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城市文脉留住

2006-08-21舞月飞

西部大开发 2006年2期
关键词:旧城文脉胡同

舞月飞

在我们一些城市流传着这样一个“三快三光”的危改民谣:开发商“三快”,快拆、快盖、快卖。旧城“三光”,房拆光、人搬光、树砍光;有人调侃,现在的中国——CHINA就是“拆啦”!的确很谐音,很幽默,但是CHINA变“拆啦”,让人痛心不已。

在城市化浪潮中,很多城市受房地产行业的利益刺激,大兴土木,却忽视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福建三坊七巷遭到建设性破坏,定海老街区面目全非,襄樊古城墙夷为平地……就连荟萃了传统文化和古代建筑精华的四朝古都北京,近年内就经历了赵紫宸故居、粤东新馆、曹雪芹故居遗址及孟端胡同45号院果郡王府的消失,而像土儿胡同和明亮胡同等成片街区也在阵阵机器轰鸣声中销声匿迹。换来的是“千城一面”的城市建设。有些建筑不伦不类,和本地历史文化毫无关联,甚至连取名都是言必称“罗马”、“塞纳”、“泰晤士”;一说“CBD”,立刻不管城市大小,都自称要建CBD。一个没有文化,没有历史,只会满足物质需求的城市是不值钱的。

黑格尔说过,建筑是首凝固的诗。除了承载艺术之外,它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用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大厦代替充满诗情的小桥流水和亭台楼榭,抛弃人文传承的建筑文化,那么,我们后人与前人的联系也就相应被割断了。难道我们想让专程跑来探访文明古国的外国友人、归国寻根的海外华人所看到的,是钢筋水泥建造的、和其他现代化国家毫无二致的、一座座流水线下生产出来的水泥森林?古老建筑都拆了,文明古国的特色在哪儿?外国人到北京不是要看高楼大厦,而是要看真正的“中国”,如果没有这些胡同、四合院,只有千篇一律的高楼,那么就没有了中国的文化精髓和历史价值。城市魅力来自于历史文化的积淀,而不是GDP指标,或成片的花园洋房。

一位德国历史学家说:“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这句朴实的话语,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城市不能没有历史,历史不可再生!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每个时代都在城市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和烙印;一系列延续至今的历史,形成了一个文化脉络,记载着城市的兴衰。保护好城市文脉,就是保护了城市历史文化的连续性,保存了城市的记忆和遗产。城市要建设,旧区要改造,但这与保护文物古迹并不矛盾:国外就有很多这样成功的范例:比如法国的巴约纳,旧城改造拆除的只是一些建筑质量比较差的房屋,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则进行了最大限度的保留与维修,整理出具有传统氛围的街坊院落、小型广场等公共空间。根据现代生活方式的要求,适当增建了部分使用空间,比如保留了一段残留的罗马时代城墙,并有机融合在改造过的建筑主人口,将原有精美的楼梯保留并移位。巴约纳旧城改造工程创造了健康、宜人、优美的居住环境,同时也恢复了旧城原有的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价值,使之成为吸引居民回迁的重要因素。

著名规划设计大师吴良镛说,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发展经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城市文脉。一个城市正是依赖于不同的文化传承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是非常珍贵的品牌资源,它是无形的,但是影响却非常深远。

建筑是有记忆的,城市也有记忆,不要用商业手段抹煞了这些记忆!如果我们只看到眼前的商业利益,或者仅仅为了模仿某种发展模式,而无视某一地块上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我们就不能说我们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城市经济增长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但是人文特色却是永远不可能“跨越”的。失去文化的厚重,这个城市就找不到自己的根,就没有自己的特色了。

猜你喜欢

旧城文脉胡同
秋日忆绍兴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high school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丁酉年腊月十九黄州寿苏会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文脉
曹文轩说“文脉”
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东明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