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课程资源 拓宽语文学习领域

2006-07-28蔡伟飞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教材资源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中这样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目前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两个突出的原因:第一,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无法满足教育的正常需要。第二,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的动力与意识。所以我们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应当成为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程资源的概念框架

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广泛地利用这些资源,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视角

语文课程资源不可以直接成为语文教育课程,它还只能是备选材料,因为它只有在经过教育学加工并付诸有效实施时才能成为课程。从课程理论上讲,至少要经过三个筛子的过滤筛选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一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体现社会发展需要。就语文学科而言,就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是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三是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由此可见,在基础教育课程中,鉴别其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的标准,是国家教育目标、个人发展需要、教师教育水平三者的有机统一。

新教材对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视和引导

1.在综合性活动和阅读提示中加强对课外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引导。

人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目标是感受自然,不妨组织秋游活动并要求学生写作《我有一个“朋友”》:暂时放下你的功课,与老师或家长打好招呼,和小伙伴一起,投向自然的怀抱,开始一次愉快的秋游。游玩过程中,请你像《山中访友》的作者那样,让景物像人一样活。再如,七年级下册中的“成长的烦恼”、“黄河,母亲河”、“我也追‘星”、“戏曲大舞台”、“漫话探险”、“马的世界”以及八年级上册中的“说不尽的桥”、“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收集资料”等综合性学习单元,或给予课题的导向,或给予方法的引导,或提供研究开发的路径包括提供网址和工具书等,其根本指向都是为了推助师生开发利用语文课内外学习资源,充分发挥课内外语文资源的课程教育功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老王》阅读提示写道: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像老王这样生活艰难的人。他们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体悟到这些人的善良了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阅读这样的提示,让我们感到:课本再也不是金科玉律了,而是点燃生活体验的火苗。人间万象、大千世界、人生感悟可以尽收于语文课程的视野。

2.在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注意将课文学习导向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教版七年级《绿色蝈蝈》课后研讨与练习: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辨别这些声音,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

人教版七年级《古代诗歌五首》:课外查找资料,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说出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并背诵下来。

1.风吹柳花满店香(李白)

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这些练习题的设计就需要学生到课外资料中寻找答案。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

我们的学生将来要立足社会,找到自我发展的空间,就因从学生所学的课程上入手。课程设置更要注重针对学生的特点,与学生兴趣特长相适应。

1.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协调运用校内外现有的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如教材、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计算机机房及校内外可利用的环境设施等。特别是教材资源。新课程提倡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那么,怎样才能用活教科书呢?

首先要有科学的态度,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必须严谨规范,而不能流于随意。对于完全忽视教科书的做法是应该坚决制止的。一方面,教科书是值得依赖的基本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教科书又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将教科书神秘化,应该培养学生对于课程资源的质疑精神。诚如古人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例如在学习《第一次真好》时,有学生就质疑:“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值得去尝试?”此时老师就得要引导学生步入积极健康的第一次,剔除消极的第一次尝试。

另者要注意对教科书的深度开发。就是教师根据本社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教科书内容进行的必要的调整,包括对原有内容的增删、引申、扩展等,也包括创造性地制作教学用具、收集相关资料等。例如在学习老舍《济南的冬天》时,由于本地地处南方,冬天景象并不十分明显,于是指导学生通过上网、跑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有关冬天特征的资料。

当然,除了教材这种基础资源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特点开发潜课程,它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和教学活动中的被人忽视的各种因素,以及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

2.重视语文规律,利用身边资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 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每日从早到晚在校时间作一定的安排。早餐半小时可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课间活动和午休时间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典诗文的朗诵、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使学生在听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兴趣;坚持每次上语文时要求学生不拘形式和内容用三、五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说话训练,学生们可以评议时事描绘现象、讲自己的童年、道家庭亲情、诵优美诗文、说有趣的笑话等,这些对教师来说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给学生创造了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

3.创造性资源的开发。

从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入手,从而实现“学校——培训基地——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办学模式的设想,基地的建设要与学校所开专业性有机结合起来。如聋哑学校开设烹饪课和缝纫课,并在学校附近建立培训基地,使我们的聋哑孩子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结合运用到职业训练中,使之从学校毕业后很容易被社会所接纳,并以此找到自己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4.学生能动地学习也是一种开发。

丰富多彩的课外收视阅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广播、电视、课外读物,不仅可以充实儿童的精神生活,而且能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各个方面的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能动地进行学习,使它们成为学生自己生活当中的“声音教师”、“见面教师”、“文字教师”。

当前课程资源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认识问题

由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所以需要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但从当前中小学课程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需要特别注意解决三个方面的认识问题。

1.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除了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外,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方面也很单一,而且未能形成有机整体。

所以,在认识上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即使在教材的开发和建设方面,也需要进行结构上的突破,体现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2.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无论是课内课程资源还是课外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事实上,随着课程教材改革和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师是教育改革关键性因素的观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教师甚至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极其紧缺的情况下,“化腐朽为神奇”,实现了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

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毫无疑问,学生的发展必须依靠训练有素的专业教师,教师必须做好准备以便能给在能力、需要、经验和学习方法各有不同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

3.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纳入课程改革计划。

任何课程改革政策的推行必须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如果制定政策时没有考虑实施政策所需的资源,而且如果没有必要的资源,学校、教师和学生就会处于要求得不到满足的局面。”因此,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纳入课程改革计划,必须在政策上保证各种课程资源及其责任主体能够得到落实。

总之,广大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材是魔杖,而不是缰绳;要积极投身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去,合理利用,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只有利用自身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课堂,才能迎来语文课程开发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蔡伟飞 浙江省瑞安市滨江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教材资源
教材精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