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插上联想与想象的翅膀

2006-10-21茅立忠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7期
关键词:心灵想象作文

本节课是在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写作导写,学生已完成了观察、体验、成文的过程。开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已形成的对写景散文写法的粗浅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再反过来指导写作。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总目标为:认识自然——欣赏自然——描绘自然——感悟自然。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目的是让学生在秋天里感受自然界的色彩、味道、神韵,体现新课标所规定的作文课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捕捉事物特征的要求。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节课中都得到较好的体现。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作文教学。学习策略有:搜集、积累、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拓展强化与感悟思索。重点是描绘自然,难点是感悟自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人就以下几点作了认真反思: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在生活中掘好生活的“泉眼”。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凡“体验”都是由于“验”而“独特”,人与人不同,心与心相异,五官所“感”,心灵所“受”当然各有不同,因此“独特”是“体验”的标志。观察是描写事物的基础,不管是写什么,都要先观察,而且要仔细观察,才能形象地描写出事物的鲜明特点。所以本课的教学不能只拘泥于常规的这个课堂,而应扩大为生活、社会的课堂,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体验。

二、让学生插上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描绘自己心中之景。

作文中运用联想、想象,写人,人物才会活起来;记事,才能把事写得生动具体;写景状物,才能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历历在目”。联想与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语),进行改写、扩写、仿写、续写、补写等训练,都是培养想象能力的有效方式。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改写过《天净沙秋思》、《秋天》,仿写过《山中访友》,做过许多仿句练习 ,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经验。如《秋菊》的小作者就有一段精彩的描写:

瞧,这儿的花姑娘正在搞联欢呢!那位白雪公主,你是不是害羞了啊?收起了你的白纱裙,羞嗒嗒地躲在一边。嗨!那个女侠,暗红色的衣服,威风凛凛,好威武啊!这位紫衣姑娘,优雅文静,美丽动人,一定是个大家闺秀了?是谁在我面前炫耀啊?原来是你啊!穿着黄色的裙子,可真调皮啊!

《河边的秋》的作者对桂花作了如此生动的描绘:

河边的桂花树上桂花盛开了。金的,白的,令人神往,令人陶醉。她们抹着虽淡却扑鼻的香水,引来了成群的蜜蜂蝴蝶;他们嚷着,挤着,互相推持着,为了抢到最好的贡品。而此时的桂花笑得更欢了:“别挤,别吵,人人都有份儿!

学生们在鉴赏同伴的习作中进一步领悟了联想与想象的妙处,并对如何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也有了一定的方法。

三、让学生“走进”景物,实现“物我对话”,培育感悟能力。

感悟是在人的心理观念基础上派生的一种特殊情感活动。这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其审美情感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写好作文必须具有的审美品质。如果在作文指导中只是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观察而不强调同时去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内在心灵感受,这样的作文教学必然失败。写作是一种精神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感悟、认识和“加工制作”,哪来的好文章?正如作家王蒙所说:“生活并不能直接化为创作,只有经过作家心灵的汲取、选择、消化、感应、酝酿、裂变、升华、飞跃,变成作家心灵的一种负载、力量、火焰以后,作家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作文也一样,需要学生经过一系列艰苦、复杂的精神劳动,才能写出好文章来。所以,首先要让学生放眼看世界,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这样,同样是观察秋天的田野,有的学生看到的是丰收的喜悦,有的则可能看到劳作的艰辛,有的甚至感到悲凉、凄清……对学生不同的心灵感悟,我们都应该予以尊重,因为这些都是沉甸甸的生命感悟,虽然有深有浅,但都映现了一个活泼的“我”的灵魂。指导中我曾经提出过这样的思考:树叶会“说话”吗?小河会“歌唱”吗?大地有“呼吸”吗?外部自然中有许多与生命沟通的东西,可以让我们去寄托情感。平时,我不忘让学生把古诗词中富含哲理的优美诗文抄摘背诵,在本课的“感悟自然”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回忆: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再次与大诗人们一起走进自然、感悟自然。(边投影边背诵)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命顽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得高,看得远。(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加强、自信、执著追求(李白《行路难》)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豁达面对人生(苏轼《水调歌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奉献自己,培育新人 (龚自珍《己亥杂诗》)

激起对习作中的景物的感悟,从而使学生能理解:作文中的景物,不是简单的景色,而是融进了自我情感的“情物”。如《秋风秋风》中有这么一段描写:

你是冬天的妹妹、丰收的母亲。我也是在你的吹拂下,完成了上中学后的第一次期中考,向老师交上了第一份满意的试卷啊!秋风!谁说你是“萧瑟”的、“悲伤”的?!我要说,你是壮实的,健美的。因为,在你的怀抱里我饱尝了香甜的果实。我会吸取你的营养,去迎接冬天,迎接春天!

再如《秋水》的作者这样写到:

在孤寂中,面对秋水,秋水照出自己的影子,我可以对着自己说说心里话,不要担心被人笑话。看着看着我会想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于是王勃的胸襟与气魄能改走那个狭小的我。

正是外部世界的撞击,才迸溅出自我心灵的火花,才形成自我情感的波动、升华,才会以自己真情实感去体味生活,那么笔下的一草一木也会具有生命的活力。

当然一节课的教学要解决让学生恐惧的作文问题是不可能的,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努力去实践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观察入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譬如,怎样让学生了解联想的种类并与自己的学习、生活乃至社会、人生联系起来?学生的习作中存在不少为写景而写景的“幼儿体作文”。

2.如何开发学生的写作内在资源,解脱语言表达“痛苦”?“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怎样把学生的内部语言转化成外部语言,如何使“言”与“意”共存?仍然是本人教学中的拦路虎。

3.如何通过阅读指导,实现语言的借鉴?学生学过、读过的优美的作品并不少,但是,就是很少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语言贫乏、苍白。

(茅立忠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蟹浦中学)

猜你喜欢

心灵想象作文
快乐的想象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唤醒心灵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