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感悟教学初探

2006-10-21谢志琳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7期
关键词:领悟创作生活

所谓“感悟”,是指人们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感悟”是由感而知、而觉、而悟,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感悟是个性阅读的灵魂。感悟是由文字所指到能指的升华,是表层意义到深层内涵的认识深化,是读者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的对作品的感受和领悟,扩展和想象,提高与创新。感悟的两个层面为:对作品内涵、技法、艺术境界的正确理解;对作品的再创作和提高。能从整体上把握文与质的和谐统一。透过《背影》的文字表象,人们可以感受到朱自清家境的窘困,悟到世间最真挚的情感,同样也能够感悟到是真实的背景介绍、细致的情节安排才收到了真情流露、感人至深的效果。还会使不同的读者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加深对家庭亲情的理解,充满对人生的关爱,这样就拓展了作品的意境,升华了主题。

一、在阅读中学会感悟,培养感悟能力。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引导中,我们可能按“读、思、品、评、悟”五个步骤进行。前四步是基础,只要我们对这几步工作做扎实了,学生自然就能对作品有所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参与到作品中,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领悟。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准确客观地再现作者的创作本意,而且是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发现作品中的种种意义,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悟、生活阅历、文化素养,吐故纳新,形成新的价值取向,从而完成在阅读过程中对感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例如阅读《紫藤萝瀑布》一文,通过老师对创作背景的介绍,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对关键词句的讨论、分析、品味,学生很容易产生“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这样的感悟。这是作者的创作本意,而通过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把握,有的同学还得出了“越是在艰难的环境中,越需要努力地开花”这样独特的感悟。超出了作者的创作本意,形成了学生自己的价值取向。

二、通过引发联想,培养感悟能力。

把阅读所得以及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在课前向大家宣示,生生、师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的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要能通过复读印证别人的见解,完善自己的认识,或提出更新更深的感悟。纵横交错的联想,从视、听、味、闻、触等知觉上激起反响,给人以深刻感悟。有的联想具有深远感,给人崇高和壮美。如让学生读王之涣的《登鹳鹤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诗中的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滴大江流。”王维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收放得宜的联想,从中感悟其深远、壮大、崇高的美感。

三、联系生活实践,培养感悟能力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说明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是学生创作之源。同时,生活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的并能给人启迪的哲理。这一点对于目前比较流行的话题作文尤为重要。比如,面对滔滔江水,孔子有了“逝者如斯”的感慨;朱自清看到了父亲的背影,领会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 ;华兹华斯从收割姑娘孤独的背影和美妙的歌声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用“心”的观察。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生活,又要他们亲身加以体验,融入自己的感受。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不平凡甚至是伟大的那一面。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他们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也才可能写出感动自己乃至感动别人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自然才会有深度。

感悟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的突破,它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增强语文教学科学性、人文性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方法,是主动迎接新世纪,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个性关爱的教学方法。

(谢志琳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中学)

猜你喜欢

领悟创作生活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多么痛的领悟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