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课堂构建的关键问题思考
2006-07-28王荣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观之,构建自主课堂,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展示他们的主体人格,体现他们的主体价值,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无疑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一、必须积极创设参与情境
课堂教学中参与情境的创设,对主体参与的过程起到引导定向的作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理想的参与情境,是主体参与的前提。
民主和谐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参与。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很重要, 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到自尊、自重,才有机会轻松地、愉快地参与。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马斯洛语),让学生在率真、坦诚、民主、和谐的环境里主动参与,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好学乐学的情境——增强学生参与的欲望。
创设学生乐学好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环境,是增强学生参与欲望的重要方法。好学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因其教材特点,在情境教学的创设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要认真挖掘,充分利用,可以通过构造美境、趣境等等来创设好学乐学的情境,如在导入过程中,创设审美气氛。由旧课导入,可提出赏析性的问题让学生作答;用情景导入则应叙述得生动些;运用电教手段,借助录音、录像、电脑、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电化教学手段,可以突出表现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文学性强的特点,对于语言优美的散文,可选用配乐录音朗读,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诗歌,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可用电脑制作课件,精心设置相关画面,再现诗文的意境,同时配上文字,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更好把握诗歌的意蕴;科学性较强的说明文章,则可搜集大量图表、图片,配上解说文字,搬上屏幕,使教学生动、直观,易于理解。
感受成功的情境——使学生企图多次参与。
兴趣发端于动机,伴随着行动过程,落实在行动结果的满足之上。就是说,学生学习有愿望、有行动,但如果行动结果没有满足感,就难以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用所学知识的效果激励学生,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成就感,强化其学习动机。
成功是参与的结果,更是参与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感受成功情境的创设是引导主体参与,促进主体参与、巩固主体参与的最佳手段。感受成功的情境创设要遵循:(1)宽容原则:有专家说:“课堂就是犯错误的地方。”人的创造力从本质上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适宜创造的环境中主动发展起来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实施“无错原则”,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适度“宽容”,使学生有学习的安全感,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使其也能享受成功。(2)挫折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易的成功很难使人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感到成功不是轻易获得的,而是在一定的思维强度下,艰苦努力取得的。因此,在成功情境中,渗透挫折经历,使学生感到成功的艰难、可贵,也是教师的一种责任。
二、努力避免无效参与
解决了学生如何主动参与的问题 ,还应该努力避免学生无效参与,注重学生参与质量和效度的提高,这样,我们才能在主体参与上做得有意义,做出成效。
把握问题的难易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但很容易步入“为了参与而组织参与”的误区,我们往往会遇见这样的现象:只要有疑问,无论困难还是容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也有一些老师要使学生“热闹”折腾一番,结果使得学生毫无主动参与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中,不是讲闲话、做小动作,就是无精打采或者缄默不语。这样很容易使主体参与流于形式,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遗失或忽视,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悖于主体参与的初衷。要使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必须把握问题的难易度,让学生有“跳起来摘果子的感觉”。
学生参与要有准备
课堂教学由于时间确定,为了能够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学任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老师比较容易犯急躁的毛病,遇到问题,经常忽视引导学生努力读书,认真思考这一重要环节,而是不分青红皂白,立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由于没有主动参与的准备——缺乏必要的熟悉内容和思考问题的时间,自然使学生“思而不学则殆”了,在参与过程中,由于没有个体的熟读精思,缺乏主动参与的准备,所讨论的结论既不成熟,也没有深度,更谈不上什么创造性,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思维缺陷,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成了表面上的自主,实质上却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努力读书,认真思考这一重要环节绝对不能忽视。
提供学生参与的时间
同样由于时间上的原因,老师急于想完成预先准备的教学任务,往往刚把问题抛出,学生有时可能还没缓过神来,就命令他们草草收场,无法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参与,以致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进入状态,结果没能全员参与,探究问题也是浅尝辄止,自然达不到主动参与的效果。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参与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不短暂的过程,对小组讨论,要有组织,有层次,有步骤,做到活而不乱,要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会倾听,会辩论,能质疑,能补充,真正学会参与。
构建自主课堂是系统工程,让学生主体参与,决不是一般的学生活动,而是一种由“计划”到“讨论”,再到“处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是真正意义上的“当家作主”的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以上所列的两点是许多工作中的根本,在这两点上下真工夫,化大气力,有理由相信: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会做得更好,自主课堂构建的主要矛盾也已基本得以解决。
(王荣生 浙江义乌绣湖中学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