学生视野,培养他们思维的广度,帮助他们学会比较全面、具体地分析问题,把握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3.知识迁移能力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光靠在课堂上学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社会这一“大课堂”中学语文。同时,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也在于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有能力去适应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从学生将来就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迁移能力。即能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去解释类似的语文问题。正如前人所言:“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语文知识的迁移是以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为基础的,要提高迁移能力,关键在于要把握知识的要领和带规律性的东西。其次,“迁移”并非是简单的照搬,而是需要紧密结合新的语言环境进行“再造”,而这种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正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具体措施

1.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向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师者的最高教学境界是“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人以鱼”。这是我国古代对于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这个问题的光辉观点。现代许多教育学家也认为,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习方法。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导”的作用,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取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为动力,以加速知识的内化、培养学生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目标,以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为引导,以因情施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作为课堂效果的保证,组织调动学生自己积极思考学习中的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因为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社会的飞速发展会把许多连教师也未曾遇到的问题摆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只是把现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教会他们如何自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每一环节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如听、说能力的训练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是薄弱环节,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又不可能进行大量的听说训练,因此,利用教师授课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及示范性来完成听、说的训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课堂教学时语言是经过转化的书面语和经过优化的口头语的结合。它既有口语通俗易懂的长处,又具有书面语典雅蕴藉的优点。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在语言环境中去熏陶,去模仿,进而再创造。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规范的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但这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必须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化,即语音要标准,用词要恰当,符合语法,符合逻辑,具有条理性;教师必须使自己的语言具有科学性,即讲授知识必须确凿无误,说理必须有根有据,解说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评断恰如其分,同时还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具有示范作用,这对听说的训练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而听说训练也可因此而贯彻整个的课堂教学的始终。

2.根据课文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型,如阅读欣赏型、讨论型、朗读背诵型、角色扮演型等,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当好“导游”。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彻底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在这种互动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动”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听说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

总之,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为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文学语言艺术修养,以培养出具有人文素质的优秀毕业生。

(韩雪峰浙江省永嘉县大若岩镇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初中语文语言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人文绍兴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